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6857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促进学生多层次地发展。
  关键词: 教学数学主动探究创设情境全员参与多层发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主动探究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发展,就必须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因此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为有限小数的规律。又如: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复习旧知: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1米=0.10米=0.100米。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样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一种情境,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的主要区别。恰当的诱发性的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乐学气氛,又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老师想买一件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学生感到“疑虑”之时,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全员参与
  面向每一个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如教学“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这一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每一步应该怎样列式。从形式上看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通过听别人“说”而学到的,特别是中下等生是否真正掌握,只能从“懂不懂”、“会不会”的询问中有一个表面的了解。如果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由教师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尝试列式,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那么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
  四、多层发展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技巧。如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在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依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规律,可以通过说算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发展语言,并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尤其要精心设计使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第二实践活动——课堂练习,通过开放性练习,更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促进学生多层次地发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调查某些项目;教学后,指导学生实际测量、制作等,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形成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应该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的机会,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儿童心理发展概要.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上海市某成人高校学习者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分析90后成人学习者这一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期对下一步的研究及其加强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能为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提供丰富的材料.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要结合化学课进行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实施反例教学,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激活思维,培养发现意识,这样课堂会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关键词: 错误反例教育契机    学生的错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教师要学会捕捉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合理利用其“闪光点”,适时进行反例教学,使之成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下面我谈谈在教学
目的:探究分析针对于儿科中患有呼吸类疾病的患病儿童,在实施介人封堵手术之后采取雾化吸入的护理方法的临床干预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医院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5-149-01  摘要 运动技能迁移作为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体育现象,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动作技术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研究運动迁移的规律,既会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但也会阻碍动作技术的发挥。本文通过对目前运动迁移技能研究,提出在田径运动中应注意的运动迁移规律,使运动员能够充分运用已有的技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关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逐步深入,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改革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各自特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知识总是感觉不够用,而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促使我国建筑行业电气化、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同样由于社会整体进步,在建筑功能等方面人们产生了更高的需
本文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入手,对造成高职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做了一番探析,并针对新时期的特点,为帮助高职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高职院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