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堂木、戒尺及其他(2)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学者南向坐,持宝者三人北向立。持宝人身前的珍宝台上分别摆放着不同的宝贝。一根八寸长、四寸宽的惊堂木,一把尺余长的戒尺,一块巴掌大的醒木。本次竞宝已进入持宝人“夸宝”环节。
  只听那惊堂木“啪”的脆响,声响顺着台阶滚落堂下,重重敲在了东西两厢人们心上。待那响声落下,其中一人便开了腔,“我这惊堂木它承载的是自古以来的法,是人们之间的情。每次拍响,都可惊人心、动人魄。身边的这俩家什哪有我的这等声响?”
  “我是个说书人,我这宝贝也是块惊堂木,只是没你这么夸张,我们叫它醒木。”说起宝贝,说书人眼中满是得意的神情,微晃着脑袋,就连原本下搭的眉梢竟也有些上扬了。“不是我说——只消我这么一拍,那茶馆里的人便都会说不出话来,任什么声响也别想发出。然后,那茶馆便是书的世界了!不用说三国、西游,更不用说水浒、红楼,就是那些怪说奇谈,我也能给您讲上三天三夜!”
  “哼,这算什么宝贝”他旁边的人轻哼一声,皱了皱眉头,清了清喉咙,斜睨了旁边的说书人一眼,接着说了下去。“你那只是一个小玩意,我这个,才是真正的宝贝!被称作戒尺。我拿着这个坐在学堂,那屋子里的人可都得听我说话。别说是那些明事理的少年学生,就连无知的孩童,也知道安静下来。接着,四书五经,老庄阴阳,我都可一一讲明。”他说完,得意地瞪了一眼那说书人。又转过头来,对着惊堂木斜视了一會。
  “我手持惊堂木随手一拍,便可令全堂肃静。随后因果缘由细细听来,是非曲直由法而判。一声而昭天理,一响而伏人心。你们那是什么玩意?”惊堂木的持宝人开始咆哮起来。
  看他们吵得不可开交,专家老师开始发话了。你们听我说一说:“你们那一块或一根简简单单的木头承载了很多的功用,但我们这次的鉴宝是看文物的年代、材质、历史价值。你们将各自的宝贝送过来,由我们鉴别一下好吗?”
  随后,专家们开始鉴宝,大厅里安安静静。
  学校:江苏如皋市第一中学
  导师:蒋 芹
其他文献
2017年高考实用文的考查特点是:人物传记淡出,新闻调查成为热点。全国课标卷三套试卷均考核了新闻调查。专家预测,新闻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要的文体之一,还应是2108年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其主要考核的内容是:信息筛选与整合,统计图表的分析,观点的对比,对事件的看法和建议等。从考查的能力层次上来说,其考查仍然是围绕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个能力层次进行。  新闻从大范畴而言属于记叙文,但又有自己鲜
期刊
一、“同中写异”的心理描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李白的这两首诗都写“月夜”及其“寒冷”,相似的题材本来很难写出人物的“志”或心理差异,但他偏偏能“同中写异”,从相似的题材中写出不同的心理。同是写月夜寒冷,《静夜思》中写的是“霜冷”,《玉阶怨》中写的是“露冷”。一般来说,霜较露更
期刊
叙曰[1]: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2]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3]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余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以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俗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雖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
期刊
银杏叶子黄了,落了,它变成了风景。不管你怎么待它,它都以自己的姿态缄默着,不喧哗、不热烈,过一阵子,就默默地消逝在时光深处。  哲人康德却认为,审美判断是情感判断,客观的美是难以存在的。这也有道理。琴音再美,牛难以听出高山流水。  同样面对秋天,有人赞美,有人悲凄。  劉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豪气干云,意气风发,快哉快哉。而王勃叹道:“长江悲已
期刊
社科类文章,一定会有一个科学的论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点;为了论证观点的正确,作者会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论证。如果我们从逻辑关系上读文章,得出的结论可能比较准确。  就整体而言,社科文一般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进行论证。下面从“是什么”出发,我们来梳理《中医阴阳五行说》的内容与思路。  当这个结构图呈现出来时,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就完整的掌控在我们手中。我们会发现,整篇文章共分三
期刊
余师冯佩琛先生,数从南来。道经某地,失其名,至辄迂道[1]而过之,亦未暇诘其故。己亥仲春,自粤东罗定回辙,将赴京,复由其处,御夫则扬鞭径过,不再趋避。先生因微叩之,笑曰:“旧传斯地有女鬼,颇能为祟,故避之。比年嫁去矣,经行固无害。”先生益怪而询之,御指路侧一古冢答:“鬼居此中,衣色绯,被发吐舌,面颜无血色。每遇行旅一二人,辄出现,人恒弃其辎重而奔。如是者数年,殊不知其何怪。客岁有某者,未稔里居,中
期刊
《萤窗异草》本是《聊斋志异》的“仿制品”之一。虽说是仿作,但其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聊斋志异》众多仿作中的精品。《假鬼》则是其中的精品之一。下面,笔者仅从三个方面略谈《假鬼》的独到之处。  娴熟的叙事技巧。《假鬼》一文不长,仅九百来字,但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章以“余师冯佩琛先生”开头,一下子便抓住了读者的心——这是关于作者老师的故事,肯定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读头。且
期刊
我平时不太玩微博,偶尔发点小见闻,不定时,不定量,水性杨花的。至于留言私信更是偶尔偶尔,难得去看:因为多的是广告,看着不爽,受愚弄的感觉。昨天人困马乏,做不来正经事,没事找事,去翻阅留言私信,除了广告,倒是也领到了不少读者的心意。其中有条私信,是山东淄博的一位中学生留的,告诉我:今年他们中考的语文试卷里,阅读理解题用了我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里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这位考生认真地问我:您在给儿子的
期刊
一个和暖的春日下午,我骑着自行车经过望湖宾馆楼后的一处拐角。那儿有一块小小的空地。  我刚从北方回到这座家乡的城市,这几年杭州的街道经历了太多的改造,已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庆春路拓宽以后,竟然在以往十分拥挤的这个小街口,留下了一块形状显得很优美的自然三角地。  然而,那一刻,吸引了我视线的却不是那块空地,而是空地上的人。黑压压的人群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人墙,后面的人踮起了脚尖,仰着脖子,密集的目光都
期刊
有种气场叫作威严,有种显摆叫作威风,似乎离了一个“威”字,人们就不会“顺从”。  威不够时,权威们又在器物上打主意,于是便有了惊堂木、戒尺以及其他。  也不知是哪位想出了惊堂木这玩意儿。古代官员升堂一拍惊堂木,只听得“砰”的一声,全堂肃然,紧接着威武声、杵棍声似雨连绵。这样做本是想吓吓犯人,以图震慑。怎奈,犯事的胆子都不小,往往倒是普通百姓先被吓了个半死。试想,能罔顾律令的,又怎么会觉得法律有权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