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生理特征和治疗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高血压多属慢性进行性疾病,它的发病率远高于中年人,且病史较长。高血压病是造成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而心脑血管病是65岁以上的人最主要的威胁。
  1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1 血压波动 老年人高血压无论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均比年轻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高,即大于21.3kPa(160nmHg)以往认为:只要DBP持续超过12.0kPa(90mmHg),不论SBP如何均可诊断高血压。有关资料表明,在65岁以下的SBP高血压的人群中,心脏病及卒中的发生率要比其他人高出1倍。即使在DBP正常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65岁以上的女性此类患者中,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40%;男性则比一般男性高70%。这主要因为血压的波动与血压的高度密切相关,另外老年人存在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笔者统计12例纯SBP高血压患者1 a内SBP的波动幅度,平均是61±4.80kPa(36mmHg),2.67—17.3kPa(20~130mmI-Ig),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常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为此,笔者曾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正常血压者左心室壁应力常数(SWS)和患者的左室壁相对厚度(RWT)推算收缩压高度,证实SBP的推算值与患者的SBP实际平均值呈显著相关(r=O.866,P<0.01),两者的绝对差值仅1.33kPa(10mmHg),因此,笔者认为使用SBP推算值可以较正确地评价患者血压水平的严重程度。
  血压调节机制障碍突出表现是24h内血压波动大,常受体位变化、情绪波动、季节的影响,收缩压差2.67—5.33kPa(20一40mmHg)。有人提出使用2h血压连续监测取得的平均值可以较好代表24h血压平均值。血压波动的预后意义还不清楚。从目前资料看,心电图有左室肥厚者或有并发症者血压的波动比没有者要小。很少有资料认为老年人高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未发生特殊改变,血压值的高峰时间是6Am~10Pm,低峰时间是10Pm-6Am。了解血压的昼夜节律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据报道约4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在午夜至6Am;心肌梗塞的发生时间有两个高峰,8Am一9Am与5Pm一6Pm。
  1.2 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较多见,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笔者在测定30例患者平卧10min时和被动站立2min的血压值,约1/3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伴有头晕等症状,并且这些患者恢复基础立位血压值所需的时间也延长,而心率则无相应的改变,仅2例患者表现为立位比卧位时的血压升高。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压力感受器调节的功能减弱有关,发生频度随年龄与神经,代谢紊乱而增加。对于过分剧烈与迅速的降压,而发生脑供血不足,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压力感受器难以迅速调整或建立新的工作阈值,应当避免。原则是“小剂量开始,逐渐降压,平稳维持”,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强调经常测量立位血压。
  1.3 假性高血压 老年人由于硬化的脑动脉难以被水银式血压计的气囊压迫使血流阻断,可获得较高的间接测压读数。可相差4.00kPa(30mmHg)以上。如果发现患者有较高的血压读数,但无靶器官受累,如超声心电图示无左室壁肥厚,而周围脉搏触诊缺乏弹性,手臂X线检查有血管钙化影。这时要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直接动脉内测压可确诊。这类患者对降压治疗不易耐受,可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
  1.4 p一肾上腺素能受体敏感性藏退及交感活性降低 β受体反应性随年龄与血压升高而减弱,因此,老年人高血压对运动时心率增快,β-阻滞剂治疗心率减慢与血压降低等效应均减弱,血浆肾素活性(PRA)降低,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降低,经Q-受体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
  1.5 老年人高血压SBP升高较为突出 因此心肌肥厚与心脏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受损比较明显。临床观察发现纯收缩期性高血压相对心室壁厚度达O.53+0.07cm尤以室间隔增宽为明显。最近TOPOI发现2l例老年人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表现为严重的左室肥厚,心室腔缩小,舒张功能异常,收缩功能亢进,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症状。
  2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1 鈣通道阻滞剂的应用 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作用温和显著,一般不引起水钠潴留、生化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是近年来心血管病药物治疗中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一种可以阻滞各种易激动细胞原浆膜上钙通道的化合物,抑制心脏和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其药物特点是:作用快、副作用小、不引起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急症;尤其适用于伴有冠心病的心绞痛、心衰和高血压危象患者。近年来已用作老年高血压的第一线药物。
  2.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紧张素Ⅱ。临床上主要用于严重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的治疗。近年来发现该药小剂量时可用于轻度及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也可做老年高血压第二线药物。
  2.3 β一肾上臆素能受体阻滞剂 由于老年患者β受体数目减少,敏感性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大多低下,故老年高血压的疗效不如其他年龄组患者好。该药的特点是具有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作用,并可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选择,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钙通道阻滞剂,疗效最显著,目前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其他文献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是职业中毒常见的急诊病种之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我院该病种比较少见。现将我遇到的首例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因“发热、咳嗽1日余,头晕、乏力、胸闷半日”于2007年11月30日来诊。  患者发病前1日曾在下水道工作,当时闻到一股恶臭味,出现流涕、肌肉酸痛、咳嗽、咳淡黄色痰,伴发热,最高体温38.3℃,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先锋V、安乃近
【摘 要】目的:研究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脑血管意外后吞咽障碍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药物注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摘 要】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病人神志恢复正常后,经历一段“假愈期”,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这种现象称为迟发型脑病。目的:观察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患者进行60到100次治疗。结果:完全康复者18例,疗效明显,基本康复7例,效果不明显4例。结论: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氧化碳是造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