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喷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技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给大田作物带来的灌溉效果将大大提升。在大田作物中微喷灌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发挥与应用,解决了长久以来传统灌溉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本文对微喷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效果。
其他文献
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
河堤是沿江河、渠道以及湖泊等的边缘修筑的一种挡水建筑物,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是较为普遍的一种防洪措施。但是在河堤修筑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对河堤进行
摘要:本文基于农村生物秸秆综合利用,分析了农村生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基本技术,并对农村生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进行分析。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农村生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必须积极引导生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物秸秆;秸秆利用技術;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
摘要:以吉林市左家镇3个地区的18株野生珊瑚菌样品为研究材料,应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发现,左家地区珊瑚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FLP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4%,遗传距离在0.223~0.712之间,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442~0.824之间。应用UPGMA聚类分析表明,所检测的18株野生珊瑚菌样品的遗传距离与采样地点有明显关联,并且ZJ居群野生珊瑚菌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