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院内感染中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价值观察。方法:从我院住院患者资料中随机抽取7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供应室质量控制,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5.71%,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1.42%,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具有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住院患者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可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且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防;院内感染;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效果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个科室的消毒核心科室也是医院不可获取的保障科室,其主要向医院内各个部门提供各种器械物品、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对于预防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供应室也越来越被引起重视[2]。本文为了探究预防院内感染中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价值,随机抽取7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组研究,比较给予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住院患者资料中随机抽取7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与研究组(n=35)。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为(46.05±1.23)岁;平均住院时间(12.89±2.67)天。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为(47.24±4.07)岁;平均住院时间(14.17±3.77)天。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此项研究的过程及意义均了解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按岗给予足够的人员配备、对供应室的环境及器械予以常规消毒、按时按需向各个科室下发无菌用品等。研究组患者则有针对性的给予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法:(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医疗器械用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工作人员相关职责等。为保证供应室物品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进行操作。(2)对供应室的功能区(包括污染区、清洁区及无菌区)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各区功能性,用以显著的标志划分界限,防止污染。按照无菌物品的分类、贮藏及发放顺序进行包装、清洗、灭菌以及回收等有序工作,且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保持无菌室通风干燥,向外排风(3)对供应物品质量加强控制管理,对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按照要求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及质量进行定期核查,查看高压灭菌是否能够保证质量,物品的定位、定数是否有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考核、工作質量考核、以及对无菌物品灭菌质量管理考核等。
1.3统计学分析
将70例患者在研究中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后并选用数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一处理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全部应用t检验,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临床对比。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率情况。
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其感染率为5.71%,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感染,其感染率为11.42%,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具有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各类医疗器械种类也不断增加。由于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其使用率高,周转速度快,因此对于消毒质量的控制水平具有超高要求。若消毒不合格,则会引发全院性感染。因此则供应室对工作人员各项无菌消毒技术进行严格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灭菌的方法、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必须熟练掌握[3]。本文为了探讨预防院内感染中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价值观察,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后可知,给予针对性的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为5.71%,给予常规供应室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1.42%,两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预防院内感染中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控制,对于住院患者来说可以大大降低在院期间感染发生率,对于感控工作的质量水平也具提升作用,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秋华,王芹,马秀梅,等.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2-4033.
[2]刘惠.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03):152-155.
[3]王福青,李璟,江楠,等.院内感染与供应室消毒管理两者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9(19):65-67.
关键词:预防;院内感染;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效果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个科室的消毒核心科室也是医院不可获取的保障科室,其主要向医院内各个部门提供各种器械物品、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对于预防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供应室也越来越被引起重视[2]。本文为了探究预防院内感染中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价值,随机抽取7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组研究,比较给予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住院患者资料中随机抽取7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与研究组(n=35)。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为(46.05±1.23)岁;平均住院时间(12.89±2.67)天。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为(47.24±4.07)岁;平均住院时间(14.17±3.77)天。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此项研究的过程及意义均了解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按岗给予足够的人员配备、对供应室的环境及器械予以常规消毒、按时按需向各个科室下发无菌用品等。研究组患者则有针对性的给予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法:(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医疗器械用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工作人员相关职责等。为保证供应室物品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进行操作。(2)对供应室的功能区(包括污染区、清洁区及无菌区)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各区功能性,用以显著的标志划分界限,防止污染。按照无菌物品的分类、贮藏及发放顺序进行包装、清洗、灭菌以及回收等有序工作,且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保持无菌室通风干燥,向外排风(3)对供应物品质量加强控制管理,对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按照要求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及质量进行定期核查,查看高压灭菌是否能够保证质量,物品的定位、定数是否有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考核、工作質量考核、以及对无菌物品灭菌质量管理考核等。
1.3统计学分析
将70例患者在研究中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后并选用数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一处理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全部应用t检验,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临床对比。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率情况。
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其感染率为5.71%,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感染,其感染率为11.42%,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具有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各类医疗器械种类也不断增加。由于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其使用率高,周转速度快,因此对于消毒质量的控制水平具有超高要求。若消毒不合格,则会引发全院性感染。因此则供应室对工作人员各项无菌消毒技术进行严格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灭菌的方法、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必须熟练掌握[3]。本文为了探讨预防院内感染中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价值观察,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后可知,给予针对性的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为5.71%,给予常规供应室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1.42%,两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预防院内感染中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控制,对于住院患者来说可以大大降低在院期间感染发生率,对于感控工作的质量水平也具提升作用,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秋华,王芹,马秀梅,等.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2-4033.
[2]刘惠.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03):152-155.
[3]王福青,李璟,江楠,等.院内感染与供应室消毒管理两者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9(1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