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经验

来源 :毛泽东思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的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的伟大事业.回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在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并开辟了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二是科学贯彻马克思主义精神,在共产主义精神、人民主体精神、革命变革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导下推进实践;三是秉持开放思维,向经验教训学习、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并增强中国道路自信以推进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毛泽东国际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帝反殖、坚持人民为本正义战争观、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和独立自主、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辩证统一等为鲜明的精神特质.毛泽东坚持平等尊重、和平共处、合作互利,反对非正义使用武力、促进和平解决争端,支持受压迫的民族实现独立与自决,创造性地将“统一战线”思想运用于国际法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条约、政府承认、战争和武装冲突、外交关系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个人刑事责任、国家领土等国际法问题的深刻见解,阐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三大方针
西安事变及其后果n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学良经过多次反躬自省,最终决定扣留蒋介石并将其软禁起来,直到说服他转变心意为止.1936年12月12日及其后数周在西安所发生的事情,其大略经过久已为人所熟知,根据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史料,整幅图景已经变得清晰很多,虽然有些要点仍旧晦暗不明.显然本文无法详细评述这整个复杂的故事,但却必须论述一些关键的问题,以便能够把本卷文集所收录的毛泽东文献置于恰当的语境之中.
期刊
毛泽东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构建是与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联系在一起的.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探索以军队为载体、在党内和党局部执政以及在全面执政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说.他不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而且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理论基础、内容任务、方式方法、领域途径、队伍建设和领导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既有明显优势又带有时代痕迹,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说理性和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应急管理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家庭是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基点,集中反映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国家治理全局与家庭单元利益的矛盾运动中.家庭是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的基础网格,可通过控制家庭交往来发挥其作用.家庭是动员应急支援力量的有机细胞,主要反映于家庭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对海外认识毛泽东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学界对斯诺的研究大多从新闻学或国际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斯诺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推动作用,鲜有学者从中共党史视角研究斯诺的贡献.本文从中共党史的角度,分析斯诺对海外毛泽东传记写作的贡献,研究斯诺对长征以及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海外宣传作用,解析斯诺的著作对海外“权力斗争说”的驳斥依据,梳理斯诺著作的史料价值,探讨斯诺的著作对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影响.
2020年脱贫攻坚已取得重大胜利,系统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从内在逻辑上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遵循了传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纲领的理论逻辑,彰显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从“小康”推进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逻辑,直接回应了当下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现实逻辑,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价值逻辑.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为顺利对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七大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展示了党的七大精神,是研究党的七大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整体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党的七大,其中多次引用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的报告和讲话.党的七大是党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用以及由此作出的重要论述,反映出毛泽东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代的思想共鸣,并在“常常喊看齐”与增强看齐意识、“掌握思想教育”与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准备吃亏”与坚持底线思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与提高战略思维、“愚公移山精神”与撸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同现阶段面临的任务的关系,创造性地制定符合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基本纲领.党的基本纲领既立足于当前任务的解决,体现着鲜明的实事求是精神,又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成为团结和引领人民前进的旗帜.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的统一,这一论断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又指向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在开拓创新中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哲学批注”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哲学思考,为创作《实践论》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研读“哲学批注”为我们系统把握《实践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打开了一扇思想的窗户,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乃至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指引和时代启示.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建设“金课”的新要求,而影响思政“金课”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教与学“一对关系”.由此,需要运用毛泽东关于高度重视思想宣传工作者与对象的关系,突出作为思想宣传工作对象的人的主体实践性这一思想为指引,重塑教与学“一对关系”,再造师生“两个主体”,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推进教学“两个共同体”建设“三大行动”,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