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湿地风貌的场地空间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综合保护工程三期龙舌嘴工区方案为例,介绍项目设计构思与内容。方案通过对生态主题的强调,体现人与湿地环境和谐共生,塑造了具有湿地风貌的生态场地空间。
  【关键字】湿地;生态
  1 概述
  1.1设计背景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地位于杭州城市西部,是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历时多年。三期工程位于公园西部,规划面积3.353平方公里。
  三期采取“一带(五常港)、两片(东片、西片)”的规划结构。东片强调生态修复、培育及与秋雪庵区块的融合,西片强调民俗体验,沿外围道路设置了四个体验村落(包括湿地休闲体验村、湿地民俗体验村、湿地艺术体验村、生态农庄体验村)。
  生态农庄体验村范围即本次设计的龙舌嘴工区范围,位于三期南面,东临五常港、南接五常大道,用地面积24.8公顷。
  生态农庄体验村通过村落的重建,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生态主题的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庄。作为三期的主要入口之一,为游人提供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
  1.2、现状分析
  本区块以友谊东路为主轴深入地块中心。道路两侧及各处陆地部分均建筑拥塞,建筑层数以三~四层为主,建筑风貌与西溪水乡风韵不符,考虑拆迁重建。东侧为建设完工的西溪名园居住区,小区有新建桥梁与本区块连接。西侧与东北面由河、塘、林、农田、农舍交错拼接而成的生态空间,脉络分明、开合有序、野趣横生,具有西溪渔耕湿地的特色。
  2 设计构思
  2.1满足上位规划对本区块定位,达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中水利防洪、交通游线、服务功能设置等专项章节对本区块的要求。
  2.2体现湿地生态特色,塑造湿地风貌的场地空间,营建生态农庄体验村落。
  2.3根据本工区与周边外围城市区块关系,完善满足区块功能,包括为游人提供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特色的标志性构筑物形成入口标志等。运用乡土的、原生的、与历史风貌吻合的处理方式,通过建筑、小品、场地等方面的体现对文脉的自然传承。
  3 总体布局
  龙舌嘴工区总体上分成三个区块,分别是入口服务区,生态村落区、生态展示区。
  3.1入口服务区
  包括集散场地、入口木构架、游船码头等内容。本区通过通过6米宽机动车道与五常大道连接。场地采用古旧石板透水型铺装,体现湿地特色。
  入口构架采用木结构形式。构架上层屋檐取龙腾飞之势,表现出一定的动感。木构架下层设置标识景墙,采用泥夯形式,墙面实贴湿地公园名称。
  场地北侧为游船主码头。码头是三期水上游线重要一站,实现与公园其他景点的沟通。码头西侧为后勤服务区,提供游船维修保养场地,满足充电、停泊要求。
  设计范围线外设有市政地下人行通道出口,与五常大道南侧游客集散中心连接。考虑沿鱼塘设置游步道,沟通地下人行通道出口,引导游人进入园区。
  入口区西侧为保留鱼塘农田,突出柿基、竹基、桑基景观特色。区块南侧为生态植被区。通过土方适当堆坡,减小道路交叉口对湿地园区的影响。植物群落采用密植形式,林下片植野生草本花卉,湿地丛生植物,体现湿地公园乡野特色。
  3.2生态村落区
  区块位于入口区北侧,步行进入湿地公园的游客需穿越本村落。村落由6组生态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9590平方米; 建筑占地7079平方米。建筑沿主园路自由式布局,并通过回廊、竹篱墙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结构,体现湿地建筑幽静的空间氛围。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进行架空。建筑屋顶采用双坡,外立面选用用木格栅装饰。屋顶设置天窗,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村落为游客提供餐饮、休憩场所,满足后勤配套服务要求。
  3.3生态展示区
  区块位于北侧用地,定位为生态、科普的展示区,包括生态展示中心、生态净水池、生态农业展示三块内容。本区块基调保留西溪的柿基、桑基、竹基典型风貌,满足湿地知识科普的要求。
  3.3.1生态展示中心
  规划的访客接待中心为一座半地下建筑,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内部以湿地科普为主题,为游人提供各种服务。建筑采用覆土植草屋面形式,游客可登高欣赏湿地风光。
  3.3.2生态净水展示
  生态净水展示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净化自然水体,改善水体水质,通过具有高差的三级沉淀池形式向游客展示生态净水过程。
  人工湿地周边种植水生植物,并通过水体内鱼类等生物途径形成平衡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选用水蓼、水烛、菖蒲、苦草群落、金鱼藻、黑藻等,净化水体,满足生态净水要求。
  3.3.3生态农业展示
  部分农田保留,开辟为经济作物示范区,进行高效、节能、生态农业的展示,并提供参与性的农事活动,使游客体验劳动的乐趣。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设施,产生电能用于农业生产。
  4 专项设计
  4.1 竖向设计
  4.1.1遵从原有地形地貌特征,总体基调保持原有舒展开阔的地形特点。
  4.1.2常水位标高按1.600米控制,排涝水位为2.200米,高水位按3.800米考虑。
  4.1.3建筑室外地坪基本按原农居点建筑周边标高,控制在3.800~3.900左右,建筑室内标高保持在4.300米以上。
  4.1.4一级航道桥梁保持2.8米净空,二级航道2.2米净空,三级航道1.8米净空(均按常水位计算)。
  4.1.5入口服务区南侧五常大道北侧场地进行堆坡,以平衡沟通鱼塘土方。同时配合乔植物造景围合空间,形成南侧入口良好环境背景。东侧五常港西侧也适当堆坡,采用密林形式屏蔽西溪名园小区环境。
  4.1.6.生态展示区水质净化展示是通过具有一定高差的净化池沉淀过滤实现的,同时抬高的水位也可与建筑标高更好的结合。水位分别控制在2.600和3.600。
  4.2 道路、停车场、驳坎、桥设计
  4.2.1主路(电瓶车道)
  设计考虑其路面宽度确定为4~4.5米,路面材料采用青石板与块石相结合,局部根据环境条件采取桥架的形式,既丰富了路面的变化,又提供了五常港两侧的小动物交流的通道。路体的做法采用透水性的石粉或砂垫层。
  4.2.2游览步道
  游览步道分三级处理,因景因境确定其形式与宽度,应充分体现乡土气息与生态理念。较多的采取了透水性石板步道、砂石土路的处理方式,同时有选择的保留维护一些现有的塘间土路。
  游览步道分三级布设。
  一级步道宽度1.8米至3.6米,主要为东西向布置,沟通电瓶车道与相邻水乡村落、景观节点。
  二级步道宽0.9米至1.5米,主要设置在观赏游览区内部、水乡村落内部,主要指组团内部的沟通。
  三级步道宽度在0.6米至0.9米之间,为现有塘间小道的保留利用,应有选择的组织一部分塘间小道加以日常维护,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景观。
  4.2.3停车场
  根据规划,本区块考虑200个停车位,用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本方案中将停车场采取林荫停车场形式。停车场考虑大客车停放。
  4.2.4驳坎
  场内大多地段应保持原有自然柿基、桑基、竹基駁坎的特色,拆除原石砌垂直岸,以自然坡或辅以生态驳岸的工程措施,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自然生态要求。
  新开挖沟通水面根据原有鱼塘岸线确定,使土方量达到经济水平,同时避免对现有湿地环境的破坏。
  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
  木桩自然岸:采用松木桩密排结合竹片的处理方法,用于主要航线需要加固处。
  柳枝编制岸:用于一般加固处,通过柳枝的编织,达到护土固坡的作用。
  老条石干砌岸:用于水乡村落中与建筑、河埠头衔接处。
  4.2.5、桥
  桥的形态设计突出原真性的表达,从现状或整个西溪区域的原生桥梁中汲取设计语言,体现场地的原生性的表达,突出关于场地文脉延续性的立意。部分桥梁满足通航要求,荷载满足电瓶车通行要求。
  4.3 植被保护与修复设计
  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详细规划中,对湿地植被生态修复作了深入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多种生态修复措施。
  针对龙舌嘴工区的特点,在植被修复过程中,强调“乡野、农耕”的特色,在保护好原有植被的同时,根据景点立意,补充乡土树木品种。对于农居拆迁留下的裸露荒地,应采取群落式的种植方式,保持品种的多样性,强调层次的丰富性。
  1、五常大道绿化带
  强调抗污染树种、滞尘力强的树种。通过植物的搭配,协同原有渔塘,形成有别与一般城市道路绿带的特色化的道路绿带。本区块主要树种选择有:香樟、榉树、水杉、银杏、金钟花、夹竹桃、石楠、苦槠、杜英、早园竹、桂花、栀子、木槿等。
  2、生态村落区
  树种选择上突出与村落建筑相结合的品种运用。主要树种选择有:毛竹、紫竹、乌桕、青桐、香樟、桂花、榉树、无患子、黄山栾、枫杨、桑树、榔榆、水杉、南川柳、银叶柳、珊瑚朴、沙朴、喜树、苦楝、杜英、桃树、梅、木芙蓉等。
  3、经济作物示范区
  乡土经济苗木果木的运用,如柿子、板栗、枣、桃、杏、果桃、果梅、石榴、杨梅、杜梨、向日葵、油菜花、樱桃、无花果、葡萄、猕猴桃、银杏、早园竹、拐枣、黄花菜等。
  4 生态展示区
  北侧用地与湿地核心区衔接。在植被恢复上考虑与保留植被之间的融合,形成生态廊道,体现原有自然、野趣的绿化基调。适当补植招鸟的浆果类植物,如:火棘、山楂、女贞、香樟、四照花、小檗等。
  水生植物综合运用,包括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主要品种为浮萍、紫萍、金鱼藻、苦草、水芹、慈姑、水蓑衣、荸荠、茭白、芦苇等。选择具有很好的形态水生植物成片种植,形成群落。如芦苇群落、芦竹群落、菰群落、荻群落、水蓼群落、水烛群落、菖蒲群落、黄花水龙群落、苦草群落、金鱼藻群落、黑藻群落等,净化水体,满足生态净水要求。
  5 结语
  本项目景观设计通过对生态主题的强调,体现人与湿地环境的和谐,修复了具有湿地风貌的生态场地空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部分设计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总体格局得以实现。相信随着访客中心的建成和周边其他湿地村落的陆续开放,将有更多游客到访公园,体验生态湿地带来的绿色希望。
  参考文献
  [1] 陆健健 《湿地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吴玲《湿地植物与景观》中国林业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住宅建筑是关系着人民日常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人类平均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停留在自己的住宅之内。建筑工程施工是直接构造工程实体的重要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一切活动都将直接关系到实际工程的本身,建筑工程质量作为建筑工程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一直是我们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说,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我们保障工程的综合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投入到了建设和使用当中,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整个建设工程而言十分重要,所以相关的建筑单位一定要注意对建筑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和把关。本文将简单分析如何检验与处理建筑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查;处理方法  混凝土是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工程施工就显得越发的重要,而施工的第一要务就是保证安全,如何做好施工安全控制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现状加以分析,全面探讨施工安全控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做好施工安全控制。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2004年国务院颁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正式从法律层面规定了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建设工程安全控制承担监理
期刊
【摘 要】最近几年,房价的跌涨起伏不断,但是大家还是不难发现,很多售楼人员在介绍自己的楼盘尤其是高层项目时,都会强调自己的房子是板式结构,同时还会不厌其烦地为您讲述板楼的一些独特的优点。然而,售楼人员口中过多的专业用语往往让购房者听得云山雾罩。并未真正的弄清楚什么是板式高层住宅。最后只记住了一条:板式结构好。其实板楼从建筑物本身来说,反映的就是一个建筑物的长、宽、高之比。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中国,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迅猛地发展和飞跃。其中,建筑业的发展也很迅猛,很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为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质量管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的结构层面主要是指建筑房屋工程中的屋顶部分,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房屋的屋顶部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有着覆盖功能。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工程结构层面的防水施工技术进行论述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层面;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的屋顶结构层面的施工主要是为了进行屋面的防水与保温施工。这样的建筑工程施工特征在我国北方地区体现的特别明显。一般建筑工程中,建筑屋
期刊
【摘 要】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和关键。它对于该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质量以及在建筑以后能否获得较好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重视设计阶段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运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或投资效益。本文立足设计阶段,试图采用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手段,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对于后续同类项目的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设计;造价;控制  1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  造
期刊
【摘 要】建筑电气安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影响因子较复杂的工程,在安装过程中的多种问题都影响其安装质量和进度。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正确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问题;措施  1 建筑电气安装常见问题   总结当前现代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电缆、母线安装不符合规定;电线管预埋和敷设不符合规定;导线接、连线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规定;
期刊
【摘 要】城市更新是当今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本文主要介绍杭州城市改造更新的若干关键问题,旨在为城市更新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更新;整体设计  一、概述  目前有关城市发展的研究中常常提到城市更新问题,我认为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现有环境的进化,其核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对旧有建筑、道路、水系的局部调整和改动。改造更新的成果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环境、促进商贸旅游发展以及营造历
期刊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规模和数量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伴随着建筑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注入,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加之对其重视力度不足,造成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体系。因此,为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促进工程建设的有序快速推进,应首先加强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