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x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就听奶奶讲过一些俗语,比如“蛇有蛇路,蟹有蟹路……”当时并不明白俗语中的文字具体讲明了什么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是谁,总有一种办法是适合你生存的。乍一听,俗语的内容与班级管理十分不搭。的确,只有遇到类似的情形才能找到匹配的方法解决。去年九月我跟班,但是毕业班中插进了十名新生(学校拆掉一个平行班),使我的班级又成了一个新的集体。虽然这十名学生没在我班读过书,但其中的小罗和小冯等同学是他们班级乃至全校有名的“头疼生”,他们的到来着实令我措手不及。如何在开学初就将班风变得像以前那样好呢?学生报到之前,拿到名单之后,我的脑海中也在不停地搜寻对症良方。突然一颗流星在我面前闪过——俗语。对,就用俗语,让俗语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开花结果。
  俗语一:孵小鸡
  每个期初,学生经历了一段假期之后,他们的学习常规都要进行重整,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是开学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于自己的班级来说,人员熟悉,常规相对比较好养成。但插进了十名新生,又是学生们认识的新生,他们既兴奋又新奇,班级中有了较长时间的不平静。在这些天中,小罗和小冯两位新来的学生一点儿也不陌生。他们一如往常,把自己的好玩与无所谓表现得淋漓尽致。原来一两天班级的学生就能进入状态按课表进入常态的学习生活,现在有了他们的干扰,班级纪律难以控制,早读、两操等效果不如人意。两三天下来,我发现班主任每天进行试探性地或是遥控式地督促已经完全不能影响孩子,根本没有作用了。怎么办呢?第四天我采用了“孵小鸡”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对于毕业班来说,“孵小鸡”的方式既让老师很累,让学生觉得不被信任,可是老师只有像老母鸡那样一刻不离地盯着才行,否则班级将变得乌烟瘴气。一开始我们都不习惯,可是一周以后大家都适应了,班风不断养成,每周的四项(纪律、卫生、两操、穿戴)评比成绩名列前茅。
  俗语二:扼杀市场
  由于来了小罗和小冯,班上原来比较调皮的孩子变得蠢蠢欲动,他们时不时地与小罗、小冯打成一片,扰乱课堂与课间秩序,有时甚至拳脚相向。小罗更是个儿小不怕个子大的,处处表现出“我厉害吧”的雄风。即使老师来到他们身边,小罗仍不忘他那句台词,以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了。小冯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会儿张三桌上的笔不见了,一会儿李四的橡皮不翼而飞,或者邻桌的作业本在他的抽屉了……据知情者透露,这些均是小冯的杰作。针对小罗和小冯表现,我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但是无济于事,我非但没把他俩转变过来,而且使原来的学生变得难以管理。这可如何是好!“扼杀市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俗语,我何不拿来试试。在小罗、小冯来到班级之前,本来的学生常规是不错的,五年级时曾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不能因为他们而毁了我班声誉。利用晨会之际,我向全班学生宣布:我们六3班曾是优秀班集体,本学期我们多了十名同学大家更要齐心协力保持这个光荣的称号。你们都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更是一至五年级同学心目中优秀的大哥哥大姐姐,老师相信你们会守住晚节的,尤其是大家都不会去跟常惹事的同学瞎搅和的。你们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阳光儿童。假如你们能够管住自己,勤奋学习,不受别人的干扰,你们一定是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将来到了初中也一定能够出类拔萃的。你们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千万不要被他人撩拨或者唆使。为了压制小罗和小冯的气焰,我在课间与经常凑在他俩身边的几个男生交流,进行疏导,让他们明白只有自己管好自己,别人就没有办法影响你或是拉你下水。这样一提示,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老师的用意,课间我发现有些女生率先做好管住自己的工作,课上小罗经常被同桌反弹回去,他显得很孤单无趣。小冯后来一个人坐,周围的学生相对意志较强,没有受到他的影响。后来的课间,小罗和小冯又到其他班级寻找他们原来的同学打闹,那些同学也被老师盯着没法跟他们一起混,他们失去了“市场”就像断翅的小鸟无法施展打闹之技,也只能在自己班级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教育,全班学生都有了改变,但坚持不了几天那些活跃分子又要重蹈覆辙了。为了帮助学生长效地管住自己不被他人影响,我仍然像老母鸡那样时刻来到他们中间,既要扼杀活跃分子的势头,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俗语三:捋顺毛
  小罗个子比较小,但在原来班级却是老大级人物,他谁都不买账。即使到了德育处或是校长室,他也不会认错,甚至会说:大不了我不读书了,反正读书也没什么意思。去年军训时他把让他遵守纪律的老师大骂了一通。知道小罗被分到我班以后,还没有报名时,我就为他的到来做了准备。报到时,小罗背着书包姗姗来迟。我见他到来便主动打招呼:“小罗,欢迎你!你原来是3班学生,现在来到的班级还是3班,你真幸运!”小罗左右摇摆着漫不经心地说:“还好吧。”看着他的表现,我不禁一颤:这么小的孩子怎会这么无动于衷呢!于是,我换个话题拉着他的手来到我身边,问:“今天谁送你来报名的呀?”他看着地皮说:“自己来的。”我立马表扬道:“你真厉害,别人都是家长送的,你的独立能力真强啊。”他不好意思地抬起头大声说“这有什么呀,我家住得近嘛。”我马上追加表扬:“住得近也要表扬啊,别人住在马路对面还要家长每天开电瓶车送呢。你家离学校有两三站的路,能自己来,就是了不起啊。”他不好意思地皱了皱眉。接着我告诉他:“小罗,虽然你是隔壁班级转来的,之前你的情况我一概不知。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认识,好吗?”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顺势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欢迎小罗来到我们班集体中,让他与我们一起守住‘优秀班集体’这个光荣称号,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大家还用雷鸣般的掌声欢迎了他。看得出来,这次小罗有点被气氛所感染。正式上学了,小罗上课不拿书本,桌上什么都不放。即使帮他放好书本教他坐端正,他马上又耷拉下去了。我请同桌帮忙督促。一节课中他的同桌像个“育婴员”似的要不停地帮扶他。轮到写作业了,他没有笔袋等文具,每次都要到书包里去找,几乎每天都找不着。与家长联系了也只有一两天是可以的,之后又要故伎重演。因此,找家长是没戏了,只有靠自己。小罗很敏感,他告诉过我,他讨厌人批评他。是的,如果对他发火绝对会是针尖对麦芒,他对以前老师的态度告诉我,我必须另辟蹊径。为了让他感觉不到老师的批评,我就继续“捋他的顺毛”。我顺着他的性子不跟他急,像打太极似的软着来。我帮助他向同学借学习用品,之后请同学课前就帮他准备并检查好学习用品。久而久之,他也能跟上同学们的节奏。他的字认真写起来挺漂亮的,原来班上有好几个学生的字真不如他。于是我趁热打铁——把他的字在班上进行展示,让写得不好的同学向他学习。他既得意又幸福。
  除了对小罗采用“捋顺毛”的方式进行教育之外,对其他学生有时也会用上。这个办法对现在的孩子还挺适用的。
  俗语四: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顾名思义就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摆弄轻的东西。班级管理中,我也采用这个方式。小罗和小冯在班级中制造事端,同学们纷纷来告状。来到班级的我一反常态,既不发火也不找他们俩谈话,而是先讲我要讲的内容,我们该干什么,然后请平时不怎么多事的同学把事情还原。了解情况后,我告诉全班同学:“这种事以后不会发生了,小冯、小罗都是大哥哥了,他们也要面子的,以后别提这种事了,你们也不要告诉其他班级的同学,这种小儿科的事情他们俩以后肯定不会再做了。他们怎么可能不爱自己的面子呢?”同学们面面相觑,笑着答道:“知道了。”小罗和小冯相视而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了小罗和小冯的存在,班级常规复杂了许多,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要查个子丑寅卯,采用“举重若轻”的办法也是为了转移同学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要围着小罗、小冯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多练练自己的定力。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所采用的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我的俗语管理方法也同样如此。孵小鸡、扼杀市场、捋顺毛、举重若轻四者相辅相成。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贯穿于我的班级管理之中。有了插班生的毕业班虽然日常管理麻烦了许多,但是这些生活中的俗语帮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整个班级这一年走下来,学风、班风均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我也将继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俗语,让更多的俗语指导我的工作。
其他文献
介绍了某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措施,指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立足传统,放眼未来,基于对新课标目标的解读与学校育人宗旨的再认识,申报了《感悟生活:儿童生活日记教育的校本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旨在借助课题研究,深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创新特色发展,以期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理论基石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需要。生活不是孤立的存在,嫁接生活,让语文课堂能够接地气,与生活相容,拓宽语文教学外延。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反过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观照联系生活。学生是社会生活的成员组成,他们最先接触的、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课堂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一、语文教育的现状  我们
人生于世,立德为先。身为幼儿教师,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又要坚定信念,乐于奉献;只有以爱为核心,关注学生成长,始终不渝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样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真正修好优美师德,做好人民满意的阳光幼儿教师。  冬日的太阳下山早,偶尔一抹夕阳映照在我工作的旅途上,格外的金黄,收获的颜色让我感觉心里特别的温暖,一种“修优美师德,做阳光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心中荡漾。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很多学生课上能较好地和老师互动,但是课堂外没有学习激情。目前的英语课外作业存在缺陷,这些作业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漏洞。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去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以下是笔者对于课外作业设计的一点感悟。  一、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策略  1.个性化策略,让学生在“个性作业”中提高兴趣  由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根据
教育体系的根基,是小学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绝佳时机及有利阶段。其中,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数学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较为枯燥。数学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