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怎样长成的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在老家过年的一周,生生成了我和熊孩子们斗智斗勇的一周,熊孩子的殺伤力实在太大了。二姑的儿子大年初三结婚,婚宴于是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场,十几个孩子开始“大闹天宫”。大姨的5岁孙子拉开了我的手提包,居然搜出了一支口红,先是把自己涂了个大花脸,可能还觉得不过瘾,又在包上、椅套上涂抹起来,等到我们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口红毁了不说,可惜我新买的包啊!正准备疾言厉色教育教育他,希望他明白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是不能乱动的。结果大姨轻描淡写说了句:小孩子嘛,喜欢乱翻乱动是正常的,家里的每个抽屉他都要乱翻一气的,只有随他了。这是鼓励孩子没有界限地随便搞破坏吗?瞬间有些无语。果然是大人怎么生活,孩子就怎么游戏。
  席间,一年轻妈妈对孩子声嘶力竭地吼了几十个不要。不要乱跑,不要喝太多饮料,不要用手抓东西吃,不要大声叫,不要把衣服弄脏了,不要坐在地上……看着那孩子一脸无辜地坐在那儿,手足无措,我开始心疼,真为那孩子不平啊。另一亲戚家的四五岁男孩,更顽皮,不停转动桌子上的转盘,让人家根本无法吃菜,我想在他眼里这或者是有趣的游戏,无可厚非。但他一系列的行为最终让人无法忍受。先是站在椅子上拼命蹦跳,拿筷子在每个盘子里乱搅,把菜夹到别人的碗里,吃了一半的东西吐到地上……他妈妈开始一直听之任之,后来也看不下去了,刚制止了两句,孩子便开始撒泼,越发变本加厉地闹腾,于是其母干脆撒手不管。
  一个酒宴我什么也吃不下,一对新人的喜悦亦无法分享,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我们的教育让许多人诟病,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在摧残孩子,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什么 “教育就是各种坑父母和孩子的未来” .....的确有些耸人听闻。 仿佛谁都是教育专家,都能对教育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但一味指责和批判是于事无补的,重要的是建设和改变。不空谈理论不玩弄概念,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给教师及父母一些必要的参考和启迪,才是正道。
  一、利用正强化多进行正面引导。比如前面说的那位年轻妈妈,实在犯了教育的大忌,对孩子说话尽量要强调正确的一面,即心理学上常说的正强化。比如你可以做什么,你需要做什么。若一个劲儿叫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单纯的孩子只记住了你说的具体的“事”,易忽略你说的“不要”。所以有效的做法是不要去提错误的方面,只强调正确的方面。老师上课也一样,尽量强调正确的字或单词,教正确的读音和写法,不要没事找事,说这个字不要多一撇那个单词里没有“H”。我总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教写“浇”字,拼命提醒我们右上角不要“加一点”,他不说我根本想不到“那一点”的事,他一强调我就死死记住了“那一点”,好长一段时间我写“浇”字非要“加一点”,仿佛得了强迫症。
  再比如孩子在学校老丢三落四,今天买的文具明天就不见了,你千万别不停地审问:你怎么老丢东西?怎么丢的?问多了,孩子反而学会了撒谎,因为他想要逃避责任,想为自己开脱,这几乎是本能。有效的正确的方式是换个角度说:孩子,你想想,你怎样做才可以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呢?这样一引导,孩子就会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努力,会想出许多避免丢失东西的办法来。老师也一样,比如学生老忘记做作业或老迟到,不要老盯着他问为什么没做?为什么迟到?这样不仅于事无补,也会催生出诸多谎言来。你就正面引导:你觉得怎样可以每天做好作业呢?怎样可以每天准时到学校呢?孩子也许会顺势想出许多可行可改进的办法来,至少他会朝积极的方面想,而不是被动找理由以逃避惩罚。
  二、给孩子主动选择的权利。不要用“我是为了你好”“相信我的经验,我是过来人”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跟孩子相处,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平等和尊重。平等交流,你会发现孩子懂事多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受结果,更要给孩子主动选择的权利。比如星期天,带孩子去了动物园他可能会抱怨没去游乐场,买了小汽车他还想要变形金刚。那就提前给他做选择题。你让她穿牛仔外套她偏要穿裙子,好,没关系,让她定,但是她自己要承受选择的结果,比如感冒了、不方便玩等。她自己会记住这结果,下次她会逐渐学会理性选择。
  三、好习惯受用一生。所有人都知道这点,但又难以做到。要坚持不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如那个乱玩口红的男孩,显然是习惯严重没养好,认知有缺陷。身教重于言教,平时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曾记得当年有记者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回答说:“在幼儿园。幼儿园教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以,叶圣陶先生早就一语中的: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实,这些理论和规则大家都明了,关键是坚持。人是习惯的动物,坚持成为习惯就成功了。童年的问题是人一生的问题,童年的质量往往就是我们一生的质量,大意不得。父母应不断反思:如何爱孩子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应该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提供什么?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生长程序和密码,不可违逆。还有些老师或父母,想的是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独立,学会飞翔,但当他真有机会飞起来的时候,又嫌麻烦,无意中束缚了孩子的翅膀。
  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一诗中说: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是的,父母就该努力把孩子射得更远,而不应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区域教育是国家教育的细胞,其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教育的整体质量,做好区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新時代的区域教育工作,笔者认为要知行做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指导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完善知。  知之真切笃实  做好新时代的区域教育,不仅要准确把握办好区域内家长对满意教育的要求,更应给学生的成长、学校未来的发展营造美好期许。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
期刊
在现代经济中,企业资金配置是整个资源配置的基础,如何在多元化企业集团内有效配置资金便成为公司金融的核心问题。多元化企业集团资金配置,首先通过外部资本市场(ECM)在企业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办有温度的学校,让校园充满活力;要做有温度的教师,让课堂充满激情;要做有溫度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个性。  这里所说的“温度”,当然不是物理学概念。那么,教师的“温度”在哪里?我认为,不仅在于教师自身持有“温度”,还在于教师有能力散发“温度”,并且能让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从“有温度的教师”那儿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来自“有温度的学校”。  女儿心阳在读小学五年级,
期刊
一开学,我走进校园就发现,那片绿意葱茏的槐树由于暑假没有剪枝,许多树冠为了吮吸阳光雨露,长颈鹿似的拼命伸长它们的脖子。大树的下面有一些小树都被遮挡住了,畏畏缩缩地待着。  我也发现了学生刘源的变化,准确地说是刘源根本就没有变化。一个暑假不见,周围很多学生都长高了不少,唯独刘源身材依旧矮小,在学生中格外显眼,我只得把他的座位挪到了讲台下的第一排。  更令人惊讶的是,新学期的这几天刘源都精神萎靡,整天
期刊
那天,我看着一篇作文发呆。作文是小麥写的,她这样写道:“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他高高的个子,穿着威严的军装。他立过很多次功,胸前挂满了勋章,那些勋章都是用金子做的。每当他回来看我的时候,那些金灿灿的勋章,总是在阳光下发出夺目的光芒。爸爸很爱我,经常给我买最漂亮的衣裳……我的爸爸是个伟大的人。”  小麦是个又黑又瘦的女孩,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这孩子有个毛病,就是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如果向她
期刊
假日返乡,儿时好友从各地回到家乡,大家畅想儿时往事,不禁感慨时光流逝,商议决定一起录制关于朋友情义的老歌,留住彼此青春的记忆。  吃过晚饭,我们仨信心满满来到一专业录音棚录音,原想唱后再小酌一番,但按照专业录音师的要求一唱,问题来了:专业录制可不像我们平时唱KTV,对音高、音值、音准等要求几近苛刻,必须字字清晰,音音准确,包括换气、吐音、停顿等。录了几遍,录音师一字字纠正,我一句句复唱,一遍遍被指
期刊
因为有过最美的邂逅,往后的日子便产生爱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能静下心来读一读《江西教育》,无论是对于工作学习,还是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每次期刊拿到手,我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教学赏析》《育人艺术》《师路心语》等栏目。  初涉教坛,从教经验深感不足。所带班级中,总有几个孩子经常惹是生非,有个叫凌空的留守孩子,簡直成了班里的“调皮大王”,他穿着邋里邋遢,天天在班里惹是生非。面对这样的班风,年轻气盛的我第
期刊
自从儿子上了高中,我们全家就搬进城里的学区房,儿子步行十分钟就可以到学校,我与妻子每天都要从家到单位往返一百余里。为了孩子,为了将来这个家庭能够脱胎换骨地嬗变,只能这样选择。于是,我这样一个像庄稼生长在乡野的村夫教师成为半个城市人。  早晨,我们迎着初升的旭日,朝气蓬勃地驾车奔赴单位;傍晚,沾满一身职业疲倦,向着落霞方向的家惶惶疾驰,每天像候鸟迁徙似的往返巡回。夏天的风雷烈日,冬季的雪花严霜,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