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形式刍议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gegoodl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都以是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来衡量课堂教学。换句话说,只要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目标、过程、结论,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诱生深入,最后“请君入瓮”,归入预设结论,就算大功告成,圆满结束,就是一堂好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预设是必要的。但是过于追求这种看似严谨和谐精致且效果直观的课堂,就会陷入刻板教条,极大地限制学生视野,束缚学生思维,僵化学生的思想;还会使语文缺乏应有的韵味,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更不能自觉而又自然地引领他们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这种课堂可称之为“封闭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平淡无奇、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已适应不了形势。于是在强调“生本教学”、“知识的生成性”、“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等理论的指导下,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在教学模式上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如果处理不善,又会走向另一极端。现实中,走进课堂,时常会发现教师们在忙忙碌碌:或激情演讲,或放声歌唱,或展示物件,或演示技法,所有才艺,无不尽情展现。而更热闹的是处在学习“主体”地位的学生们:他们或说或笑,或表演,或交流,或讲演,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生活中的场景,舞台上的做法,都会在课堂上翻版出现,语文课堂俨然成了“综艺大观”。至于所谓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有些教师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在形式上大做文章,靠施展技巧来吸引人眼球,课堂上声色光电让人目迷五色、耳乱八音,师生互动热热闹闹,问题铺天盖地、讨论泛滥无序、拓展漫无边际、解读随心所欲、对话层出不穷、掌声此起彼伏,令人觉得热闹非凡。所谓的“出彩”、“亮点”,也无非是一些小小的“花样”,一个新奇的“作秀”而已,而这些“花样”和“作秀”也往往能赢得一些称赞,并成为其他教师争相学习和效仿的热点。有些课堂到了“技术泛滥”的程度,首先最典型的就是多媒体运用的泛滥,甚至到了“非多媒体不能上”的地步。事实上如果引用影视资料和图片不得当,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那只能是为用而用的形式主义。另外,现在很多课堂,教师特别注重并自信于对方法的传授,左一个方法,右一个技巧,寄希望于“一招鲜,吃遍天”,语文教学跟数理化别无两样,这也难怪会有人说“什么课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我们在试图摆脱“封闭式”课堂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形式化”。
  那么怎样的课堂既能突破“封闭”,又能避免“形式化”,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形式可借鉴并综合运用:
  一、 “私塾式”。借鉴传统的私塾教育模式,通过“读”、“背”“写”等方式来拓展学生视野,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古代的文人学士,近代的学术大师,他们的语文素养无不与私塾教育有关。学生语文能力低下主要是缺少积累,而贫乏正是语文能力的致命硬伤,还有什么能比“读”和“背”更有效的积累方式呢?读,要广泛涉猎;背,要以古典诗文和精品时文为主;写,应该形成习惯。教师要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要给学生多指定课外背诵内容,不要仅局限于课本,要指导并激励学生写作。这些比做大量的习题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 “星光大道”式。教师就像主持人毕福剑,学生就是参赛选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一些有趣、有价值、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让学生的思想、口才、文采、个性得以尽情展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质疑辩难,让语文课堂成为激发师生思维的快乐大本营。这比教师照本宣科独霸课堂话语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百家讲坛”式。毕竟学生受年龄、阅历、学识的限制,在知识的广度、认识的深度上难免狭窄和肤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弥补和拓展,那么教师就要像“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一样,把自己的所知、所思、所感,用个性化的语言和盘托出,教师的风采和才华、个性与人格得以尽情展现同时,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思想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开启。
  当然,这些只是形式而已,是“技”的层面,而非“道”的高度,它绝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或终极,止于“技”而不走向“道”,永远也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至于在“道”的天地里能行多远,那要取决于教师的文化学养和职业修养了,毕竟“方法技巧是第二位的,内功素养是第一位的”。
  (作者单位:镇安中学)
其他文献
一、高中语文选修哪些模块才是科学的?  按照新课标精神,选修课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拓展与提高,有侧重实际应用的,有着眼于鉴赏陶冶的,有旨在探索研究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开设选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形成,适应其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其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一句话: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有个性地发展。  但是,从各地语文选修开课的现状看,我觉得更像“选修中的必修”,所开课程面向高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基本实现了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的战略转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进一步得到确认和巩固。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课真正起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语文优质课的建设已经提上计时日程。从理论上明确语文优质课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伪语文课”与“泛语文课”  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弊端:  1.伪语文课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已经被社会所接受,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也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可以说,高职教育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但是,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教学改革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里,笔者就现实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应该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需要、高职教育应该走出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略陈己见,以期与同仁们探讨和交流。  一、现实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的缺失  高职语文作为
期刊
安徽省建设厅、财政厅为贯彻《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作出5项规定:(1)社会投资项目,工程质量保证金应委托项目所在市、县金融机构托管,金融机构在支付质量保证金时,应
上海某排水工程中,顶管工作井沉井平面外围尺寸为10.4m×6.4m,制作高度7.14m,刃脚设计底标高-5.680m,沉井顶标高-2.460m,下沉深度9.94m,出土量730m3,下沉过程历时5d.
迎着黎明的朝露你带着阜宁风电的温度承载着阜宁风电人的梦用一个直立的背影和旋转的翅膀
中科院图书馆、档案馆工程位于北京中关村,建筑面积50 164 m2,地下2层,地上 10层(局部 11层).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梁式筏板基础,底板厚600 mm 地下室外墙厚350m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1]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呼唤,应该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打破僵化模式,推行开放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  创新是人的智慧充分自由
期刊
选择大面积饰面石材不能局限于挑选样品,还应考虑使用环境、吸水率以及使用表面保护剂时整体效果的改变,还应考察矿体储量和加工企业设备的先进性,重视成品的包装与运输过程
北京市机电研究院科技园区综合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针对本工程特点.剪力墙采用全钢整体大模板.柱采用可调截面钢模板.竖井采用400mm小通道自动调节钢模板.人防顶板采用塑料模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