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也是谋划和实施新阶段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三五”以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获得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存在较多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未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江西公共图书馆
   [作者简介]黄 俊,江西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苏文帆,江西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刘 羿,江西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江西南昌 330038)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规划令人鼓舞,这既为图书馆事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我们要从“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逻辑等方面出发,思考未来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时期发展实践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公共圖书馆的设施设备、财政投入、人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服务等各项业态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基础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界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事业发展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实现既定发展目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新贡献。以江西公共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为例,笔者进行调研分析。
   (一)基础设施方面
   截至2020年12月底,江西全省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56.49万平方米。其中,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9.62万平方米,位列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第三位;11个设区市中9个设区市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以上,其中1.5万至2万平方米的5个(见表1),10个设区市图书馆为2000年以后建设的新馆,同时还包括正在改扩建和新馆建设项目;县区级图书馆馆舍建设总体有序推进,1万平方米以上的1个,0.5至1万平方米的17个,3千至5千平方米的26个,1千至3千平方米的48个,0至1千平方米的8个,2个图书馆因各种原因暂时没有馆舍(见表2),馆舍建设面积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财政投入方面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年图书购置经费5450.31万元,比2017年4168万元增长30.76%,按照最新2020年江西人口普查4518.9万人口数计算,人均购书经费约为1.21元,比2017年0.90元增长34.44%;数据显示,2020年200万元以上购书经费的市级图书馆2个,100万元至200万元购书经费的市级馆5个,4个市级馆图书购置经费未达100万元,与设区市图书馆图书购置平均103.87万元的经费水平差距较大(见表3)。
   县区级图书馆购书经费总量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50万元以上购书经费的图书馆9个,这类图书馆大部分处在新馆刚刚落成或新馆开放期间,财政拨付的购书经费有较大保障;购书经费在30万元到50万元的10个,10万元到30万元的51个,0元到10万元的32个(见表4),县区级馆购书经费总金额2309.72万元,较2017年购书经费总金额1322万元增长将近一倍,平均每个区县图书馆购书经费达23万余元。经费投入的增长,有效促进了县区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免费开放经费方面,2020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共5255.94万元,设区市图书馆中南昌市免费开放经费为294.6万元,吉安市130万元,景德镇市62万元,均高于设区市图书馆50万元平均水平;县区级馆免费开放经费也得到不同程度增加,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文献资源建设方面
   数据表明,2020年江西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总藏量为3088.55万册,相比2017年2429万总藏量增加27.15%,其中图书藏量2515.38万册,地方文献藏量28.99万册,均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增加。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建立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加强了读者、专家、馆员荐购的推广,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文献资源建设既能满足大众读者需要,又能兼顾专业读者需求。加强地方文献建设方面,各馆均完善了采访、呈缴、赠送等方式,保障地方文献入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重点打造江西“红色、绿色、古色”文化系列数字资源库,建成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截至2020年,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1791.24TB,其中自建数字资源总量349.86TB。
   (四)专业人才建设方面
   全省公共图书馆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703人,较2017年1420人增加19.9%,其中省图书馆161人,11个设区市馆共有工作人员430人,平均每馆近40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12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8.37%和29.5%;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1112人,平均每馆10余人,共有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7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71%和16.09%,较往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各级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普遍接受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开展相关图书情报专业调研,参与各类图书馆专业和学术会议,有效加强业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级公共图书馆还承担很多地方中心工作如扶贫、棚改、防疫、创卫等工作,充分担当了图书馆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责与使命,使公共图书馆工作有效融入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
   (五)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
   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出各具特色的读者服务,重点树立阅读品牌,常态推进全民阅读,开展系列阅读推广,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一是坚持做好阅读指导、绘本故事与专题图书展示、热门图书推荐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通过读书征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借助图书展、读书节等阅读活动平台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二是深度打造信息咨询优质品牌,促进信息服务优化。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参考咨询和立法决策服务,持续打造“两会”服务品牌,扩展参考专题内容,进行多点布局服务,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三是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主题信息服务,如赣州客家文化主题图书馆、抚州临川文化主题图书馆等,通过邀请专家讲述、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建设各具特色的主题图书馆业态,为赣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支撑。四是立足阵地开展服务,积极提高馆外服务能力,走出馆门开展延伸拓展服务,开发社区图书流通站点,联合开展惠民活动。五是面向读者群体做好新理念阅读推广,各地图书馆相继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形成新媒体服务态势,截至2020年,图书馆开设网站的有52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103家,微博账号的有12家,抖音账号的有27家。    二、制约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一)公共财政投入缺乏保障
   在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较为明显的制约瓶颈来自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各级政府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责任主体,在馆舍建筑、基础馆藏、年增藏量、工作人员等指标上未细化对公共图书馆的保障责任。总体投入虽逐年增长,但投入幅度增长不一,增长多来源于新馆建设、馆舍改造、评估定级及其他特定项目,且多为一次性增长,无常态化增长机制,购书经费及书刊入藏量仍显不足,在县区一级图书馆,馆舍面积未达标、书刊资源老旧破损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开展。
   (二)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不足
   人才问题一直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各级图书馆普遍面临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缺乏的现象,行业中高端人才如学术带头人、专业采编人员、系统网络设计与维护人员、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等相对匮乏,造成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运营能力欠佳等诸多问题。现阶段,图书馆经费依旧相对短缺,待遇偏低,“进人不专,专人不进”的尴尬现象依旧存在,公共图书馆界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如不能有效突破人才瓶颈,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难以有质的飞跃。
   (三)信息服务水平仍然偏低
   现阶段,还有很多公共图书馆停留在传统服务层面,借还图书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馆际之间不能实现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完善,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现代化设备急需更新换代,科技赋能手段不多,导致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建设程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向公众提供公益、均等、便利的图书馆服务的能力。
   (四)城乡服务存在差距
   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发展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村落没有属于自己的公共阅读场所,无法获得所需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享受不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益服务红利,各级政府之间尚不能采取协调机制,从功能上整合各级图书馆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城乡共享与流动;目前正在实施的图书馆总分馆制还不能实现人、财、物的统筹管理,以实现城乡之间文化的共建共享。
   三、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实现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至少需要具备将图书馆事业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以及加大人才战略等七大要素,才能把握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内涵,促进包括江西在内的各区域公共图书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
   (一)将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从近十年政策层面看,2011年以来印发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对基层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顶层设计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公共图书馆法》三部法律法规,三法主要从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共图书馆等层面的责任、義务和权利等方面,首次全面清晰地解读了公共文化服务及全民阅读的法律地位、国家责任和理念,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应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服务,从法律层面进行了界定,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此期间,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多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公共图书馆由此进入法制化管理新时期,这也是公共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活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不是可以任意发挥和不受约束的,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纳入“法”的体系,才能发挥公共服务引领作用,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二)凸显专业水平,加大人才战略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图书馆管理、运营和服务的专业性,以专业化的发展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秉持专业的精神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专业的态度服务读者,服务社会,获得更多的读者认可。可着重从馆员培育、人才引进、志愿者补给等多方面着力,建设一支更加适合现代图书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提高图书馆学及相关学科背景人员在全馆员工中的占比;在工作中培育专业的思维、素养和方法,注重从专业上深化和探讨;辩证看待专业性和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夯实专业核心竞争力,对过度业务外包等要保持清醒的预见性。
   为保持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地位,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应建立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准入制度,参照图书资料业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准入、结构比例、在职教育等方面作出规定,确保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符合事业发展的要求。
   (三)关注“以人为本”的第三代图书馆建设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更新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现代图书馆经过不断发展,正进入一个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发展新模式、新方向;第一代图书馆以文献为中心,实行闭架管理,文献资源藏用分离;第二代图书馆以业务为中心,以开架服务为主,实现藏阅一体化建设;第三代图书馆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它更加关注前沿,注重创新,是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化图书馆,国内外一些图书馆正在探索和建设这样的智慧化体系。
   技术应用方面,完善资源供给体系,不断依托数字资源建设成果,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应用特点的服务模式,借助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广泛传播数字文化资源,探索研究新技术,尤其是新兴区块链技术、5G应用等,深挖现有技术潜力,完善微信办证、电子书借阅等功能,实现一卡通、图书定位等功能建设,方便读者通过各类终端方便快捷获取文化信息服务。    人文关怀方面,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在现有公共图书馆网络和文化服务平台基础上,通过超融合系统平台建设,资源上云、数据共享等方式,进一步构建资源集约、服务均等、惠民便捷的文化服务,在网络互通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建设,实现服务数据、安全数据、效能数据一体化展示。积极拓展数字服务文化休闲职能,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元、雅俗共赏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空间再造方面,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改进服务方式,营造“以人为本”的空间感和舒适感,建设集现代化与智能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交流空间、文化阅读空间,做好环境维护,不断优化布置,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为读者创造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争取做到特色鲜明、文气厚重、功能齐全、服务一流。
   (四)加强图书馆学界与业界合作,促进馆校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学界与业界的融合既要有内部专业性互通,也要有外部行业的合作。一是应将图书馆学理论支撑与图书馆实践提升相结合,建立高校、研究所等学术科研机构与图书馆的合作交流与共享机制,加强对影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合作研究;二是对接社会需求,图书馆学教育应与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相结合,优化图书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三是加强理论与实践互通,通过馆校合作开设专业培训、业务竞赛等方式,提升馆员职业能力与知识更新,共同打造新阶段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生态;四是探索图书馆服务与教育融合路径,把图书馆阅读推广、社会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有效嫁接,建立图书馆与学校双向融合机制,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五)倡导分级服务,提供精准化及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结合人们的多元需求,精准了解读者在资源划分、阅读指导、咨询参考、策划方案、举办活动等方面诉求,开展分级、分类等细分服务,建设优质信息资源,以基层群众为对象,以服务和需求为牵引,针对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定制惠农、务工、社区服务、残障专题、精准扶贫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产品,在现有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结合智能识别、智慧阅读、数据画像等新技术,借助科技发展,为读者精准推送所需书目和活动信息,进一步提升阅读体验,满足不同群体信息文化需求。
   在提供基本的借阅服务外,有针对性地提供讲座、展览、培训、交流等提升项目;可进一步了解各类群体差异性,细分图书馆信息资源,细分读者群体,从知识层次、职业、兴趣、爱好、性别、阅读习惯等进行划分,提供专题或主题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使读者享受舒适的阅读体验。如针对少年儿童的服务,可再细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小学中低年级、小学高年级等层面,这方面可借鉴德国“阅读测量尺”阅读分级服务,利用直观的尺子形象,标出每种颜色阅读特点,相应的阅读建议一览无遗,结合儿童年龄和身高,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育特点,开展分级导引阅读,帮助少儿培养阅读习惯。
   (六)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打造“图书馆+”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政府主导,但只有政府一方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構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新时代图书馆转型发展带来功能和业务的不断提升,要发挥图书馆体系优势和整体活力,深化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等各类、各级、各区域图书馆的业务合作,持续推动图书馆服务体系纵深发展,发挥区域中心图书馆的带动作用,补齐基层服务短板。
   “图书馆+”模式体现在阅读推广方面,可通过打造阅读推广工作联盟或阅读推广人组织,鼓励读者及社会团体依托读书沙龙、阅读兴趣小组等,开展阅读活动,进行读书交流。同时,各级公共图书馆可积极参与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相关活动,借力新媒体,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优化用户体验,快捷满足读者对优质信息环境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升信息资源覆盖面,实现与读者线上无缝互动交流。各馆还可充分联合文化志愿者力量,定期开展征文、演讲、诵读等活动,让大众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怀。
   (七)基本建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
   要不断形成和完善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体系,到2020年初,全国有2300个县区建成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各种模式有深圳、东莞、佛山、广州等广东馆模式;杭州、苏州、嘉兴等东部馆模式。虽然总体质量并不整齐,但已迈出了第一步,为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一条适合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下一步要稳步推进县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出台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政策文件,开展制度设计,加强试点探索,探寻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融合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因地制宜建立起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符合要求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以村社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基层服务点的上下连通、服务优质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区域范围内分批次、按计划扩大互联互通覆盖面积,实现农村、城市社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业界的协作,突破区域限制,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阅览室建设的帮扶,基本建成传统服务和数字服务融合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惠君.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21,(2).
   [2]李国新.“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21,(1).
   [3]褚树青,屠淑敏.公共图书馆“十四五”发展的浙江思考[J].图书馆论坛,2021,(1).
   [责任编辑:马丽莎]
其他文献
[提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新概括和凝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有其生成逻辑,源自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源自于中国社会循序渐进、新旧更替的思想嬗变,源自于革命先驱建党的斗争实践。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其思想之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其核心要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其实践要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弘扬伟大建
期刊
[提 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妇女统战工作,使中央苏区的妇女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苏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三个角度介绍了中央苏区妇女统战工作的多重背景,从法律上制定保障、思想上宣传教育、政治上提升待遇、工作上妥善安排四个角度阐述了中央苏区妇女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结合实践现状,挖掘了
期刊
[提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进历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教育对象的现实性、情感性、实效性与合法性政治认同。微博空间作为一种信息生态系统,“高养分”信息和“低养分”信息皆流通其中,在微博空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为这一信息生态系统提供“高养分”信息,通过微博空间环境的优化,提升教育对象的政治认同。在微博空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是形成信息的生产者端、分解者端与消
期刊
[提 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诉求。当前,在乡村道德建设领域,还存在价值判断多元化、传统道德认同弱化、公共伦理缺失、道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乡村群众主体地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德功能;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发挥法治育德优势;整合优化乡规民约,
期刊
[提 要]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开发,是国家保护祖国悠久农村历史文化的重大战略和重要工程,对传承和发展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吉安市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些古村落,对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庐陵文化特别是农业历史文化及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
期刊
[提 要]在江西省随机选取的33家“走出去”企业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显示:与我国发达省份相比,江西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增速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在“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与困难。调查数据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江西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动态,知悉企业对政府“走出去”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的需求与评价,为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提 要]人工智能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体验普遍评价较低。人工智能产品的自主性使消费者在使用人工智能产品时产生了感知受限型体验,自主性冲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同时,消费者的个体尝新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产品自主性与消费者感知受限型体验之间起调节作用,即高个体尝新能力的消费者更不易产生感知受限型体验。这一结论对于认识与提升人工智能时代的消费者体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提 要]我国对于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机制在实践中引起了适用困难,对善意取得人的抵扣权益未能给予充分的制度肯定和保障,有违增值税的经济中性特征。欧盟增值税指令及其判例则对增值税纳税人的抵扣权益给予了“绝对”保护,但也引发了国库利益流失之弊端。基于二者的比较分析,对于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应遵循“前紧后松”的原则,严格“善意”的界定。一旦“善意”成立,应肯定取得人基于“虚开增值
期刊
[提 要]严峻的资源环境危机是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如何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破解生态与经济的“哥德巴赫猜想”,促进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新常态下基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经济要实现绿色转型须以提升实创新效率为重要路径。在考虑环境约束的基础上,以江西11个设区市为例,测度近十年来年江西省各地市的创新效率,并采用Tobit方法对金融发展和绿色创新
期刊
[提 要]将打造我国高质量红色文化代表极摆在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是新时代江西继续贯彻树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综合红色文化的历史发展底蕴以及现阶段红色文化的建设成果,江西有能力成为带动我国红色文化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但是江西在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红色旅游呈现形式以及红色旅游产品力等方面存在较大改善空间。这需要江西明确自身红色文化“火车头”的战略定位,利用省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培育链接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