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学好初中物理的主旋律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合作探究中问题的设计入手,分析了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的实施要领,最后结合实例对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作了阐述。
  关键字: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
  引言:
  新课程标准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中要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习的内容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生被動接受知识,而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对物理知识记得深刻、用的灵活。
  1.合作探究中问题的设计
  设计探究的问题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围绕某些问题展开的,学生通过讨论来感悟知识,进而学会应用知识,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1.1问题要有开放性
  问题的设计不能拘泥现状,要让学生有灵活思考的空间。例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让学生先画出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选择所需器材,最后进行实物连接。大部分同学设计时没有滑动变阻器,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多次测量,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 学生经过讨论找出两种方法: 改变电池个数和添加滑动变阻器,进而讨论电池个数与滑动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这样的问题开放性强,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
  1.2问题要有针对性
  问题选择要适当,难易要适中,如: 一位教师在讲“电压”一节时,让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让学生自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 电压的单位、符号、 常见的电压值等问题。第二次,学习了电压表后,继续讨论: 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课堂上学生讨论是十分激烈,可最后的交流却令人失望,学生都是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这些问题很浅显,有的一看就知,有的自己思考就解决,这样的探究就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探究作用。
  2.合作探究的实施要领
  2.1合理分组,有效学习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很多物理规律都是通过探究得出的。但是,让每个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是最佳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的意义。
  如在《摩擦力》这节中,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有关。各个小组分别验证一个猜想,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此刻学生各抒己见,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借助给定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课堂上人人动手,共同合作。然后,各小组之间交流总结,最终得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同时,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2科学分组, 适时调控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引导,多方协调。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序开展,及时发现小组探究中的困难,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如在《电动机》的教学中,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同学,并通过巡视、询问等途径把游离在小组之外的成员融入其中,同时,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促进,还应积极参与,和学生平等讨论、交流,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只要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 教师不要直接操作。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在学生选好器材动手前,教师必须交代清楚几个特殊概念:物距、像距、焦距、实像、虚像,在实验中,教师要巡视观察,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三个距离,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成功,最终通过探究归纳出成像规律。
  3.合作探究的教学实例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似懂非懂,在实际解题时更是无法下手,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3.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在水中加盐。学生观察思考:加盐前后鸡蛋所受浮力是否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2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挂一金属块,第一次将金属块全部浸没水中,第二次将金属块一半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思考:实验中金属块所受浮力是否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教师设置问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小组讨论,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3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小组成员根据生活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通过组内讨论交流,最终由小组长汇报。教师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对各组猜想的因素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质的密度、物体浸没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
  3.4小组间探究。各小组开始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利用给出的器材设计
  实验、时间限定、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等)。
  3.5分析论证。小组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各小组探究的因素不尽相同,汇报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本组的数据并对结论进行全面解释。
  3.6结论。学生亲历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通过协作、会话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活动中锻炼合作技能,满足交流和合作的需要。
  这样通过猜想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真正明白物体所受液体的浮力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进而追溯,是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此外,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学生通过切身探究获取的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结语:
  总之,合作探究是物理教学的主旋律,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合理安排,这种学习方式就会开展的有声有色、高效有序,成为学生打开物理科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合作探究获取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种能力,这让学生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郑金州.合作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5.
  [2]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13,2.
  [3]张平,李萍,贾岩.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其他文献
摘 要: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转换为具体的、简明的几种思维方式:整体性思维方式、连动性思维方式、多向性思维方式、逆向性思维方式和跨跃性思维方式,对初中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字: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思维方式  一、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的意义。  1、数学一向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旨在追求思维品质的提高。
期刊
学习古文,是学好语文的必须。正所谓博古通今。那么,如何去学好古文,一些同学陷入了困顿。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学习古文要在“量”上下功夫,然后才有“质”的飞跃。看过一个材料,说得明白。且先录用,以供论证。  材料说: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 。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绝诗,当时的文,即古文、骈文。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文呢?再看《骆宾
期刊
提起历史,人们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人类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这一切都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
期刊
案例背景  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究其缘由:一方面是文言字词生僻不易解,教师唯恐学生不知之,总是“多多益善”地讲;另一方面学生又整天听老师在解字释词上打“持久战”,“觉得很没意思”。  它只是“老大难”,而非“教学难”。因为时下很多老师在备课不充分的情况下,时常还会偏爱教学文言文。拿着教材教参外加练习册,无需多少教学艺术,以老师的平常知识积累,一堂课下来,串讲加分析,那是唾沫横飞,浑
期刊
摘 要:口语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線教学经验,就如何改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小学英语 口语教学 思路 创新  一、培养信心,让学生敢说英语。  当小学生心理上紧张,怕犯错,信心不足,其说话的能力自然受到影响。因此,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主要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说。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我国语文教学的地位逐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体语文教学中担当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是承接小学语文教学基础上的拓展延伸,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尤其九年级语文教学,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字:合作学习 生本教学  纵观我国现状,语文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文言文阅读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词,写作,口语交际,以及名著导读
期刊
一、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打开青岛版数学教材时,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充满童趣、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情景图。它们从学生熟悉的童话世界、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出发,以情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探索性,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新颖、有趣、富有思考的情境令人拍案叫绝;一些热闹、牵强的情境让人忧虑:  1、缺乏“数学味”。一些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
期刊
高中地理新课程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不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应该从多角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其中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斯特林指出:“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和推动学生实现学习目标”。高中教学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期刊
摘 要: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学生应该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汲取养料。鉴于此,本文简要探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关键字: 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