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课是浙教版八上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起始课。本节的内容是继等量关系之后,继续学习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另一关系——不等关系。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不等关系与等量关系一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等关系是建立不等式、掌握不等式性质及解法的基础,也是后续整体构建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关系的基石。因此,本节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教学内容解析
  1.不等关系。不等关系是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量关系,本节课使用的众多生活实例是为学生抽象出不等关系、学习不等式提供认知基础。
  2.不等式。现实中大量的数量关系是通过不等式来表达的。不等式是用数学符号表征不等关系的式子,是研究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对于刻画不等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是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也从“形”的角度对不等式的意义进行描述。
  (三)核心素养分析
  本节课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三个阶段。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景,感受不等关系的存在,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不等式概念,经历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完成数学抽象的简约阶段;其次,用数学符号对抽象的不等关系予以表征,归纳出几种常用的不等式模型,从而完成数学抽象的符号阶段;最后,基于不等式的直观感知与形式表达,建立处理不等式问题的一般思路与基本步骤,形成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的不等式系统,完成数学抽象的普适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培养了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同时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素养也得以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不等式的概念;
  2.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简单的不等式;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
  4.会用“x
其他文献
新课改浪潮滚滚袭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乃大势所趋。犹忆2009年盛夏,十堰市全体新高一的语文教师齐聚郧阳中学,参加了全省首批新课改培训,当时老师们都倍感振奋。特别是其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让老师们耳目一新。  对于研究性学习,我自感还是敏锐的,开展了一些尝试。我深信:适应新课改要求,绝不可消极懈怠;应将登陆平台展示“网上成果”这一看似被动的任务,转化为培养贯穿高中始终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我
一、大陆文明的地理环境与“大一统”思想的确立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在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大一统”思想当然也不例外。  1.从地理条件到“大一统”思想的孕育  起源于黄河之滨的华夏先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西方文明的摇篮——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不同。先民們枕河据土,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发展农耕自然而然地成为唯一的选项;同时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争等生存危机,采用集体而不是个体
语文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是阅读与写作。阅读教学中的绝大部分文本都是文学类文本,“文学就是人学”的命题决定了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人”,没有“人”的阅读教学是不合格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表达自我观点,正是从“人”的层面对学生进行的既有写作技巧更有“人”的本质体现的写作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更需形成自己的思想,在思想内涵中强调把学生当作“人”而非简单的知识接收器来对待。另外,语
作为教师的我们总在要求学生课外多阅读,但往往收效甚微。说起来,似乎每个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外,家长也给孩子买了很多的名著,可现实是孩子不爱看啊。  之前我在班上很随意地了解了下,请看过《海底两万里》的同学举手,班里三分之二的孩子举起了手。这让我心里略感欣慰,因为还没有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学生已走到前面。紧接着就有一次语文测试,里面有一道题,要求写出《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主人公
教育是一门“心”的艺术,教师要想转化孩子。我实施了以下几点真爱的教育:  一、教育从“动心”一刻开始  开学还不到两周,学生对小林的投诉声就不断。“老师,小林没参加值日”“老师,小林乱扔垃圾”“老师,小林用铅笔刀划破了我的书包”……有一次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准备休息,刚坐下不到一分钟,班长提着一袋垃圾递给我看,撅起的小嘴巴告诉我她有些愤怒,“怎么啦?这垃圾怎么惹你啦?”我低声问道。“小林上课的时候丢在
一、一个奇怪现象的背后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曾经呼吁:“高中同学们,请多多写记叙文,多多写自己吧!”“单从高考‘拿分’来看,写记叙文也分明优胜于议论文。”“面广量大的所谓‘议论文’几乎千篇一律,均是公理、常理、大道理,甚至‘不讲理’。这种作文委实把阅卷人读倦了、读厌了。请想一想:这些作文能获得好的成绩吗?”  毋庸置疑,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写作文最大的追求以及成就感的来源便是取得理想的分数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还要让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进行论述,根据实际英语教学情况,合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文化魅力,拓宽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甚至沉溺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氛围中难以自拔,渐渐弱化了对中国传统
一年一度的百花奖教学竞赛是我们青年教师竞争、学习、成长的舞台。在教学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探究文本,分析学情,揣摩语言,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在课堂实践中学会尊重学生、尊重自主、尊重规律。  《紫藤萝瀑布》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执教的两位老师对文本的开掘都从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入手,逐渐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获知文本背后传达的正能量: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投入全新的生活。但
初听到“以读代讲”,我困惑不已,教师可以不用讲,只让学生读,就能成一堂课?在江苏省通州区实验中学听了几节同题异构课之后,我不禁暗笑自己太“迂”,这几节课让我对“以读代讲”有了新的认识。“以读代讲”的提出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设定了新的高度。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以读代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一、以读促读,书声琅琅  1.以教师的读促学生的读  《义务教育
目前,观察占据着我们教学课时半壁江山的阅读课,教师往往以“粗略的文本信息梳理→详尽的语言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为主导,学生思维也往往以“理解”“识记”为主,而“分析”“对比”“评判”等高层次思维活动较少。教师的“阅读”替代了学生的“阅读”。久而久之,学生懒于思考﹑质疑,宁可相信教师和教材的权威,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质疑能力,甚至没了自己的观点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惰性,认为这些问题老师会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