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魂:传承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eh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云华做事有个特点,便是瞄准目标,心无旁骛。在他学习竹编之初,青神的竹编人很多,而竹编技艺也大多体现在实用性上。他细心地看、用心地学,常常以为别人编椅子、扫帚、簸箕等生活用品练手,用十年时间,他成为当地优秀的竹编人。
  1984年,陈云华在青神开办了首期竹编培训班,开始教授竹编技艺。随后两年多的时间,他对全县30余种竹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拍摄了上千幅照片。同时,遍访了县内外著名篾匠,学习和钻研磨刀、用刀、选竹、划篾、启篾、染色等技巧。内外兼修之下,几年后,其竹编技术越发精湛,成了县里的竹编“名匠”。
  多年的教学与摄影经历,也让陈云华获得了另一种宝贵的财富,这便是对文化艺术的敏感。由于爱好摄影,他想,在扇叶上面应该也能编各式各样的图案。再一想,既然能编图案,为何不能直接编些书画作品呢?说干就干。几个月之后,陈云华的第一幅竹编书法作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炉。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山水风景、古诗词、人物画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和创新后,诸多竹编精品展现在众人眼前。
  如今,陈云华从事竹编艺术的开发、研究已获2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他发明了排针,把竹片分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独创的“单色双面隐形”竹编艺术享誉海内外。他获得了包括中国竹编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诸多殊荣。青神竹编亦在他的带领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传统的竹编制品只能用于日常生活,陈云华把传统的竹制品和竹编文化紧密结合,把简单的竹编变成了艺术品和收藏品,把竹编艺术从低档提高到中档、高档、精档的档次,价值提升了上万倍。
  为了提高竹编产品的价值,陈云华每天苦思冥想,遍访名“篾匠”,学习、钻研竹编的各种技巧。他经过长年累月的苦练,技术越发精湛,成就多项绝活:将一个厚度不足1厘米的竹块剥成24层“纱”。
  他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将“中国风骨”传遍四海,如今陈云华和其公司旗下的竹编产品已与多家国内外大公司达成合作,产品的价值不断提高。云华竹编与景德镇陶瓷合作,生产出好几千元一套的茶具,与国际品牌爱马仕进行技术合作,使小小的中国竹編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带来了不菲利润……“云华”牌竹编艺术先后荣获国内外金、银奖100多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波拿教授称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
  “我年事已高,对于所有愿意学习 和传承竹编艺术的人,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竹子‘无梅之华虚心劲节沐风雨,无松之傲挺拔向上冲云霄’的气质,也是我从事青神竹编数十年来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陈云华)
其他文献
著名谐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代表作品《麻将人生》《我的未来不是梦》《步步高》《川军张三娃》《弱势群体》等。2014年,作品《麻将人生》获得第八届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15年,入选中国曲协第一届牡丹绽放十大英才培育行动。2016年10月17日至10月22日,赴台湾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  推荐理由  2017年8月,
中国竹丝扇“龚扇”素以薄如蝉翼、柔若云锦著称,是自贡“小三绝”之一、蜀中名扇之一,风格朴实、典雅、端庄、含蓄,堪称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清朝同治年间,它由民间艺人龚爵五首创,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经过龚家几代人的悉心传承、发扬光大,这朵璀璨的艺术奇葩,逐渐赢得了“中华第一扇”的国际美誉,一度成为外事活动中的珍贵国礼。  1962年,龚道勇出生于四川自贡一个著名的“龚扇”世家。曾相父龚爵五早年在盐场
十三年,千回百折,《钟馗别传》终于启动了。剧组里这些自称“志愿者”的演职人员,他们的勤奋和敬业使我感动。我对剧组的人说,我要为你们写一篇文章叫《浣花溪旁有一群疯子》,大家欣然同意。之后,习惯了慢慢来的我,却发现“疯子”这个称谓,己经被毫不客气的“侵权”了,出现在群里的好些个推介帖子里,我沮丧地想换一个题目。一个雨夜,我到浣花溪的排练场去探班,看到挥汗如雨、一丝不苟地工作着的导演和演员,我认定,要把
苦难磨砺意志 勤奋改变命运  1973年的一个早晨,四川中江县仓山镇朝龙寺山脚下的一个林姓农户家里再添新丁。随着三儿的降临,愁云也随之而来,口粮本就欠缺,这样一来生活就更加紧张了。无奈的父亲看着初升的太阳,轻轻地说,三娃就叫晓东吧。在林晓东八个月时生父就去世了,贤惠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和哥哥姐姐三人拉扯大。父亲走了,家更艰难了。此时,邻村一个青年不顾家族的反对和世俗的眼光,毅然决然地走进了这个四口
伍平《刘光第诗》行书 236cm×105cm 2019年  伍平  1977年3月出生,四川富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富顺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四川省第七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优秀奖、﹁文化森茂杯﹂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优秀奖﹂、龙乡墨韵·第五届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展二等奖、全省第三届﹁群星璀璨﹂群文美术書法摄影展三等奖等。
四川省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二级演员、副院长,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宜宾市文联第四届副主席。2014年,担任艺术总监的杂技魔术人偶剧《红鼻子和妞妞马戏团》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第三屆“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个人荣获宜宾市“优秀文艺家”称号;2015年,编导的《花语嫣然 女子柔术》获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编导奖、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类金奖。  推荐理由  
春雨滴答,轻声呼唤着沉睡的种子;春雷轰隆,大声呼喊着想要发芽的种子。野花、小草害羞地推开窗户,小心地探出头来,开始了成长的路程。  老熊洞口的迎春花开了,对还在冬眠的老熊大喊:“春開来啦,快去修修你那破旧的蜜罐子吧!”老熊揉了揉它睡眼蒙眬的眼睛,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问道:“你怎么知道春天来了?”迎春花嘻嘻地笑着,调皮地说道:“我就是春天的使者啊!”  春天的太阳暖暖的,阳光洒在结冰的河面上,一天,两天
建国后蜀绣艺术的发展令人瞩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蜀绣的欣赏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六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一直存在分歧。分歧之一就是关于蜀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继承是指继承优秀的传统针法,在对待传统针法绣技问题上,有些同志看到的仅是明、清,特别是晚清的工艺作品,又有些同志一提到传统针法技艺就是汉唐,似乎只有汉、唐的刺绣作品简洁、浑厚、朴素、大方的风格才是民族刺绣工艺的精华。我个人认为这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西藏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蓝天书画院副院长。  我认为朵而基山水画中第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有千人面,而是非常独到,非常个性化的去认识客观世界,非常个性化的去探索未知。  他致力于現代和古典的沟通,中西方法的交融。他以时代的审美观念,理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