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问题与对策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人才培养方案滞后、课程衔接契合度不高、缺乏分类管理措施、评价体系单一、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大格局等问题,提出改进学风问题的对策:修订本土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课程体系;加强职业素养养成,优化教学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体系;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尊重差异,分类管理;将学生发展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常态化,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协同管理育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  中职升高职学生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23-03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而学风建设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中职升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但基础文化知识储备薄弱、学习自主性差、内在学习动力不足、价值观多元化,导致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问题
  (一)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淡薄
  中职升高职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内在学习动力不足,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互动性。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学习方式和日常管理模式不同于中职教育阶段,学生自我把控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一些课程与中职阶段的课程出现重复,部分学生觉得上课乏味、无趣,上课开小差。在西方文化思潮和网络腐朽文化的冲击下,不少中职升高职学生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多元化、自我控制力低、团队协作意识淡化等问题。部分学生追求个性,思维活跃,个人主义意识较强,集体活动参与度不高,团队协作意识淡薄。
  (二)人才培养方案滞后,课程衔接契合度不高
  当前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衔接上比较模糊,导致中高职难以有效衔接,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衔接课程体系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就业市场变化优化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准确把握高职教育层次与培养目标定位。中职、高职专业和课程契合度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但目前出现专业契合度不高、课程设置重复的弊病;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交叉重复的现象,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中高职贯通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力度不高,未能形成专业对接职业岗位、课程体系相衔接合理的发展态势。
  (三)缺乏分类管理措施,评价体系单一
  教师观念陈旧,仍停留在传统教学观念中,重结果轻过程,忽视职业素养教育与指导,未能结合中职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和专业结构设计课程内容,使得教学效果较差;教学管理机制滞后,仍停留在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方式、标准单一,未能形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习态度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未能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中职升高职学生的优势难以发挥,缺乏个性化发展平台。
  (四)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大格局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任,往往归属于学工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队伍。高职院校应当扩大学风建设队伍规模,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如学生干部、专任教师、优秀校友、企业专家等)共同育人,发挥同辈互助作用、言传身教、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当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高校课程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注重对学生素养培育、工匠精神的熏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
  二、改進高职院校学风问题的对策
  依据中职升高职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本着充分发挥中职升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敏捷、实践操作能力强等优点的原则,高职院校应通过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改革、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差异化管理、开展学生发展质量诊断与改进等方式,提升中职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自知自律自治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综合素养高、职业技能强的技能型人才。
  (一)修订本土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立足当地,在“任务驱动”“需求驱动”等模式下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特色经济发展和对外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当地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制定灵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职升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等优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推行“双元制”班级,实施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改进教学课程设计,提高中高职专业和课程契合度。针对中职与高职课程出现重叠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调整课程的侧重点或学分获取方式,避免课程重叠;适当延长中职升高职班级的公共基础课时长,实施细致化、阶段化、层次化教学,使得中职升高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列入课程考核大纲,构建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切实加强理论素养培育和技能实操训练,努力实现动手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提高教学效益。中高职院校应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分层设计,实行弹性学分制度,鼓励中职升高职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自主选择分段式学习、完成考核并获取相应的学分,实现学分获得形式多样化,课程选择的弹性化。
  (二)加强职业素养养成,优化教学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重视中职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形成“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应用”为主线的层次分明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教学改革,针对中职升高职学生存在的班级散漫、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设立“小班教学”模式,强化班级管理、团队协作意识;重视专业技能实践性,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切实推进“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现场实践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中职升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方式的开展,在全校范围内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匠心独运、争先创优的技能竞赛,强化指导、推先择优,推选选手参加国家技能大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实施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技术能力、毕业设计成绩、毕业实习表现、就业表现等方面,判定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资格条件。   (三)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尊重差异,分类管理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校应当努力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通过制定“主题班会课程化”制度,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尊重差异,推进“一班一特色,一院一品牌”特色管理,使班级独树一帜、充满特色,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学生主人翁地位,展现学生个性魅力;学生发展质量诊断中设立针对中职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等自我诊断项目,“一生一诊断”,督促学生自我诊断、及时纠偏;结合企业模式,大力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选拔优秀的中职升高职学生进行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理论与实践当中,弘扬带徒传技、技巧传承的传统,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追求。
  (四)将学生发展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常态化,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机制,开展常态化学生发展质量诊断与改进,构建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学生发展质量诊断和改进为抓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做好班级管理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紧密结合,推进诊改工作,多维度对比与预警机制(如学业预警、诚信分不达标预警、活动分不达标预警)相结合,做到实时呈现、及时预警,方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升自我诊断、自我管理、自我改进的能力,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目标明确化、管理规范化、预警精准化;形成常态化的自主诊改机制,推动学生由被动诊改提升为主动诊改,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做好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挖掘自身优势、正视不足,突出自我修正的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
  (五)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协同管理育人
  高职院校应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协同一切有利资源(班委、辅导员、专任教师、优秀校友、企业专家),多方资源联动,形成全员监督、全员反馈、全员协同育人机制。
  要优化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在工匠精神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力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水平;专任教师应当做“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践行者,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设计当中,巧妙运用科学元素强化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典型案例中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联系,寻找连着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工匠精神;强化中职升高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聚焦中职升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等优势,改进教学过程,更加侧重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力求引导学生在“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积极性。
  要善于研究中职升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依托自媒体开展积极有效的正面舆论引导,加强理想信念的引领,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友爱互助的精神。狠抓严抓迟到旷课行为,设置处分预警机制,制定“双向考勤”,教师、值周班干及时反馈课堂纪律,有效降低迟到率、旷课率;编制《宿舍安全文明公约》,嚴查晚归,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
  要建立一个设有辅导员交流指导区、经验分享区、成长励志区、学习资源区等网络在线平台,将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面对面学习和个别在线学习相结合,培育一支得力的助手队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中起带头模范作用,引领班级学风建设;成立学习小组,班委为组长,组内成员两两签订“学习契约”,设定“阶梯式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实施办法、完成日期,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的良好互助氛围。
  学校应当主动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开展“工匠精神”相关讲座,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展现优秀校友对岗位的挚爱与坚守、对品质的完美追求,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督促学生自觉培养工匠精神,形成精益求精、乐观求学的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以跟岗学习为契机,以毕业资格审查为抓手,协同校内辅导老师与企业专家联合指导和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黎志键,韦弘.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其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5).
  [2]王琳,向敏,毛春芳,俞迪佳.中高职衔接一贯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以药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1).
  [3]郭琳,钟名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教育评论,2018(3).
  [4]孙灵,宿一兵.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黑河学刊,2020(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优辅结合,三级递进’广西中升高职学生学风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2019LSZ025)
  【作者简介】韦柳婷(1989—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韦 伟(1981— ),男,壮族,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小惠(1988—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由于中西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受到各自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教观念的影响,所以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在雕塑艺术上,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审美特征。因此,无法用同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在执教者的引导下,经历了事物排列、搭配的全过程,学会使用不同方法表示事物排列的不同情况,了解并学会运用简单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执教者不仅较好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而且向学生渗透了有序思考、符号意识等数学思想,课堂教学有序且高效。  一、主动探究,获取方法  在开课前,教师先用课件演示的方式出示两名学生(小豆、小瑜)的
介绍了铁路电务系统1996年的主要5方面工作,包括继续抓好电务安全和安全基础建设;铁路通信进入市场将迈出坚实的一步;推进维修体制改革,实施维修技术工程;完成好大修更改建设任务和大力
蝇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以温度为变量,通过记录果蝇的生命周期,继而推定不同温度对果蝇生命周期的影响,为解决一些生理疾病、代谢系统、生长发育等问题
目的 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经螺旋增强CT检查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占同期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8.10%,
曹县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和二氧化氮。冬季浓度较大春季较小,从空气质量站的数据记录分析可知,污染浓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并给出减轻大气污
目的:探讨丁香油于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放置0、1、2、3、6、12个月,及温度40±2℃,相对湿度75%±5%放置1、2、3个月后丁香酚含量变化及抗菌作用的变
笔者自行研制了一种新型骨科骨膜剥离器(1套2种类型,6种规格),经临床应用3年,效果满意。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类型,多是膝关节在屈曲外翻时受到较小的轴向暴力,股骨外侧髁顶撞于胫骨平台后外侧所致。由于骨折块偏后侧,而膝关节后外侧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