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立学校的小升初考试为何很轻松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k1981f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公立学校的小升初考试,不同地区肯定各具特色。比方说在我们原来居住的圣路易斯,我们所在学区的公立学校根本就没有小升初考试。五年级毕业生按照自己家庭所在地的学区分配,除了极少数的留级生,所有学生直接升入初中。这种升学方式,简单直接,学生和家长都没有什么压力。
  自从我们搬家到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这个州,无论是数学、语文,还是绘画、音乐,各种各样的尖子班在这里非常普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这里不同分类的尖子班,中外家长们一般会提前动手,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各种补习提高班或者私人老师那里,分别提高数学、语文和艺术水平。尽管这里的学习抓得很紧,但在小升初考试时,学生和家長的压力并不大。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这里的小升初考试。五年级上半年,大约在圣诞节前后吧,我们这个学区会举行小升初考试。这种考试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考试没有复习资料和大纲,学生不需要复习准备这种小升初考试。这种考试主要考学生的数学、英文和空间思维水平。考卷中的考题难度不一,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一些考题老师从来就没教过。这种考试没有任何复习资料,全靠学生现场发挥。
  二、考试分数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分数。比方说, 52道数学题,如果学生答对了44道,这个学生的成绩不是86,而是98。这种计分标准综合了所有考生的成绩,并把考题的难度指数也考虑进去了。
  三、考试结果出来后,学校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把他们推荐到初中不同难度水平的数学、英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班里。比如同一年级的数学课,就有三个不同水平的班:普通数学班、荣誉数学班、尖子班。
  只要了解了这种小升初考试的特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公立学校小升初时学生和家长都没有太大的压力了。
  首先,没有复习资料,应考的小学生们就不会在考试前陷入题海战术之中。应付这种考试,学校对应考生和家长的唯一要求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要保证考生有足够的睡眠。考试当天的早晨,要保证考生吃好早饭。呵,吃饭睡觉,太简单了,这种要求简直就不是什么要求,所以考前大人和孩子都没有什么压力。
  其次,因为计分标准是相对的,只要孩子能在同龄的孩子中鹤立鸡群,即使有不会做的题或者做错的题,都不影响孩子的成绩。另外,进尖子班所要求的成绩,并不是绝对的硬性指标,而是一个分数范围。比如,进英文尖子班的要求是,考试成绩在 92-99之间。假如有两个孩子得分不一样,一个92,一个98。按照这个标准,考92和考98的孩子就没什么区别,两个孩子都能进尖子班。换句话说,即使玛丽比琳达少考了几分,玛丽也不会有什么压力,因为她们两人都能进尖子班嘛。
  即使学校已经分好了尖子班,如果家长对分班结果不满意,还可以拿相关材料为自己的孩子申辩,学校会推翻原来的决定,重新推荐孩子进相应的尖子班。这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考试失常,只要家长觉得孩子是尖子班的料,就可以把孩子弄到尖子班里去。你看看,只要有这条政策做保证,美国的这种小升初考试还会让人有什么压力吗?
  如果孩子没考进尖子班,虽然美国学校会给家长的申述开绿灯,但学校也同时会提醒家长,尖子班的课程比实际年级的课程要超前两年,尖子班的功课繁重,家长想让孩子进尖子班一定要慎重,免得孩子进去以后跟不上。
  中国的考试排榜,总是根据分数的绝对值。比如说只差几分,就能把一个本来很有潜力的孩子归入差等生里去。一旦孩子进入差等生的队伍,中国家长只能叹息,孩子也很容易自暴自弃。据我所知,中国的小升初考试肯定没有美国小升初这么轻松。如果我们能把美国的小升初考试方式借鉴一下,比如说用相对分数代替绝对分数,是否会减少中国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压力呢?
其他文献
丹麦的中小学同中国一样,也是实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社区教育主管部门登记之后,教育主管一般会在三个月后将可以就学的公立学校列表通知家长。家长选定学校之后,学校会联系家长,录取的原则是就近入学,因此也存在录取的不是家长喜欢去的学校这样的情况。丹麦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一些私立学校供选择,当然也有家庭会特意在好学校周围买房、租房。  一般丹麦的中小学不提供校车服务,低年级的学生南父母接送,高年级
策划人语    大事件,填满了2008 年中国人的公共生活,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山野之远,我们从未如此投入地参与其中,参与讨论、参与奉献、参与管理。   大事件所搭建的宏大公共空间,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参與热情,因此,经过2008年的大悲大喜,中国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公民群体的崛起。  大事件中公众参与的演练,会不会在常态化的公共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呢?习惯表达、敢于申诉、维护福祉、承担义务,这些都是
【摘 要】基于项目的习作指导课极具实践性与互动性。课堂教学围绕以下程序展开: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习作实践;鼓励学生持续探究,运用习作力支架解决习作中的问题;倡导小组合作,在贴近未来工作场景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回顾思考中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习作教学;习作情境;习作流程  基于项目的习作指导课极具实践性与互动性。教师要结合统编教材,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
【摘 要】古诗教学和创意读写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可以相融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古诗的不同特点,设计恰当的读写活动,架起单元阅读与单元习作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想象诗画、感悟诗理、抒发诗情,从而提高想象力、写作力,促进自身成长。  【关键词】创意读写;古诗教学;统编教材  古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统编教材增加古诗文篇目、对古诗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背景下,怎样将“创意读写”引入古诗教学
一、中国的教育节奏是否合理    有一天看了北京晚报的一条报道,中国小学生近视率为28%,初中为60%,高中85%,大学生为90%。显然中国已从自行车王国转为了眼镜王国,真是三人行必有眼镜,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读书太多,我国是一个崇尚“惟有读书高,读书至上”的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怏怏大国,13亿人口,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在废寝忘食地工作,却没有获得一项诺贝尔奖,澳大利亚二千万人有13个诺贝
“杜富国同志,今天又有一封崇拜者的信哟,要我读给你听吗?”我询问面前的年轻人,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停留在他戴着的墨镜上。他点点头:“麻烦你了,李护士。”  三月的阳光洒在信封上,好像也想辨认清那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忍不住笑了:“这是孩子写的呀。”他一向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还没有收到过小孩子的信呢。”  “杜富国叔叔,您好: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电视上看到你们手拉手、唱着军歌在清理过的雷区
和着新时代的节拍,沿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会走得越来越踏实,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题记  爷爷、爸爸和我,年龄跨度近六十年,身处不同的时代,却在各自的环境中努力绽放着自己的芳华,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爷爷,典型的中国农民。他出生于1943年,在极其贫瘠的土地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支撑起并不富裕的家。爷爷育有三儿一女。在那个年代,让孩子吃饱饭就是爷爷奶奶辛苦劳作的唯一理由。当时爷爷分
童话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同时也是学生的主要阅读对象之一。童话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精神内核,是其最具教学价值,也最易出现教学偏差的部分。利用童话与儿童天然的联系,展现童话的品格和魅力,发挥童话作为文化养料的作用,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应是童话教学致力追求的方向。本期刊登这一组文章,或能在漫长的教学探索之路上,給予广大教师一定的启发。
特级教师何捷的教学风格幽默、大气,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笔者观摩了他执教的《鹿角和鹿腿》(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深受启发。课上,何捷老师围绕寓言故事中隐藏的道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道理的位置,思辨道理的深意,探寻道理的源头,让学生对整个寓言故事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教学片段】  一、寓言的道理,往往最后告诉你  师:寓言故事总是把道理藏在故事里。所以,我们一边读故事,一边要把道理提炼出来。待
老努尔旦老了,却越老越像个小孩,而玛依拉正是把他当小孩子看待。“我的老婆子,今天能不能喝小麦粥,我不要再吃包尔萨克了,告诉你,我不是这么好打发的。”老努尔旦吃饭时,总会找出点事,引起玛依拉对他的关注。   “得啦,昨天才喝的小麦粥。为了给你换口味,太阳还在睡着呢,我就爬起来给你烤馕饼、熬奶茶。喂,努尔旦,就这么着伺候你,你还嚷嚷!”他的妻子玛依拉要么这样回答他,要么就是根本不理他。“如果你总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