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地域特色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山水画从古自今都有着“南北宗”之说,南北方地貌不同,使得艺术家的客观认识和思维观念融入绘画中,作品所展现的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笔者列举中国南北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水画,简要分析了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不同的地域特色,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与地域特色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山水画;艺术风格;地域特色;作画技法
  一、地域对山水画家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从古自今都有着“南北宗”之说,由于南北方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因而形成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北方雄伟壮丽、南方水清山秀,又有着地形、土壤、气候以及食物的极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南北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各有不同。南北方的艺术学受文化差异影响,形成的客观世界认识和存在的思维观念也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家依赖各自的外部自然环境,将地域特色融入绘画题材中,从而不同地域的山水画彰显不同的地域特色。因此,艺术家生活的地域不同,南北方地貌不同,使得艺术家的客观认识和思维观念融入绘画中,作品所展现的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二、地域特色与作画技法的联系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展现了南北方各自的地域特色。同样在作画技法中可以体现,南北方的作画技法存在极大的差异,这是由于特定地域的环境影响造成的。董其昌有详细的分析:北宗用笔的刚劲、燥硬、风骨与恣肆,与讲究含蓄、内敛、柔和、朗润的南宗既代表两种截然不同审美风格,同时也是华北、华南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绘画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著)中说:“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到了元代,山水画达到了高峰阶段。在元代及以后的历代都长期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其艺术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绘画体裁。中国山水画坛的泰斗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论,也说明南北绘画创作各有特色,其衍变也有清晰的脉络可循;在董看来,传统青绿山水以工笔重彩为特色,此派重视技法的研习,这一脉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到了元代,山水画达到了高峰阶段。
  山水画的南北地域特色以唐代为分水岭,此时,山水画的地域特征已经较为明显可辨了;五代山水画成绩斐然,南北画风格的地域特色基本确立,笔墨、技法也趋于完整,与此同时,董源、巨然和荆浩、关仝成为南北两种画风的开创者,南清新秀润,北浑厚雄健,影响深远,为两宋山水画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此外,张图等人的泼墨山水又是一番天地,山水画中的界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山水画主要有勾、皴、擦、点以及染五种基本技法。笔者以勾为例解读地域特色与作画技法方面的联系,南方山水清秀,表现南方地貌的勾线技法比较含蓄、柔和。北方山水壮阔,表现北方地貌的勾线技法比较刚劲、风骨。南北方因地貌结构特点的差异,在山水画中的表现出不同的创作技法。
  三、地域与艺术作品风格的联系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唐代,并在北宋发展成熟。山水画在成熟阶段,形成了明显的南北地域风格,这一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南北地域风格的分水岭,后被概括为两大分支:“南派”和“北派”。笔者将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对比南北派山水画的地域特色与作品风格。
  “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董源的《潇湘图》,该图运用花青运墨点染,作品中烟雾缭绕、云气弥漫,空气温润,无雄峰,无奇树,平淡中带有一点天真。平缓延绵的坡地以淡墨点子皴染,被后世称作“落茄点”。所画小树,远观是树,近看只是点子。《潇湘图》充分刻画描写了南方山水的特征,典型的南方山水艺术风格。
  南派山水的另一代表是黄公望,其绘画作品在元末明清以至近代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此图在富春江畔边创作而成。
  《富春山居图》主要是以中国浙江富阳富春江一带的秋天风景为依据,采用水墨淡彩以渲染技法描绘浙江秋天淡雅的秀润风貌,他主张见到美丽的风景就随时写下,主张学习前辈的绘画技巧与方法。画面中,连绵不断的山峰,树木灵秀,春江静如镜面,水流清润。整幅画面采用水纹浓淡结合的方式以墨法勾写,灵秀清润,毫无疑问是南方山水的代表性佳作。
  北方山水的开创者是荆浩,其代表性作品有《雪景山水图》、《匡庐图》。这两幅作品当时的时代精神浪潮。荆浩在所创作的《匡庐图》中,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北方山水的艺术感悟。《匡庐图》描写的是河南太行山一带的风景,纵观全画,构图以全景方式,描绘了雄伟的陡壑高峰,清泉倒挂山间,烟雾缭绕,林麓桥梁,道路蜿蜒至远方,屋舍树林清润,雄伟壮丽中不乏神秘色彩。北方山水画主要采用全景式构图,方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北方独特的风情地貌,这也是无数艺术家在艰苦卓绝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李成,北方山水画又一杰出代表,他的艺术作品有着极其明朗的艺术特色。主要代表作品有《寒林平野图》、《小寒林图》、《晴岚萧寺图》等。李成非常喜欢画寒林,代表作品主要以寒林为主。《寒林平野图》中,李成利用淡墨表现多节且枯瘦的北方老松特有的形态特征,不用墨圈而用淡墨表达老松的干,加以老松的特有形态特征表现了北方苍松的真实形象。李成在北方出生成长,又继承北派山水艺术家的艺术感悟,就地取材创作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令观者感受到北方风景的清净壮丽,感受到大自然所赐予的美丽风景,从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李成的其他代表作品《小寒林图》、《晴岚萧寺图》也各具特色。《小寒林图》取平远构图,描绘了卷云皴、鹰爪树以及鬼面石的奇石峻峰景色,带有冷漠荒凉的气氛,着重描绘了北方冬天山水的地域特色。《晴岚萧寺图》,以全景式构图,山峰险峻,奇石怪林,同样展现了北方独特的地域特色。
  经过各代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努力探索,山水画无论在笔墨技法上,还是构图样式、内容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进展:例如各种皴法的使用、墨色的把握、构图的日臻完善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极大的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而且在其他的中国画领域——如人物画、花鸟画、工笔画的相互学习和影响中起着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风格和地域特色。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列举的中国南北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水画,笔者简要分析了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不同的地域特色,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与地域特色之间的紧密联系。阐述了所有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同时艺术家本体更是离不开地域所赋予的地域气息。从而了解到艺术作品与地域特色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董也山.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2]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3]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巴里坤一些具有代表性节日习俗的探析,可透视出巴里坤汉族节日习俗后面所反映出的民众文化心理与文化内涵,这对于继承和发扬汉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新疆文化;巴里坤;节日习俗;非遗保护  优秀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不朽的根,千姿百态的汉族节日文化与绚丽多彩的节庆活动生动地记载了汉族民众对大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彰显了不同历史阶
期刊
【摘 要】《淮南子》由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徒所著,是杂家重要著作之一,对多家思想兼收并蓄,它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但对儒、墨、名、法、阴阳等多家均有所吸收。总体而言,其文论及美学观依然以道家思想为根基,其中,对美的根源、美的最高境界的探索,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对文质关系的理解,都明显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但又有一定程度的突破。本文着重对美和美感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美感;《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
期刊
【摘 要】清中期闺秀诗人宗婉一生经历诸多战乱,在经受骨肉流离、漂泊异乡、丈夫早亡的悲欢离合中,创作为数不菲的寄赠晚辈诗,皆收入《梦湘楼诗稿》中。此类诗或叙写羁旅思亲的悲切感慨,或抒发爱子怜亲的牵挂哀痛,或传达读书治学的期许勉励,或高歌淡泊宁静的人生气度。  【关键词】宗婉;赠晚辈;诗歌;解读  闺秀诗向来有着自成一路的清丽格调,清代闺秀诗歌亦然,“而闺秀词人精神世界的空灵、雅洁,其生命的远离俗尘本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花鸟画为例,结合杰出艺术家齐白石的绘画作品,分析研究情感与理性对于绘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从而得出绘画创作过程是情理相容的心理过程的结论,绘画创作过受情感与理性的相互影响,从而展现了中国花鸟画情感表达的意趣性。  【关键词】花鸟画;理性因素;感性因素;意趣性  一、中国花鸟画的趣味性中情感的  表达  中国花鸟画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画笔的描绘,展现了画家的心灵感悟与内心体验,与画家
期刊
【摘 要】云南素有“天然摄影棚”之称,是公认的影视资源大省,但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并未从影视产业的发展中获得良好效益。在全球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搭上影视产业发展的快车,将本土资源转化为产业实力,推动云南省影视产业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为开端,搜集整理了以1954年之后60年间的上百部影视作品,沿着云南电影作品的拍摄年代、编剧、导演、主演、
期刊
【摘 要】门窗是人们水平视线首先入目的重要部位,俗称“门面”与“窗口”,门便于出入,窗利于采光。东阳古民居内的门窗由于其地域特点普遍采用木雕来进行装饰,起着屋主心性之代言人的角色,也是东阳木雕艺人施展技艺的地方,其木雕的题材、精巧的工艺、图案的象征与建筑融为一体,言表抒情,寓意深邃。  【关键词】门窗;东阳民居;装饰;艺术形态  宋代诗人叶采《暮春即事》诗中有“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的描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艺术个性需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演奏者的音乐感是艺术个性表达的基础、钢琴演奏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钢琴演奏中艺术个性的表达的魅力所在,为钢琴演奏者艺术个性的展现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钢琴演奏;艺术个性;表达  钢琴演奏艺术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含义,演奏者不同的艺术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特征等差异,和演奏技巧、音乐表现等艺术造诣等关注点的不同,会形成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
期刊
【摘 要】《卡门》作为一部法国里程碑式的代表歌剧,已经风靡全球,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这其中必定有着某种重要的因素。本文从《卡门》的剧本、人物、配乐、等方面分析其中所隐含的原因,以及这部歌剧的伟大之处。  【关键词】卡门;魅力;戏剧性;配乐  《卡门》是一部十分重要又非常经典的歌剧,虽然在上映当初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响,但是在其后的演出中却大受欢迎,成为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的歌剧之一。它究竟有什么样魅力
期刊
【摘 要】工笔花鸟画的重要形式便是色彩,在绘画语言中其也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艺术特点,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的创新。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色彩艺术;研究  一、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现实中的色彩没有不好看的,只有不好的调配。调配的基础是艺术素养,以及真正认识和理解色彩空间的变化,在调配中色彩的对立和统一具有可变性。构成工
期刊
【摘 要】《黄土地》是导演陈凯歌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深刻、意蕴深远,是中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片。本文通过对这部电影的镜头、场景、画面、造型、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和“意境说”的审美思想,从而揭示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关键词】审美文化;黄土地;天人合一;意境说  诞生于19世纪末、崛起兴盛于20世纪的电影经过百年历史的发展,凭着现代科技和艺术的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