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早中期随访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YIMA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 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32~60岁,平均45.7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0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1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神经根型加脊髓型).单节段病变27例,双节段病变12例.使用Prestige假体9例、Prodisc-C假体4例、Discover假体26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Cobb角变化),并采用Kellgren X线颈椎退变分级评估法对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 0.05),置换节段及置换节段相邻上、下位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ellgren X线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价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有5例患者出现退变情况改变,其中从无(0级)退变为轻度(1、2级)3例,由轻度1级退变到轻度2级1例,由轻度2级退变到中度(3级)1例,退变发生率为12.8%,但退变情况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3,P=0.406).术后15个月(32例患者)邻近椎间盘未发生退变情况. 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疗效,可较好地保留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并可能对邻近节段的椎间盘起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保留股骨颈(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CFP)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期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 2007年2月,对45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CFP
目的 对大鼠椎间盘包括上下软骨终板、纤维环及髓核组织进行整体培养,观察髓核组织的变化,探索椎间盘器官整体培养的实用技术. 方法 取健康清洁级5~6周龄SD大鼠60只,体重约150
目的介绍带血管蒂骨骺瓣移植的基础研究及相关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总结笔者近20年来在带血管蒂骨骺瓣移植方面所做的相关应用解剖、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疗
针对既有中小型桥梁以及建筑改造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粘贴U形碳纤维布条的方法对低强度(fcu≤15MPa)混凝土梁进行抗剪加固.14根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采取有效锚固措施的前提
本文首次提出过渡区概念的解决,工程建设中,尤其是结构改造中,经常遇到主梁两侧与主梁垂直的两混凝土次梁非常邻近的情况,若将这两根相邻而不相接的次梁通过过渡区连接作为同
会议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事FRP约束混凝土柱承载性能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介绍FRP加固混凝土受压构件的一些基本概念,阐述利用FRP约束原理加固后混凝土柱的轴压与偏压承载力计算
目的 研究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锁骨内侧端骨折治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月,对13例锁骨内侧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T
FRP包裹混凝土柱后通过约束混凝土的侧向膨胀变形,可以有效地提高柱子的强度和延性,本文基于国内外试验研究结果,针对FRP约束圆柱体、矩形截面时的纤维有效拉应变、有效侧向
结构振动中的扭转振动增加了结构构件受力的不均匀程度,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对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很大影响.在结构构件中剪力墙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构件,也是
会议
外包钢加固轴心受压砖柱,除了其外包钢与加固的旧砖柱能整体受力共同工作提高柱的承载力外,外包钢柱形成整体的紧箍,对原砖柱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砖砌体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