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时期中国各地区工资演变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hjy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2年中国各地区工资的演变。研究发现:(1)虽然各地区工资在1978—1991年间表现为显著收敛,但在1992—2002年间呈现显著发散。即使控制了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也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初始工资相对低的、东部区域的工资相对于中西部持续上涨并超越导致的。(2)对于几乎所有地区的相对(全国的)工资的时间序列,单位根的假设不能被拒绝。但混合所有地区数据的、考虑地区固定影响的自回归模型的估计表明,工资序列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总体上是暂时性的。证据还表明,劳动力的流动在改革以来是不断加剧的。基于以上的发现,文章提出了一种借助于二元经济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异质性的假说,说明工资发散可以与劳动力流动相一致。
其他文献
从2004年开始,由海峡两岸法学学者联合打造、全球华人法学家共同参与的系列丛书“月旦民商法研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月旦民商法研究”以民商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题,计划每年出版四辑。目前已出版的三辑依次是《公司法发展之走向》、《变动中的物权法》、《反垄断法的立法与实践经验》,第四辑《法学方法论》、第五辑《国有企业民营化》也即将出版。
本文根据曾志Min《歌剧改良百话》这一新发现的史料,从他对京剧音乐价值主对京剧音乐及其教学改良的论述等方面,剖析了曾志Min有关引进西乐因素,、发展传统京剧艺术的思想,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
期刊
文章通过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基础、外交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等问题的分析,揭示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特征,认为邓小平从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上各种力量对比变化的角度来把握中国的外交问题,对于我国外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