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LTB4和LPS的变化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免疫/炎症反应的失控、促炎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和抗炎反应过度强烈均可导致MODS~([1,2]),这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检测创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LTB4和LPS水平,比较其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Ⅲ(APACHEⅢ)的关系,旨在探讨它们的变化在MODS病情发展中的作用,为辅助临床预防和治疗MODS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超过半数累及下尺桡关节和桡腕关节[1].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在认识这一常见而严重影响功能的损伤和处理深入细致程度上有很多方面需提高[2],尤其对于不稳定骨折的治疗还存在争议[3,4].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使骨折损伤机制研究到治疗逐步趋于数字化与定量化。
期刊
由于机体本能的保护意识,额眶鼻联合毁损性损伤临床并不多见.但由于颅面交界区解削结构的特殊性,此型损伤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临床处理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组回顾性总结近两年收治的14例患者,就其临床表现特点、于术清创及局部创伤后缺损的修复进行分析和探讨。
期刊
随着经济和交通的不断发展,高能量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骨盆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中较严重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在逐年增加.而骨盆骨折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Sathy等[1]分析63 000例创伤患者,发现如果存在骨盆骨折会使死亡率明显升高。
期刊
道路交通伤是全球性重大公共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期,至2020年,道路交通伤将成为第三位DALY(因残废和早死而损失的寿命年数)[1].目前,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者约120万,伤3 000万~5 000万,其中,约1/3为青年人,而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摩托车手、骑自行车人等弱势群体成员[2]。
期刊
肩锁关节对肩关节的大范围活动有重要的协同作用.对于Allman Ⅲ度损伤,由于其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关节稳定装置均遭破坏,或就诊时已形成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均需进行手术治疗.现有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均不甚理想.为了恢复肩部的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基础,笔者介绍一种使用带袢内置纽扣钢板(Retrobutton)重建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新技术.Retrobutton材料为德国Arthrex公司产品,比固
期刊
目的 研究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细胞外基质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外周靶器官及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5
目的 研究颈椎外伤患者伤后早期死亡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对治疗方案的提示.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19位颈椎外伤患者出现死亡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各种并发症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发症在所有患者和死亡患者中的发生率.结果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直接原因,占79.41%;死亡前患者中合并有低蛋白血症(85.3%)、低血压(50%)、低钠低氯血症(35.3%)等多种并发
锁骨下动脉损伤并假性动脉瘤临床并不多见,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对预后影响较大,延误治疗是导致截肢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锁骨下动脉部位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术中常常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为此有时手术需借助体外循环、血细胞回收及介入微创技术`([1,2]).2008-2009年我院收治2例锁骨下动脉损伤并假性动脉瘤,现将诊治过程的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颅脑外伤后引起脑脊液聚积在硬脑膜下腔,称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颅脑损伤中此并发症约占3.7%~5.4%,多见于幕上,偶可见幕下,临床上分为进展型、稳定型和消退型~([1,2]).其中由于进展型硬膜下积液不断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相应部位的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轻瘫、嗜睡、淡漠及头痛呕吐等,还有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3]),需要手术干预。
期刊
目前,亚低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众多学者认为亚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另一组进行常温治疗,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