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固体潮调制比空间异常特征震例“回溯性”研究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辽宁地区1970年以来的11次M_S≥4.6地震的小震调制比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在11次中强震例中,有4次地震表现出调制比异常,震中位于异常区域150km范围内,异常通常会在主震一年前出现,对辽宁地区中强地震预测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地震发生对应率为44.4%,小震调制比异常空间演化过程中,表现出高值异常显著强度减弱、异常区域收缩的现象。
其他文献
为解决柔度法纤维单元的塑性局部化问题,基于44个型钢混凝土柱试验数据,回归了基于柔度法纤维单元的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并基于回归公式探究了轴压系数、体积配箍率和含钢率对型钢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轴压系数是影响型钢混凝土柱延性的关键因素,其延性系数随轴压系数的升高而降低;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系数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加而增大;含钢率对其延性则基本没有影响.
以SmCo5为原型,设计了3种中熵金属间化合物(Sm1/3Ce1/3Pr1/3)Co5、(Sm1/3Ce1/3Nd1/3)Co5、(Sm1/3Pr1/3Nd1/3)Co5和1种高熵金属间化合物(Sm1/4
利用大坝原型振动观测数据来对混凝土坝进行系统识别,可以揭示结构在受地震或环境激励作用下的实际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福建古田水口重力坝的三次地震及四次环境激励下结构的振动监测数据,采用输入-输出(IO)和仅考虑输出(OO)的几种不同方法来进行模态参数识别,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混凝土重力坝模态识别结果的经验总结,来评价识别结果的合理性。
为了解决D2D缓存命中概率的最优化问题,在集群用户中加入了移动辅助设备(HEs)缓存,同时,提出了基于辅助设备的D2D集群的流性文件块分批缓存策略(FCPhit):首先,将有相似文件请求的用户群置于一个集群中;然后,将用户分批并将流行文件分为若干块,用户设备缓存文件的第1块,移动辅助设备缓存其他文件块.并与已有的最流行缓存策略(MPhit)、最优缓存策略(OCPhit)和等概率缓存策略(EPRC)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FCPhit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缓存命中概率.
为掌握三门峡市陕州区野生木本植物种质资源现状,通过实地线路踏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面上调查与重点区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4个镇、9个乡和2个林场的野生木本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陕州区野生木本植物共64科151属454种.其中,蔷薇科、豆科等15个科是优势科,含74属307种;悬钩子属、铁线莲属等7个属是优势属,共含103种.在区系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科以热带性质为主,属以温带性质为主.植物生长型丰富,以落叶树种为主.此外,该地区分布有银杏、红豆杉、厚朴、水曲柳等国家级重点、珍稀
基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09—2018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在研究期内虽然呈上升的趋势,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对内蒙古碳排放量的影响,首先基于STIRPAT模型建立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岭回归方法对2004—2017年内蒙古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对内蒙古碳排放具有正向作用,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是其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内蒙古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偏低;城镇人口密度增长的负面影响相对突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内蒙古碳排放量均有一定正向影响,但第三产业的影响极小.
基于企业在运营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为有效发掘伦理运营决策行为出现的原因及机理,消除企业的非伦理行为,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改善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为探究我国西北某油田硫化氢产生成因,研发针对性的控制技术,采用厌氧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从某酸败油井采出水中成功分离得到了一株硫化氢产生菌WX-1.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为了更好地研究蒙脱石裂隙填充对膨胀土影响的作用机理,先进行室内试验,之后通过颗粒流法对直剪试验进行模拟,分析颗粒在剪切过程中的细观规律.在填充层厚度为1、1.5、2 mm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