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洵美: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出版家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中小学课本里,中国的学子们就知道了鲁迅、郭沫若、茅盾,之后,又对巴金、老舍、曹禺有所了解。对于“鲁、郭、茅、巴、老、曹”这些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有名的出版家,也已耳熟能详。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长期被忽视,被冷漠着,不被人所了解。
     他,就是卓越诗人、著名作家、出色翻译家,有影响的出版家邵洵美。
     邵洵美,1906年出生于上海,出身于官宦世家,是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20岁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回国后,在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民国时代写诗撰文,自成一家。为了自己和朋友出书方便,就痴心如醉地投身于出版事业中。
   他干出版,开书店、印杂志、办印厂,为朋友豪爽仗义,不但常常资助穷作者出书,还常常在书未出版前,先给作者支付稿费。在文化界被称为“活银行”“沪上孟尝君”。新月书店资金不足,难以为继,他果断关闭其他行业,投资新月。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访问上海,他个人掏钱,在最有名气的饭店请客接待,文化界大腕巨擘、社会名流前来作陪。为了扶植囊中羞涩的艺术家,邵洵美出资兴办了《时代·漫画》,为艺术家们发表作品开辟园地。正是有了他的资助,才使得许多优秀作品得以发表和保留下来。老画家黄苗子曾这样评价:“(邵洵美的)《时代·漫画》《时代·画报》和《万象》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没有洵美,中国的漫画乃至绘画史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他兴办了金屋书店、上海时代图书公司、第一出版社,先后出版有《狮吼》《金屋》《新月》《诗刊》《时代画报》《论语半月刊》《人言周刊》《万象》等11种刊物,出版过《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过》《诗二十五首》一系列作品和文集。
     在出版活动中,邵洵美多有匠心之举。譬如,他为了办出一流杂志,在《时代》出版前,先做出一本当时全中国最时尚最豪华的杂志样本,在图书正式出版前,先将书中精彩片段或代表性内容、文字选取若干,编印成装帧考究的样本,作为读者购书的参考,凭着广为宣传,帮助促销,以精美出版物赢得读者的信赖。
   邵洵美有广阔的出版胸怀,目光远大,敢为人先,甚至把夫人的嫁妆都投入出版业中。他家在上海繁华地段有一大块地皮,高堂广厦,气势非凡,被称为是“斜桥邵府”,为了他的出版事业,他卖掉地皮,买了汽车跑发行,还不惜花重金在德国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全套影写版印刷机,办起了全国第一家先进的机械印刷厂,专门用来印制《时代》杂志和《申报画刊》。这样的行为在当时作为全国出版中心的上海引起轰动。
     这台机器,在1949年前夕,有人愿意帮他迁往台湾,他拒绝了,却痛快地答应了新中国政府要求,卖给了国家,连同工人全部迁到北京,投入印刷《人民画报》工作,为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出版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抗战时期,邵洵美也表现出了一身铮铮铁骨。他拒绝归顺日寇,不写辱国亲日文章,还积极投入抗战中去。1939年初,他首次翻译并秘密印刷、出版了毛泽东的英文版《论持久战》,书印成后,一部分交由中共地下渠道发行,一部分让人趁黑夜塞进外国人宅所或报箱中。当时他还创建了以照片为主的抗日小报《时事日报》以及宣传抗日的月刊《自由谭》。这些举动,体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骨气。
   1949年以后,邵洵美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上。先后译出拜伦《青铜时代》、泰戈尔《两姐妹》、雪莱《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家庭与世界》《玛丽·巴顿》等大量作品,把許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介绍给中国读者。他的译作文笔华美,通达熨帖,博得世人赞许。
   不幸的是,他于1968年在贫病交加中离世,时年62岁。
  (摘自《文化艺术报》 )
其他文献
自然资源部经商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国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农业农村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26号建议”作出答复。就该建议中提到的“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问题”,答复明确: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   在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使用权属于房屋所有人,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基于村民的特
期刊
近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汞俗稱水银,汞体温计自从出现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基本上“终身精准”的体温计一经问世,就成为广大医生和家用保健测量体温的首选工具。虽然汞体温计既廉价又实用,但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会对所有生物都有很强的毒性,一旦通过呼
期刊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人们都会回忆起那些悲壮、惨烈和悲愤的往事。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平时,发生的一系列惨事,就很值得人们深思。  北平地区有三千家鸦片店   历史上,帝国主义为了侵略、占领中国,为了奴役中国人民,除了用大炮、军舰之外,还使用了毒品。日本帝国主义自然不会例外,它步西方列强后尘,把鸦片打造成了杀人凶器。   战后公布的资料证实,日本贩毒活动经日本内阁策划
期刊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一生的得意之作。但在司马迁生前,因为直谏遭受腐刑,又遇到险恶政治环境,他对这部著作能否流传于世非常担心。未雨绸缪之下,司马迁让尚在身边的女儿司马英将《史记》手稿另抄一份。他将女儿抄写的“副本”留在京师长安,适时呈送给汉武帝审查。他将原稿作为“正本”,秘密送往女儿婆家——“华山脚下”的杨家珍藏。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将这种做法隐晦地阐述为“藏之名山”。   事情果然不
期刊
法新社10月19日报道称,法国全国多地18日爆发大游行,声援因在课上讨论宗教漫画而被极端分子“斩首”的法国中学教师塞缪尔·帕蒂。法国总理等政要参加了游行,并重申对恐怖主义暴行“绝不容忍”的态度。法国政府宣称将在本周进行全国性悼念活动,并加强反恐力度,驱逐一批宗教极端分子,警方已经拘捕部分与帕蒂案有关的嫌疑者。有社会人士表示,这一事件再度反映出法国国内深刻的种族宗教矛盾,“在修复社会裂痕方面,(法国
期刊
10月21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景区,志愿者们系上安全绳,行走在悬崖绝壁上捡拾垃圾。志愿者表示,“你扔垃圾是很简单的,我们想捡起来难度是很大的,希望大家不要亂扔垃圾,给我们一个青山绿。”  (据中新社10.22讯)
期刊
潘金莲西门庆在王婆的策划下杀死武大郎后,最大的危险,是武松。所以,善后工作的关键,是要在武松回来后相信武大郎是病死的,即使怀疑,也查不出真相。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瞒住所有人的眼。而这是万无可能的,因为,此前西门庆潘金莲偷情通奸在紫石街已是沸沸扬扬,武大郎捉奸被西门庆踢伤也是人人皆知。既然不能瞒住所有人的眼,那就换一个思路:封住所有人的口。   其实,王婆在给潘金莲西门庆出这个杀人的主意时,她的前提,
期刊
管理,好像天经地义就是上管下。比如,宾馆总经理检查饭菜质量和口味好不好,每个锅里都夹一筷子尝嘗。   先不说这卫生与否,问题是,总经理一个人的偏好说了算,真的能管好饭菜口味这种事吗?   那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还有一种管理,是横向管理。   比如,有一家餐馆,它评价饭菜质量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等客人走了之后,统计每一桌客人剩了多少菜,分别是什么菜。然后,根据它来调整饭菜的口味和菜单。   剩饭剩菜确实
期刊
1933年7月1日《文学》月刊创刊。该刊是一份左翼文学刊物,主编是原商务印书馆高级编辑傅东华。编委会还有9人,分别是鲁迅、叶圣陶、郁达夫、陈望道、胡愈之、洪深、徐调孚、郑振铎和茅盾。   《文学》月刊创刊后,一出版即受到讀者的青睐,创刊号初版1万份,5日即销售一空。后来又再版了数次。   鲁迅对《文学》倾注很大热情,但他没料到在《文学》第二期上,傅东华用笔名“伍实”发了一篇文章,却令他大为失望甚至
期刊
人活到90岁,住进了养老院,还能做什么?73岁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92岁的“编花环的女孩”……近日,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发布了“老人版名畫Cosplay”短视频,意外走红网络。视频里的“主角”都是养老院里的高龄老人,年龄在70岁到90岁之间,老人们用精湛演技还原名画中或优雅、或娇羞、或可爱的神情。   80多岁的爷爷倾情演绎《吃苹果的玛格丽特》(如图),惟妙惟肖模仿出小男孩的可爱;92岁奶奶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