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对V_(B_1)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来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荧光光谱法考察Fe~(3+)对V_(B_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_(B_1)对BSA的内源性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Fe~(3+)的加入并未改变V_(B_1)对BSA的猝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但对其猝灭速率常数(k_q)、结合常数(K_A)以及结合位点数(n)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步荧光光谱显示V_(B_1)主要与BSA中的色氨酸残基作用,引起其构象或周围环境的改变。
其他文献
评价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锅巴中钠含量的不确定度。建立ICP-AES法测定锅巴中钠含量的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和计算,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
建立腐竹等固体豆制品中碱性橙2、碱性橙21和碱性橙22染料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无水乙醇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离心合并上清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近干,定容液
探究石仙桃的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的比较。以乙醇-水为提取体系,分别采用回流法、超声法,探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对石仙桃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确立最佳条件。通过正交
探究绿色木霉自絮凝固定化条件,以便提高其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首先测定固定化时间、体积、p H、葡萄糖与蛋白胨浓度对自絮凝固定化绿色木霉分泌纤维素酶的影响,然后用正交
近年来网络上屡屡爆出的"地沟油"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激烈讨论,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对食品安全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已经成为焦点,监管部门身负重责。
研究费约果叶片总黄酮提取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以提取率、总黄酮收率和总黄酮纯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费约果总黄酮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温度、提取次数对红景天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温度、提取次数对红景天苷提取率均有不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了不同硝酸浓度的标准溶液中镉、砷、铅与内标元素的CPS比值,以及测试不同赶酸时间下香菇中镉、砷、铅含量。结果表明:硝酸浓度从1%到30%,
以乙酸-乙酸钠(HAC-NAAC)缓冲溶液中微量铁催化高碘酸钾氧化邻苯二酚紫的褪色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新方法。反应体系为:0.01 mol/L高碘酸钾标准溶液1.0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莲子心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对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