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从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彻底清除血肿,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血肿淸除率介于70%-90%之间者14例,超过90%者46例。且并未发现有再次出血症状,经术后4-6个月随访,并未发现1例死亡病例,其中恢复良好者27例,占到45%,中度残疾者27例,占到45%,重度残疾者3例,占到3%,植物生存者3例,占到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小、预后良好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显微手术;中央沟下点;临床疗效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国内外相关学者目前对于该种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但是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中央沟下点以及外侧裂前点是经外侧裂显微手术的两个重要起点,以往主要以外侧裂前点作为手术治疗起点,但临床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我院近年来采用从外侧裂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的改良手术方法进行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由于脑卒中、肿瘤、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瘤、脑外伤等原因导致出血者以及呼吸衰竭者。本组中男40例,女20例;患者年龄介于20-72岁,平均(45.6±2.5)岁;术前GCS评分均在6分以上。60例患者均存在明确的高血压病史,且有1-29年病史。根据头颅CT扫描显示,根据多田公式的计算,患者血肿量最少35ml,最多90ml,平均(58.4±3.7)ml。血肿部位:血肿破入脑室者22例(36.7%),局限于基底核区者38例(63.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处理,取患者仰卧位,将头部转向健侧,根据Rhoton方法[3]明确定位外侧裂体表以及中央沟位置。若患者脑疝尚未形成,经头部CT 检查显示中线偏移在1.5cm以下,且出血量较少者,应通过小骨窗开颅;若患者形成脑疝,经CT检查显示中线偏移在1.5cm以上,且出血量较大者,应直接按照标准大骨瓣要术开颅。将骨窗打开后,将硬脑膜呈放射状剪开,使外侧裂后支充分显露,识别中央回下部,明确中央沟下点位置,并且以该点为中心,在显微镜指导下,将侧裂池蛛网膜打开1-1.5cm左右,将外侧裂分开直至岛叶皮质,应注意避免侧裂区的大脑中动脉以及静脉免受损伤。选择在大脑中动脉分支间无血管区(位于岛叶表面)将岛叶切开,直达血肿腔,将脑叶轻轻的牵开,并利用自动牵开器固定,根据血肿病变情况适当调整显微镜的投照角度,利用小号吸引器通过锁孔原理慢慢的将血肿吸除。若发现血管出血应利用双极电凝止血,若出血量较少,可利用棉片或海绵按压致辞。若血块较小,且与血肿壁粘连程度很紧,不应该强行吸除,避免脑组织损伤。清除血肿后应在镜下电凝止血,并利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明确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可平铺止血纱布,并放置硅胶管引流。大骨瓣患者应采用硬脑膜减张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小骨瓣者应将硬脑膜缝合后将其放回骨瓣,并妥善固定。若血肿破入脑室,应进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术后应进行头颅CT复查,全面了解、评估患者的血肿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是否再次出血,积极采取给予降血压、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控制高血糖、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在3-5d后可拔除引流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恢复良好:I-II级。中度残疾:III级。重度残疾:IV级。植物生存:V级。死亡。
  2.结 果
  组60例患者血肿淸除率介于70%-90%之间者14例,超过90%者46例。且并未发现有再次出血症状,经术后4-6个月随访,并未发现1例死亡病例,其中恢复良好者27例,占到45%,中度残疾者27例,占到45%,重度残疾者3例,占到3%,植物生存者3例,占到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术后随访治疗结果(n,%)
  组别 恢复良好 中度残疾 重度残疾 植物生存 小计
  例数(n) 27 27 3 3 60
  百分比(%) 45.0 45.0 5.0 5.0 100.0
  3.讨 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对于传统的颞叶皮质造痿手术而言,该种手术方式的优势更加显著。本组采用经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在传统的经外侧裂前点入路翼点开颅手术进行了改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优势:①术中可以综合患者是否出现脑疝,CT检查中中线偏移情况以及出血量自行设计骨窗以及皮肤切口,有利于充分减压,提高预后。②通过微创锁孔入路,可有效避免损伤血管和功能区。中央下点主要是指外侧裂上中央沟下端的投影,大概和外侧裂前点相距(2.0±0.6)cm,在该区域的静脉血管较少,且浅动,分离难度较小,在该区域的内侧也就是岛叶长回。同时在中央后回下部属于一个相对无功能区,可以将外侧裂邻近1-1.5cm皮质切开即可达到岛叶,在显微指导下不仅不会使上方纵束损伤,也不会影响下方听觉中枢,可使正常脑组织、血管以及大脑功能区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③可使血肿腔快速减压。将硬脑膜剪开后,会外侧裂后支迅速分离,当然也不会强行分离不易分离的外侧裂,然后选择在中央回下部皮质行一道小切口,可以直接达到血肿腔,整个过程一般都只要3min作用。因此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血肿腔进行减压,有利于预防脑组织膨出,避免继发性损伤。④可彻底清除血肿,有效止血。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一般主要处于外上方和偏后方,经中央沟下点入路可直接达到血肿中央部位,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显微镜的投照角度,有利于使血肿腔充分暴露,提高血肿清除可。⑤术后可在血肿腔留置引流管,有利于术后通过观察引流管的量和颜色判断再出血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血肿清除率达到90%以上者占到76.7%,且术后经4-6个月随访,并未发现1例死亡病例,恢复良好及中度残疾者达到90%,与王昆鹏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经本次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①若患者血肿破入脑室,应先采取脑室穿刺术,若患者形成脑疝应采取大骨瓣开颅术。若患者血肿腔过大,血肿量在110ml以上,在显微操作下有死角,应谨慎选择显微手术。②术中操作时动作应尽量轻柔,注意保持外侧裂浅静脉以及大脑中动脉分支,应使血肿壁和血肿自动分离。③应不断调整显微投影角度,彻底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
  总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小、预后良好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志宏,周洪语,赵晨杰,等.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型及手术策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7(8):771-774.
  [2]李平,徐达传.经外侧裂入路行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解剖和技巧[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25(1):46-48.
  [3]王昆鹏,张建党,张晓亚,等.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52-53.
  [4]钟志宏,周洪语,郭烈美,等.经中央沟下点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5(11):504-5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艾滋病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均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完全依从率为83.33%同对照组患者的56.67%相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心理干预对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取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积极的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并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介入造影或手术结果为判定确诊标准,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由本科室初诊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89例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诊断肝静脉型15例,确诊14例,符合率(14/15)93.3%;超声诊断下腔静脉型52例,确诊50例,符合率(50/52)91.2%;超声诊断混合型22例,确诊23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发面外敷解决产后乳胀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65)。观察组采用自制发面外敷乳房,对照组采用热敷、按摩方法护理胀痛乳房。结果观察组干预时和干预后患者乳房疼痛缓解程度和干预后乳腺通畅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发面外敷法对产后乳胀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能促进乳腺管恢复通畅。  关键词:产妇;产后乳胀;发面外敷法;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门诊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程度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前及手术后采用焦虑评量表对其焦虑情绪进行评估,研究分析综合干预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影响。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门诊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较干预前相比降低明显,差异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焦虑心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门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莪术吸光度检查方法。方法:以乙腈、甲醇、水、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为溶剂,按照《中国药典》莪术项下吸光度检查方法,对莪术药材进行检查。结果表明,以乙腈、甲醇、水、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为溶剂在242±2nm处均有吸收,但其中乙腈为溶剂的提取液在242±2nm处有最大吸收的吸光度符合药典要求,而甲醇、水、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无明显的最大吸收。因此,建议莪术的提取方法改用
期刊
摘要:报告1例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用药前抢救药品、物品的准备、人力配备;医护人员的抢救心理准备、知识。  关键词:美罗华;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护理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纵贯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诱导B细胞凋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其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全方位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50例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6.00%(48/60),其中32例(64.00%)患者效果显著,16例(32.00%)患者效果良好,2例(4.00%)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方法: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47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47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
期刊
摘要:随着医院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文件已成为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医院电子档案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和保护,才能有效推进医院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纸化的现代办公模式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电子文件的出现,促使电子档案的形成,如何做好医院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已成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