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尤为重要。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础不好,那么容易使建筑出现裂缝,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整个高层建筑倾塌。本文立足于研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着重阐述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结构;分析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是由10栋高层组成,地下有两个相互连通的一层地下室。其中1号栋地上27层,地下1层,由A、B、C三个单体组成,单机之间设260mm宽的缝彼此脱开。1号栋1、2层为商业用房, 3层以上为住宅,地下为一层的五级人防地下室,B座上部剪力墙不允许落地,从而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2 基础设计
  2.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勘察场地的地貌单元属冲积阶地,按其结构特征,地层成因,土性不同和物理力学的差异划分为8层。地基土的构成和特征见表1。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 设计抗浮水位标高为-5.00m。
  2.2 桩基设计
  1号栋地下1层板面标高为-4.70 米。由表1可以看出,地下室板下土由层②、③、④构成,其承载力不高,变形模量较大,作为1号栋的天然地基土承载显然不够。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有两个制约因素:其一是桩端持力层落在层⑧上,桩长达到将近30米,不经济;其二是层⑨中富含潜水,将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造成困难。参考文献1,文献2,结合本地经验,在本工程中采用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FG桩) 。笔者在之前的几个项目中采用了该种复合地基,采用参考文献1的计算方法,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载荷板试验数据较为理想,证明在长沙地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复合地基是可行的。1号桩CFG桩径500,桩间距1500, 其他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620kPa,完全可以作為主楼的持力层。地下室主楼以外车库部分荷载较小,在控制好沉降的前提下采用层②、③、④作为持力层。
  地下室结构超长,主楼与主楼外车库部分基础持力层不同,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差,造成连接处开裂。考虑到以上因素,工程中采用将主楼周边设置沉降后浇带的做法在施工期间与其余部分脱开,可以有效减少沉降差。
  针对结构超长设置膨胀加强带,在结构底板、侧壁、顶板中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加强带的间距20~30米为宜,由此加强整个地下室的整体抗裂能力。
  3. 上部结构设计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 35S。主楼上部结构A、C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B 座为框支剪力墙结构。A、C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B座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车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在设计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3. 1 结构转换
  工程层3以上为剪力墙小户型住宅,层1、2为商业、娱乐用房,需要较大开间及空间,上部的短肢剪力墙无法落地,因此存在结构转换问题。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并考虑到造价的因素,在转换层设置转换大梁,以承托上部短肢剪力墙。由于转换梁承托着上部24层的剪力墙,受力很大,因此需要很大的截面和配筋,即需要转换层下层有较大的层高。按照抗震规范表3. 4. 2 - 2对于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定义,尽量使层2与层3的侧向刚度比大于70%。经与建筑专业人员协商,在转换层以下部分山墙两端及房间开间两侧设置剪力墙,加大房屋的整体刚度及抗扭刚度。同时转换层以下不设管道层,在3米标高处设置管道通廊,将设备管道由此引出室外,从而将转换层下层的层高由5. 4米降到4. 8米。经过计算,满足了侧向刚度规则的要求,该转换层结构方案传力途径明确,受力状况相对简单,对框支构件另采用平面有限元的程序进行单独分析,并与总体计算结果对比,以保证关键构体的抗震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转换层大梁不是框支梁。框支梁上部承托完整的剪力墙需满足高规规定的条件,框支梁整截面受拉。转换梁和普通梁一样单面受压或受拉,在构造要求上与框支梁不同。高规对框支梁的构造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对转换梁的规定很少。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转换梁在满足框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开洞构造要求、纵向钢筋、箍筋构造要求以外,还需要满足已下两点。( 1)转换梁断面宜由剪压比控制计算确定,以避免脆性破坏和具有合适的含箍率,适宜剪压比限值在有地震作用组合时,不大于0. 15。(2)转换梁腰筋构造以梁高中点为分界,下部腰筋间距100,上部腰筋间距200,直径不小于Φ18,尚应满足:Ash≥S·bw (λx - ft ) / fyh。
  3. 2 结构抗扭
  A、C座平面不规则,中部楼电梯间凹进比较严重,按照抗震规范3. 4. 2条的定义,已属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的平面不规则结构。
  工程采用广厦结构计算程序按平扭耦联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在结构初步计算时,没有对剪力墙的平面布置作出适当调整,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压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下之比为0. 96,扭转周期偏大。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建筑专业能做的调整有限,只能由结构专业采取措施:即通过加强结构的抗扭刚度,从面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当结构出现扭转时也能保证安全。从力学基本概念可知,构件离质心越远,其抗扭刚度就越大。所以,在建筑物外围尽可能布置抗侧力结构,可以显著加大结构的抗扭刚度。经与建筑专业协商,在A、C座的两端尽可能布置纵向剪力墙,从计算结果看,其扭转周期显著减小,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在设计时将两端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刚度适当提高,端跨板加厚,双层双向配筋,以加强结构的连接。
  针对中部楼电梯间凹进比较严重,计算时该部分楼梯采用弹性假定,设计时对核心筒剪力墙配筋适当加强,核心筒楼板及与之相连的两侧梁板截面加大,配筋加强。从计算结果分析,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的平均值之比均小于1. 2,结构的扭转效应并不明显。说明通过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可以改善建筑平面不规则布置所引起的扭转效应。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的发展很快,日新月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通过力学知识和力学规律建立结构受力与变形规律的各种概念,并注意吸取国内外的震害经验和教训,重视结构试验研究成果,结合施工实践,通过大量工程经验的日积月累,精心设计才能够作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各种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徐至钧,王曙光《水泥粉煤灰碎石复合地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AVR单片机和RS-485通信总线,提出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多机通信方法,设计了实现该方法的硬件构成、通信协议和软件流程.通过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使任意两机直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和传输效率,从而可以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扩大多机通信的应用范围.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业工程管理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3个因素来分析建筑工程管理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飞跃的成绩,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from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社会对于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现阶段,全社会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力的供应,并且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高要求下,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关键就在于主体结构施工建设,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特定的建设项目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然后按照实施计划要求进行施工建設的。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技术质量标准和相关规范,本文主要对建筑主体结构中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施工方案;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  在目前的建设项目工程之中,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其主体结构施工中更是成为
摘要:主要介绍了冲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和施工的要点,并对主要的施工环节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字:冲孔灌注桩  建设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技术工艺经多年实践,成为一种普及的桩型,具有施工机械简单,成桩工艺成熟,桩体承载力较高的特点。但冲孔灌注桩基属地下工程,不可预见性,隐蔽性较强,质量监控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为保证成桩质量,保证设计承载力要求。  一、施工方法  先进行场地规划,做好施工导墙
摘 要: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实行一部分先富起来再带动周边城市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国各地的城市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耸立起来,土地资源的不断短缺,而导致楼层的越来越高,从而对高楼大厦的地下工程也越来越高要求。现代的地下室工程基本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一旦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对高层建筑的主体有着严重的损害。本篇主要对建筑工程的地下工程防水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随之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施工经验,从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改进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并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给高层建筑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经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并通过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框剪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旨在为框剪结构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1.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多层框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发展尤为迅速。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框剪结构工程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框剪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摘 要: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对变电站建筑结构进行良好的设计,将会很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变电站建筑结构的设计应该符合我国社会对于变电站建筑结构的需求,首先要有良好的质量,在有良好质量的基础之下,要保证变电站的使用能力,在变电站的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力求保证变电站对于稳定性,使用年限等能力达到相应的要求,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变电站的结构设计技术问题的探究,对此提出此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