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人民报纸的民主之门——新时期十年新闻批评的纵向考察

来源 :新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这历史的阵痛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人民报纸被“文革”十年禁锢的民主之门被打开了。对新时期的新闻批评作一番纵向考察,对当前的新闻改革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时期的新闻批评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总体批评,二是对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批评,三是对执政领导人的点名批评。新闻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政治参与的民主化大趋势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言论自由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新闻自由作为言论自由的基本构成部
其他文献
<正> 枣庄电台最近在新闻节目中开跸了“对话选播”专栏。这个专栏的设立,等于在上下之间搭起了仂商对话的桥梁。它运用对话的形式,把市委、市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
有人曾为送稿者编了顺口溜:“走在路上象兔子,到了报社象孙子……”提起送稿,我也有苦衷。随着自己的写作功底日渐厚实,我对送稿的希冀渐渐淡薄了。然而,使我的观念发生根本
<正> “关广梅现象”深度报道从1987年6月12日到7月27日,共历时40多天,期间,《经济日报》共发表评论员文章5篇,通讯4篇、消息7篇、关广梅本人来信1篇、小言论4篇、综述报道1
2014年是中国麻纺行业绿色时尚产品文化年,为加快贯彻落实全年工作计划,近日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麻纺行业协会许吉祥会长以及麻纺各副会长、秘书处全体
《陕西日报》在“读者来信”专版里,把省内外读者来信情况,分月进行综述,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继5月份公布之后,“6月份本报读者来信情况综述”又在7月12日的报纸上和读者见面
1988年冬天,我偶然发现有家集体企业,在给一位农村老人取货时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用纸裹住、用绳子扎好,还叮嘱一番回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我心头一热,当即掏出采访本走进那家
在我国近代新闻选上、新闻漫画史上,曾有一幅题为“时局全图”的漫画,产生过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第一张时事政治漫画”、“中国时事漫画的始祖”。时至今日,在有些中
有人把“新闻&#183;方志”比作胞兄弟,比喻很恰当,我举手赞同。我是农民通讯员,前年咯参与方志编写确有这个深刻体会。原因是:新闻&#183;方志都要求真实地记载客观事实。对于
(一) 《30万临时工在深圳》获得了由中宣部和团中央等单位举办的1987——1988年度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评选系列报道唯一的一等奖。其实,这的确是一组意料之外中“捡来”的新闻
1987年和1988年,我写的两篇短新闻分别获得了江苏省好新闻三等奖和全国科技报优秀作品三等奖。区区“三等奖”本不值一提,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则新闻,一则题为《牡丹村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