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传播的话语机制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谣言,一般是指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其产生和传播可能是有目的的造谣者进行信息的编造,进而有针对性大范围传播,或者是在信息传播中,由于渠道的缺失或者受众的理解偏差,造成无意识的信息的误传。 无论是哪种情况,对谣言传播中的話语机制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究谣言传播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寻求更为有效的预防解决途径。
  关键词:信息传播;谣言;話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043-02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这次大灾难中,除了实质的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惊恐和不安的还有一波又一波的谣言。所谓谣言,一般是指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虽然谣言是未被确认真假的信息,但从其根本性上说,谣言的传播是信息传播的話语机制发生畸变而产生的后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可能是有目的的造谣者进行信息的编造,进而有针对性大范围传播,或者是在信息传播中,由于渠道的缺失或者受众的理解偏差,造成无意识的信息的誤传。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对谣言传播中的話语机制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究谣言传播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寻求更为有效的预防解决途径。
  一、谣言传播中的話语特点
  “話语”是传播学的元概念,它指大多数传播过程—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还是较为复杂的---都包括构成信息的复杂的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1]。不同的传播过程因其传播方式、传播目的及传播者的不同,会衍生出不同的話语形态和特点。谣言传播的話语特点一般为:
  (一)语表达模糊,内容来源难以确定
  在谣言传播中,出现最多的字眼是“据说”“据传”,如此模糊的字眼在大众传播中表达的是一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内容来源的特别处理。因为谣言传播的話语表达模糊,来源无法确定,一旦有部分群体相信内容的真实性并付诸行动,剩余群体会在短时间内受到极大影响,形成盲目跟风,信息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不断扩展,也使得那些看似毫无逻辑性的谣言在众多民众的实际行动下也变得有说服力,从而对社会的安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日本地震中影响最大的是“食用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导致人们大量采购食用盐,一时造成超市缺货。在这一事件中,部分受众相信谣言购买食盐储备,另一部分受众也许并不相信这条消息,但因为短时间内无法确定内容来源及其真假,看到别人在抢购时,心理的恐慌感上升,也会参与到抢购的行列中,如此反复,不断扩大谣言的实际影响力。
  (二)息内容丰富,話语层次多样
  話语体系包括話语表达方式、話语习惯和話语结构,在重大事件的谣言传播中,信息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話语层次多样,让人应接不暇,难辨真假。如在日本大地震中,谣言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名人遇难型,网民时常毫无根据的爆出某某名人在地震中已经死亡,因为死亡名单尚未公布,大多数受众又无从判断传者的信息真伪,迫于名人的影响力谣言得以广泛传播。第二种是有图无真相型。在日本地震后,网友发布了一张巨浪袭击城市的所谓“日本仙台海啸现场图”,图上,数十米高的海浪迎面袭来。不过图片传播没多久,门户网站的工作人员就发现了这实际上是韩国一部电影的海报图片[2]。第三种是来源捏造型。日本地震后,有条来自BBC的消息,通过网络和微博广为传播。信息的大致内容是:日本已经证实核泄漏,正蔓延亚洲区域国家,预计下午4时抵达菲律宾,建议人们在接下来的24小时尽量不要外出。一些人还收到了这条信息的英文版。而传播这条信息的不乏经过实名认证的知名人士,让人感觉到这条信息非常可信。后经过BBC官方认证,BBC从未发布过此条信息。
  二、谣言传播中話语的“失衡”现象
  谣言的产生一般与传播环境、受众心理和事件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传播环境越为复杂,受众越恐慌,事件波及范围越广,产生谣言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从話语体系看谣言传播的产生原因,可以从语言传播的维度上发现話语传播中話语权与話语方式的失衡,也会导致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一)传者信息与受者信息的理解失衡
  信息的交流是建立在符号使用规则一致的基础上,而信息的准确传递则需要話语的清晰表达。谣言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传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表达不清晰或不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传者和受者本身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受者往往根据主观意愿进行理解或者对传者信息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旦信息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辩别真伪时,谣言便会产生。如在日本大地震过后,中国内陆疯传“吃盐可以补碘”,谣言在民间广泛传播,一天内各大超市的食用盐被抢购一空。这一谣言的来源在于大众传媒,特别是央视在日本核泄漏事件报道中提到日本民众的“补碘”方式,并在知识普及环节强调碘对防辐射的作用,而接受这些信息的中国观众大多缺乏防辐射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到“碘防辐射”时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认为“食用盐可以有效防止辐射”,谣言至此产生并不断传播。因此,央视本是想普及有关核辐射的预防知识,降低危机下受众的恐慌感,却因为受众对信息的理解误差及失衡,而导致谣言的产生。
  (二)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話语失衡
  在危机事件面前,谣言的发生频率会有所提高。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大众传播往往是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与之不同的是,谣言传播的途径多为人际传播,虽然网络的出现,让谣言的产生方式更为多样化,可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在谣言传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信息大多和受众的切身利益有关,却无法得到大众媒体和有关部门的证实。因此,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出现了较大的話语空隙,一方面,看似正确的信息在人际间传播,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又出现短暂失声。民众的质疑和恐慌无法得到舒缓和释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发挥效应,谣言就会迅速在人际传播中滋生。
  (三)平民話语系统和精英話语系统的隔阂
  社会阶层的分类在話语系统中表现的也较为明显,社会大众与精英层面的話语方式、話语习惯及話语结构都存在差异。而社会精英层次的話语影响力远远大于平民阶层,一般知识性信息误传,如日本地震各地“闹盐慌”事件中,从谣言的传播到疯狂抢购食盐行为的产生都在平民阶层。聚集一批社会精英阶层的新浪微博启动专门的辟谣专栏,虽然新浪微博用户几乎100%一致认为此次事件是谣言,不可盲目跟风,但在微博信息传播中,只是对疯狂抢盐这一行为有信息的报道,而食盐可以防辐射的信息起源却是来自民间受众。因此,平民話语系统和精英話语系统的隔阂,会扩大谣言的传播态势,不利于制止谣言的产生及传播。
  三、预防谣言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知识沟”的差距缩小
  “知识沟”理论告诉我们,大众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由于受众的媒介使用资源的不平等,反而会拉大受众之间的差距,形成“知识沟”。而知识沟的存在,是导致信息传播中传者和受者使用的符号规则出现异动,受者对传者的信息理解产生偏差,导致谣言的产生。因此,媒介素养的普遍提升,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加大媒介传播知识的社会功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准确、流畅和即时,才能有效的遏制谣言传播。如在“闹盐慌”事件发生后,央视立即进行知识性普及,更正受众的错误理解,在对预防辐射的知识有了明确清晰的了解后,受众的恐慌情绪得到了极大缓解,事件也在短时间内得以平息。
  (二)大众传播中专业性話语向平民化話语的转变
  谣言一旦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播,必须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向受众公布其真伪性,并及时消除受众的疑虑,安抚其不安的情绪,才能从根源上阻止谣言的传播。而要达到这一效果,除了信息的即时传播,还应在話语系统上有所转变,了解受众的用语习惯及理解方式,以受众的話语系统播报相关信息,从专业性的知识解答向平民化告知转变,兼顾专业性与大众性,最大程度的降低受众误解的可能,才能在众多信息传播中遏制谣言的滋生和蔓延。如日本地震后有谣言称日本核电站爆炸导致整个日本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会波及中国。稍微有一些核物理常识的人应该立刻能辨别出这都是100%的谣言,因为核电站不会像核弹一样“爆炸”,而且,日本共同社、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权威媒体,美联社、路透等欧美媒体都未见这些消息[3]。大众传播在辟谣的过程中应该将核电站不可能像核弹一样“爆炸”的原理解释的浅显易懂或是直接告知人们这个常识,而不是堆积过多的专业术语,导致受众不理解而不接受。
  (三)提供不同层次話语系统的交流平台
  在谣言产生的过程分析中,我们已经发现不同阶层对信息量的接受和理解度都是不一样的。全媒体时代,渠道的多元化使谣言出现明显的“钝化”现象。提供尽可能多的传播渠道,打破大众話语和精英話语的隔阂,发挥正确信息的有效性,能够有效的预防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如日本大地震后,新浪微博专门开通了辟谣版块,将大地震以来民间和网络中流传的尚未得到证实或已被证实是虚假的信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获得了众多网民的支持和关注。网民了解信息的真实状况后可以通过人际传播影响更多受众,从而大范围的防止谣言的传播。因此提供不同层级的話语交流空间,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是谣言传播预防的有效途径之一。
  谣言传播因为其不确定性、传播广泛性给公众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从話语系统研究谣言传播的特点、原因及措施是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值得将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李特约翰著.史安斌译.人类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参考http://news.sina.com.cn/w/2011-03-20/030922146468.shtml.
  [3] 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7d7d8d0100qumi.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广播现场报道最能体现广播的特色和优势,其以即时便捷、身临其境、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等强大的生命力而成为当今听众最为喜欢的报道样式。它能有效凸显广播媒体报道快捷的优势,使报道更有现场感,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鲜活度,能够深度开掘新闻资源,丰富报道的内涵。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用现场进行时的报道方式,向听众传递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的新闻,广播现场报道将新闻报道的时效推向了极致。那么,作为广播记者
期刊
摘 要: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对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桂林龙胜县和平乡旅游地区互联网使用发展现状的调查,了解互联网在当地的使用状况,进而探讨互联网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找出互联网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也对互联网在大陆乡村的普及和发展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发展;龙胜和平乡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随后,中央、省市及地方各级党委机关报、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辟各种以“走转改”命名的专栏或专题。本文以分析《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和《西安日报》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新闻报道,浅谈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  关键词:“走转改”;党报;业务改革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网络科技与新媒体的发展,让传媒生态发生变化,城市广电媒体在舆论引导、信息传播与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以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为支撑,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形成网络时代生存、发展与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城市广电媒体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媒体;内容为王;媒体转型;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高水平的广告创意者一定应当掌握广告受众自身心理还有展示,另外,从了解受众心理前提之下,能够科学合理的借助部分相应的广告策略,规划产生高水平的广告作品。不然,规划产生的广告作品无法得到受众的认同,无法有效的进行产品推广宣传。但是在广告之内非常关键的广告语,为语言非常关键的分支,因此往往和社会历史还有文化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能够清楚地展示其文化特色。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与韩国选取汽车
期刊
摘 要:“追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吹起的“韩流”风潮,哈韩粉丝对韩娱的疯狂追捧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媒体将聚光灯打向这个特殊的群体,利用有限的影像和新闻事件试图向大众展示他们的真实现状,但却在无形中为他们制造了一种刻板形象,使人们在审视整个过程的时候视野变得片面,而事实上这场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并非只有粉丝一方,它是一场多方促成的社会现象。从经纪公司的造星、媒体的捧星、粉
期刊
主持人:王文娟  (今传媒杂志社总编助理)    主持人语:全球化进程以其强劲的势头和广泛的影响,引起世人对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同国际间的往来交流与传播沟通活动日益增多。大趋势之下,中国的国际传播人也不可置身事外。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应在与国际社会的密切交往中确定自己的文化取向,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多种形式的对话,达成文化“拿来”和“
期刊
学者简介  盛为民,浙江桐庐人,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学月刊社副编审,1990年10月至2004年,任教学月刊社《政治课教学》杂志副主编;2005年任《教学月刊?中学版》(下)副主编。迄今已责任编辑用稿3000余篇,加上其他专辑、资料,字数已逾千万。所编刊用稿,多次获浙江省社科类期刊优秀文章评选一、二、三等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选作索引的已逾百篇。应省、市教研室的邀请,做过多场次“教学期刊用稿
期刊
主持人语:随着网络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其必將扮演着越来越不容忽略的角色,网络舆论也会随之越来越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网络舆论的成长也是整个社会的成长,它是社会自由、透明和民主的表现之一。网络舆论的科学、网络环境的进化不是几个研究者、几本法律规范、几篇文章就能改变的,这需要千千万万个网民共同付诸行动,共同完善自身来营造一片网络的蓝天。本期传媒与法栏目首先介绍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环状模型分为三层,核心是文化创意,中层为影视、动漫、文学作品、游戏,外层为相关衍生品及服务,产业环以创意作为独特性标志。市场、政府、资金、科技以及创新是其核心推动力。环状层次模型是一种适合文化产业全景产业链及价值链建设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意评价体系能为文化产业环的核心概念起到初步筛选的作用,并对产业发展起到合理引导性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环状模型;创意评价;竞争力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