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内涵的多维探讨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思政课”的本意,就是要紧紧围绕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特别是要结合新时代“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的实现,集中各方力量和各种资源,形成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育人格局.因此,“大思政课”既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从育人理念上看“大思政课”,更加突出了对思政育人的重视;从育人体系上看“大思政课”,更加凸显了对育人规律的尊重;从育人过程上看“大思政课”,更加强调了对育人方式的创新;从育入主体上看“大思政课”,更加提高了对教师队伍的规范要求;从育人格局上看“大思政课”,更加体现了对育人合力的要求.
其他文献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要不负党和国家的要求、不负人民的期待、不负学生,唯有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高尚的人品人格、高超的教学方法与艺术、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艺术化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丰富红色资源,提升资政育人的实效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故事、歌曲、影视以及情景表演等直观形式和手段来叙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化传承红色基因应坚持叙事性与导向性相统一,坚持各种红色素材与各门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坚持多元叙事主体与多种叙事方式相结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人生大课.“大思政课要善用之”是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的重要方向指引.深刻理解大思政课之“大”,善用历史资源以彰显大恩政课深厚底蕴,善用国际比较以彰显大思政课宽广视野,善用社会资源以彰显大思政课实践品格,是当前善用大思政课、上好思政大课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一个东方大国彻底摆脱贫困、逐步转变为繁荣富强的新兴大国的壮丽史诗,迈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奠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积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战略地位;贡献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