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特性、诊断与治疗、并比较与成人同类骨折的不同特点。
资料与方法:1974~1994年间收治的小儿创伤性、闭合性脊柱损伤中,有11例诊为爆裂型骨折。平均年龄为14.4岁,男5例,女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9年(2~16年)。按照Denis爆裂型骨折分类法,4例为A型;6例为B型;1例为C型。根据伤后的严重程度,6例行后路融合和器械固定,5例卧位,石膏和支具治疗。
结果:随访发现90%患儿有满意的功能结果。伤后及随访时的X线摄片评价表明手术治疗能够改进和维持骨折部位的后凸畸形(伤后平均19°,随访时12°),椎体前侧压缩改进15%(伤后平均39%,随访时24%)。而非手术治疗的后凸畸形平均进展9°(伤后平均15°,随访时为24°),椎体前侧压缩进展8%(伤后平均36%,随访44%),3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2例有明显改进。
结论:1.由于小儿脊柱的解剖特点,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有其特性。2.与成人同类骨折相比,骨折的稳定性较好,神经系统症状轻。3.手术治疗可稳定骨折,并防止后凸畸形和椎体前侧压缩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住院或卧床时间。4.非手术治疗对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稳定骨折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在伤后1年中,后凸畸形和椎体前侧压缩有轻度、渐进性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