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吉林省经济增速减缓,但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通过主要经济指标的省际比较,吉林省经济运行显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工业增速下滑,全省经济增速明显减缓
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增速略有下降。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229.68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比东(不含辽宁)、中(不含吉林和黑龙江)、西部分别低4.5、3.8和 3.6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低于辽宁4.3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2.1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下滑。是吉林省经济增速减缓的主要因素。在经济总量的产业构成中,农业保持较快增长,一产实现增加值 100.22亿元,同比增长6.5%,居全国第7位;三产增速平稳,实现增加值458.51亿元,同比增长10%,位居全国第14位;二产增速下滑,同比增长7.6%,比上年同期降低11.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69.6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下降主要是受重工业的影响。上半年,吉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1%,受其影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同比下降了16%。重工业增加值仅增长4.4%,同比降低21.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5个百分点。虽然上半年吉林省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但也弥补不了占工业增加值79.9%的重工业增速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二、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
消费需求增速趋缓。上半年,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4.1亿元,居全国第16位。同比增长12.8%,在全国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吉林省回落3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比东、中、西部分别低1.7、1.3和1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低于辽宁0.4个百分点,高于黑龙江0.4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后移15位,居全国第22位。
农村消费快速增长。从消费支出构成看,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3271.48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36.1%,同比提高23.9个百分点。增速由去年同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个百分点,上升为今年高22.9个百分点。在城乡消费中,农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达到25.9%。
三、投资迅猛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投资需求增速加快。上半年,吉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79.86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达到1.7%。增速同比提高25.6个百分点,达到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9个百分点;比东、中、西部分别高14.8、 4.5和7.7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高于黑龙江17.6个百分点,低于辽宁3.3个百分点。位次居全国第5位。
大项目带动作用强劲。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571个,比黑龙江多487个,比辽宁少596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完成 775.4亿元,位次前移3位,居全国第15位;占全国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 2.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39.7%,位次前移8位,居第11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63.22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54.6%,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 71.7%。
投资向工业倾斜。上半年,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7%,比上年同期提高44.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2个百分点、高于辽宁4.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向支柱优势及特色产业集中,支柱优势及特色产业增长45.8%,高于全省投资7.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石油化工业投资增长30.3%,特别是食品工业(不含饮料和烟草业)和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128.8%和50.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7.7个百分点和32.2个百分点。
利用国内外资金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林省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9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引进外省实际到位资金84.22亿元,同比增长83.9%,比上年同期提高67.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7.6%,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持续活跃。吉林省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6.7%,高于黑龙江 8.8个和辽宁2.6个百分点;实现263.3亿元,比重达到54.9%,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比重高于黑龙江22.9个百分点,低于辽宁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是保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四、出口强劲增长,进口快速下滑
進出口总值明显下降。上半年,吉林省出口增长45%,在全国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提高了58.1个百分点;分别比东、中、西部高13.2、11.5和 10.6个百分点;但在东北地区,低于辽宁 5.9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14.4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前移23位,居全国第8位。进口同比下降34.3%,居全国第29位。由于进口大幅下降,导致进出口总值仅为30.12亿美元,同比下降17%,增速回落39.7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回落幅度23.8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后移2位,居全国第30位。
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先。上半年,吉林省工业制成出口同比增长4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比同期初级产品出口增速高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4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出口加速发展。上半年,吉林省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长72.2%,比去年同期提高57.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2个百分点、高于辽宁31.8个百分点、高于黑龙江26.8个百分点;高于一般贸易增速35.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 21.3%,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3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吉林省国有企业出口在去年同期下降31.3%的基础上,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达38.7%,同比提高7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但低于辽宁10.5个百分点、黑龙江11.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同比增长 41%,比去年同期提高28.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黑龙江1个百分点,低于辽宁0.6个百分点。其他企业在去年增长114.8%的基础上,增速又达到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6个百分点、黑龙江17个百分点,低于辽宁14.5个百分点。
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趋缓,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提高
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293.74元,位次后移3位,居全国第24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0.3元。
吉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60.4元,居全国第10位;由去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12.3元上升为674.3元;增长36.4%,高于辽宁14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11.6个百分点。位次前移5位,居全国第2位。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导地位。上半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增长3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5.8个百分点,占农民现金收入的79.3%。家庭经营收入中,农业收入增长31.4%,所占比重为72.2%,虽比上年同期降低2.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3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收入增长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为23.7%,虽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1.7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2个百分点。上半年吉林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较低,同比增长5.3%,比上年同期下降20.8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 10.4%,比上年同期降低3.1个百分点,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肖秋兰)
一、工业增速下滑,全省经济增速明显减缓
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增速略有下降。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229.68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比东(不含辽宁)、中(不含吉林和黑龙江)、西部分别低4.5、3.8和 3.6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低于辽宁4.3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2.1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下滑。是吉林省经济增速减缓的主要因素。在经济总量的产业构成中,农业保持较快增长,一产实现增加值 100.22亿元,同比增长6.5%,居全国第7位;三产增速平稳,实现增加值458.51亿元,同比增长10%,位居全国第14位;二产增速下滑,同比增长7.6%,比上年同期降低11.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69.6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下降主要是受重工业的影响。上半年,吉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1%,受其影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同比下降了16%。重工业增加值仅增长4.4%,同比降低21.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5个百分点。虽然上半年吉林省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但也弥补不了占工业增加值79.9%的重工业增速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二、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
消费需求增速趋缓。上半年,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4.1亿元,居全国第16位。同比增长12.8%,在全国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吉林省回落3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比东、中、西部分别低1.7、1.3和1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低于辽宁0.4个百分点,高于黑龙江0.4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后移15位,居全国第22位。
农村消费快速增长。从消费支出构成看,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3271.48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36.1%,同比提高23.9个百分点。增速由去年同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个百分点,上升为今年高22.9个百分点。在城乡消费中,农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达到25.9%。
三、投资迅猛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投资需求增速加快。上半年,吉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79.86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达到1.7%。增速同比提高25.6个百分点,达到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9个百分点;比东、中、西部分别高14.8、 4.5和7.7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高于黑龙江17.6个百分点,低于辽宁3.3个百分点。位次居全国第5位。
大项目带动作用强劲。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571个,比黑龙江多487个,比辽宁少596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完成 775.4亿元,位次前移3位,居全国第15位;占全国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 2.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39.7%,位次前移8位,居第11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63.22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54.6%,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 71.7%。
投资向工业倾斜。上半年,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7%,比上年同期提高44.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2个百分点、高于辽宁4.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向支柱优势及特色产业集中,支柱优势及特色产业增长45.8%,高于全省投资7.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石油化工业投资增长30.3%,特别是食品工业(不含饮料和烟草业)和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128.8%和50.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7.7个百分点和32.2个百分点。
利用国内外资金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林省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9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引进外省实际到位资金84.22亿元,同比增长83.9%,比上年同期提高67.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7.6%,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持续活跃。吉林省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6.7%,高于黑龙江 8.8个和辽宁2.6个百分点;实现263.3亿元,比重达到54.9%,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比重高于黑龙江22.9个百分点,低于辽宁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是保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四、出口强劲增长,进口快速下滑
進出口总值明显下降。上半年,吉林省出口增长45%,在全国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提高了58.1个百分点;分别比东、中、西部高13.2、11.5和 10.6个百分点;但在东北地区,低于辽宁 5.9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14.4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前移23位,居全国第8位。进口同比下降34.3%,居全国第29位。由于进口大幅下降,导致进出口总值仅为30.12亿美元,同比下降17%,增速回落39.7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回落幅度23.8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后移2位,居全国第30位。
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先。上半年,吉林省工业制成出口同比增长4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比同期初级产品出口增速高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4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出口加速发展。上半年,吉林省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长72.2%,比去年同期提高57.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2个百分点、高于辽宁31.8个百分点、高于黑龙江26.8个百分点;高于一般贸易增速35.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 21.3%,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3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吉林省国有企业出口在去年同期下降31.3%的基础上,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达38.7%,同比提高7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但低于辽宁10.5个百分点、黑龙江11.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同比增长 41%,比去年同期提高28.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黑龙江1个百分点,低于辽宁0.6个百分点。其他企业在去年增长114.8%的基础上,增速又达到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6个百分点、黑龙江17个百分点,低于辽宁14.5个百分点。
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趋缓,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提高
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293.74元,位次后移3位,居全国第24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0.3元。
吉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60.4元,居全国第10位;由去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12.3元上升为674.3元;增长36.4%,高于辽宁14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11.6个百分点。位次前移5位,居全国第2位。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导地位。上半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增长3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5.8个百分点,占农民现金收入的79.3%。家庭经营收入中,农业收入增长31.4%,所占比重为72.2%,虽比上年同期降低2.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3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收入增长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为23.7%,虽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1.7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2个百分点。上半年吉林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较低,同比增长5.3%,比上年同期下降20.8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 10.4%,比上年同期降低3.1个百分点,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肖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