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老旧砌体住宅的调查与抗震加固改造——以滨州市为例

来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老旧砌体住宅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修建于1989年之前的住宅称为第1类老旧砌体住宅,因年久失修损坏程度严重。对此类建筑抗震加固改造的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应进行拆除。修建于1989~2002年之间的住宅称为第2类老旧砌体住宅,此类建筑具有抗震加固改造的价值。利用PKPM软件中相应的模块对未采取与采取加固措施后的第2类老旧砌体住宅分别进行了抗震验算。最后,对第2类老旧砌体住宅进行了造价分析。研究发现:未采取加固措施的住宅多处墙体不能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而经过加固改造后的墙
其他文献
基于基础隔震结构建立的单质点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隔震层设计计算方法——等效线性化位移法,通过输入目标参数进行迭代的等效线性计算,使隔震层位移状态收敛于系统的稳态工作点,以该位移为基础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同时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用参数计算公式,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参数影响性分析提高该方法的适用性。并以某6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为例以及单质点模型分别进行时程分析,经对比,本文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结果与前两者时程分析结果接近,显示本文方法具有简便且计算结果准确度高的特点,适于实际工程应用。
摘 要: 浙江是我国古代瓷业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之一,而越窑青瓷是世界公认的“瓷母”。但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无论在人民审美认同的观念还是行为层面,都更容易受到全球化、发展差异和生活境遇等因素干扰,从而使青瓷文化的传承逐步倒退。因此,越窑青瓷传统技艺的文化保护与再生,实现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成为阐释中国特色陶瓷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将以越窑青瓷传统技艺文化在近现代的发展为
摘 要:微晶砖在陶瓷行业内称为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它是建筑陶瓷领域中的高新技术产品,通过将微晶熔块与传统陶瓷坯体组合在一起烧制成型。它以晶莹剔透、雍容华贵、晶体自然生长而又变化各异的仿石、仿玉纹理、色彩鲜明的层次、鬼斧神工的外观装饰效果,以及不受污染、易于清洁且优良的物化性能,成为了高档的装饰材料,受到消費者的青睐。然而由于微晶熔块与传统的陶瓷坯体的材料性能差异较大,在切割的时候容易导致切割裂等缺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而言,也是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导课程。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语言;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为建筑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除了要通过建设新的建筑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之外,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建筑实施改造创新,这样既不会造成房产资源浪费,又可以创造新的经济效益。不过在实施改造工程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管理问题,那样不会能更好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也会有效避免因安全管理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下面就基于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摘 要:铜铬黑(Copper C. Black)是混相颜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黑色颜料,化学式为CuCr2O4,是由CuO与Cr2O3合成的新型尖晶石型颜料。它具有很好的黑色色调,优异的耐久性,高达1000℃的耐高温性,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耐晒、耐候、耐酸碱、耐溶剂、不迁移、易分散,此外其具有尖晶石型结构,而该结构往往具有很高的红外辐射率。本实验通过固相法制备铜铬黑,探讨不同条件下所制备的铜铬黑的性质及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BIM技术拥有着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BIM技术可运用建筑信息模型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模型构建、优化处理,减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促使其高效化、绿色化发展。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3D渲染图。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可基于BIM技术的可视性、参数化等特征,结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在深化设计的基础上生成3D渲染图,以加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具象性以及交互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沥青路面结构改造成为当前重要的一项工程任务。通过对城市沥青路面的有效改造可对老路面进行合理养护和利用,进而达到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目的。城市沥青路面改造的顺利实施,能够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支持,推进公路交通全面发展。
为更好地保护我国古建筑,采取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檐歇山类屋顶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制作了一个十等材木结构模型,构造包括平摆浮搁柱底、榫卯连接、斗拱、单檐歇山式梁架、瓦顶等部分。通过对模型输入水平双向的1940年El-centro波,且考虑地震波峰值为PGA=1.3g(x向),分析了极端强震作用下不同构造的试验现象,开展了详细的震后调查,获得了不同构造在极端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震害机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极端强震作用下模型的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极端强震作用下,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往往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倾斜超标等问题,采用新增桩基补强方案对既有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较为常见和稳妥的加固方案。复合桩基方案由于桩数较少,对基础底板破坏较小,成为既有建筑桩基加固的首选方案。若复合桩基加固时采用均匀布桩形式,会很难调节基础各部位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加固效果。因此,采用不均匀布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成为地基基础加固中减小差异变形、优化反力分布的适宜设计方法。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论证了变刚度调平设计在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减沉、纠倾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