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紫笋 识野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兴顾渚为“大唐古茶山”,野茶资源丰富,其地理环境、出产的紫笋与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的描述完全吻合,堪称《茶经》的“活教材”。
  清明时节,问茶顾渚,在叙午岕山民家淘得紫笋野茶若干,结合历次访茶的粗浅经验及心得,泡上一杯明前新茶,与茶友们一起品读紫笋,认识野茶。
  
  紫笋之“紫”
  
  据湖州茶叶专家林盛有老师考证:紫笋野茶抽芽时,芽顶叶尖淡紫或微紫,紫色随新梢的伸展而减退,绿色随新梢的伸展而增加。初期呈微紫的芽叶嫩度好,制成绿茶品质亦佳,反之则次。
  此外,因为古代茶叶加工制作工艺的不同,一些固有的标准也与现代有差异,故不必“拘泥”于《茶经》。所谓紫笋之“紫”,通常仅表现在紫笋野茶或通过单株选育而成的“顾渚种”紫笋茶,其他如龙井43、迎霜等外地引进的园栽茶树品种不在此列。
  
  紫笋之“笋”
  
  正常情况下,早春,紫笋茶树发芽时,鳞片张开,鱼叶萌生,芽头被正常叶片紧襄,茶芽茁壮如雨后破土而出的春笋,故称“笋”。茶叶抽芽乃至萌展、初展,形成一芽一叶或二叶时,可以明显看出“芽比叶长”,这是明前紫笋茶较为普遍的一个特点。其他如“叶卷上,叶舒次”也和茶芽后续的生长状态有关,并直接体现于成品茶叶的品质上。
  
  紫笋品赏
  
  紫笋茶外形紧直挺秀,色泽玉黄绿润,茶香清如兰慧、香醇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顾渚村民俗称“乳水足”),茶舞“绿脚云垂”,汤色嫩黄明亮,“韵口”尤佳,叶底则匀秀成朵。
  长兴顾渚金沙泉为湖州第一名泉,唐时与紫笋茶一起入贡。浙江长兴与江苏宜兴交界,“北陶南窑”,地缘相近、矿脉相连,长兴紫砂亦名闻江南,紫笋茶、金沙泉与长兴紫砂壶并称为“品茗三珍”。
  在山上进行野茶的采摘时,由于山高谷深,距离茶叶加工的现场较远,鲜叶在茶篓或布袋累积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一些渐变,如轻微的“颠簸”、“碰撞”和“氧化”等因素,在成茶中也会体现出来,如叶尖、叶缘微红或“焦”,当然,也和摊青等加工工序有一定的关联。
  有趣的是,当地人将紫笋鲜叶叫做“草子”,和皖南徽州地区的“青草”叫法如出一辙。
  目前,顾渚山民自行加工紫笋野茶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摊青(竹匾)——杀青(微型滚筒杀青机)——理条(理条机)——初烘——复烘——整理。紫笋茶为烘青绿茶(部分为半烘炒型绿茶)。
  村民藏紫笋,喜以纱布包裹,贮存于石灰瓮或白铁皮桶中,茶叶隔年仍馥郁依然。
其他文献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明清时期建筑领域的代表作。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改造,三坊七巷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消逝于流光溢彩的现代生活。  衣锦坊明清博物馆的建成是一次拯救,不仅对于三坊七巷,更是对于传统文化。博物馆中的白墙青瓦、古木灵石、荷花池水和精致庭院,都是明清时代辉煌建筑文化的重现。  走进明清博物馆。无意间已跨越百年。那个年代的客厅、书房、画室被巧妙地设计成八个主题展厅,每间展厅内都摆放着精致的茶具
期刊
2008年1月19日上午,九峰名茶在其东街旗舰店举办了新年开春第一个壶友会,宜兴紫砂世家的王小龙和高丽君两夫妇,携同女儿女婿王柯钧、李金林亲临现场与壶友们分享收藏紧砂壶的心得,并展示了他们自己制作的紫砂壶,其中有价值88万的“大龙头一捆竹”以及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足球系列”。  壶友会现场气氛浓烈,壶友们热情高涨,不仅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紫砂壶让紫砂大师鉴定,还相互交流了各自的收藏经验。第一个报名
期刊
如果有人问,湖南酉州在哪里?很多人可能回答不出。如果有人再问,湖南黑茶出在哪里?相当多的人都知道,黑茶出在安化。而酉州这地方,便是安化黑茶的策源地。    安化黑茶始隋唐    五月。湖南首届国际茶叶博览会,我平生第一次品尝了酉州黑茶,那金黄掺着金红、晶莹而透亮的汤色;醇和而又微甘的茶香味,真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我与朋友当即决定去酉州访茶。  汽车进入益阳城区,路旁尽是黑茶广告, “中国黑茶湖南
期刊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茶参禅的禅师。最有名的就是北方的赵州古佛(公元778年一公元897年)和南方的扣冰古佛(公元844年~公元928年)。他们虽然同时身居南北,遥隔三千里茫茫关山,却不约而同地悟出了“茶禅一味”之道,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垂范禅林。自此之后,茶禅之义愈加耐人品味。而在武夷山,因为独有人文与地理环境,以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为主线,这里熟稔禅茶一味的禅师辈出,把茶与禅的体悟不
期刊
清晨,山谷中传来布谷鸟悠扬的啼叫,笼罩在淡蓝色的雾中的青城群山,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云封雾绕的金鞭岩只露出岩顶一角,壁立万仞的雄姿欲展又掩。云雾深处,隐约传来几声犬吠,岩下丛林中散落着一院青瓦房,院中石桌旁坐着一位捧茶看山的老人。他清癯,安详,目光炯炯有神,颇具仙风道骨。他,便是隐居青城的八旬老人谢临风。  谢临风是大风堂第三代掌门,是当今画坛屈指可数的全能型传统派中国画家。他的笔墨之间可谓风起云涌
期刊
抵达潮州时,天色暗了,我和同行的朋友们一起去用了餐。饭后,我和同伴回到了房间,稍稍整理些东西,看看电视。同伴说肚子有点撑,提议去散散步。我们俩都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就往人多的地方走去。沿着马路走,发现了个奇特的现象,瞧,路边的花店、小吃店、杂货店、水果店、茶叶店、服装店、佛事用品店等,在显眼的位置都有一套潮州工夫茶具,大多是白色瓷茶海组合,茶海多数以竹或兰的雅致图案加以修饰,不失单调而显素雅
期刊
何志坚似乎并不懂得喝茶,只是在实践着茶所带来的那些道理。  那些木雕挂件,与精致入微的菩萨像。是一种对茶道的解释。  最漂亮的木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它有最好的原材料,比如檀香,老山的或者非洲的,都有太大的区别。  一尊佛像,以一种慈悲而威严的微笑,又应该如何去表达?  “释佳韵”的掌门人何志坚认为,如同一道好茶一样,一件好的佛雕,应该神形兼备,具备某类佛学思想,传递着佛教传说或者典故,其又有
期刊
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地震,伤亡人数重多。  家园溃散,颠沛流离,长歌当哭……让我们为那些突然失去的生命默哀,为那些幸存的人们祝福,也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其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流泪。  奉一杯热茶,抹暗夜长泪。  这些茶席,作者在设计结束的时候几乎无法掩饰自己的悲伤,他们无法再用文字来表达。此刻,让我们以静默的茶席来倾诉我们的声音,它犹如凝重的乐曲,其中有我们的哀思与祈求。   
期刊
我们经常会听到“茶人”的称谓,似乎谁都可以叫“茶人”,又谁都称不上“茶人”。“茶人”是什么人?在历史上就有“茶人”的说法,历经历史的千百年演化, “茶人”之意也在不断地延伸与变化。当“茶人”在千年后重出江湖,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审视其一番。如果真要探究起来,却发现它是一个极为讲究的话题,也是茶界当中必须要反思的问题。    “茶人”是哪一种人?  舒 曼    “茶人”一词,古已有之,但那时仅仅指采
期刊
策划 陈书谦 杜晓 焦虎三 高富华 本刊编辑部 名山县茶业协会    蒙山有“天漏”之称,传系当年女娲补天所漏,故一年之中有200多日为雨天。  为了最近距离地接触与感受蒙顸山茶,这一天,我们栖宿于蒙顶山上。是夜,雨雾深锁,雨打树叶,大风吹拂。且有虫鸣不断,疑为仙家居处,翌日,雨雾越发朦胧,而茶正发芽,已过清明。蒙顶山更显翠绿无限。  皇茶园,沐浴在云雾之中。此时,蒙山顶更显异常幽静清冷,行走于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