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演进与发展进路:我国社区治理实践与创新

来源 :黑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区治理模式主要有基于“二三四”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以及智慧社区等,我国社区治理体现出将“党建引领”与社区自治、公共服务相融合,寻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等特点。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发展进路应从四个方面考虑,即厘清社区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营造“社区感”,激发社区共同体意识;注重“造人”,培育社区人才以及将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治理融为一体,发展以社区为动力的社区警务。
其他文献
从城市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合肥市为例研究高铁与城市公共空间协同发展机制。明确高铁与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概念,确定研究对象的区域范畴,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深入分析合肥市高铁与城市公共空间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及相关规划背景,为两者协同发展寻找理论依据和案例借鉴。梳理两者协同发展的不同层次和要素,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以期为合肥市等广大二线城市高铁—城市一体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需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也是目前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自2018年起,我国开始营商环境全面改革,将企业市场作为重心,呈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坚持程序法治的理念,依据出台的行政法理论,不断打造我国市场的多元性。坚持政府服务、顾客导向原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这也是一种深刻的变革。
美丽乡村壁画对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江淮分水岭地区美丽乡村壁画绘制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壁画普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脱离农村生活环境、绘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没有起到良好的美化效果和宣传功能。美丽乡村壁画要立足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内容上既要有主题性宣传壁画,也要有民风民俗、农耕文化、民间艺术等题材,在艺术表现上需注重农民的审美特点,以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的品质与质量关注度不断上升,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度也在不断上升,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的相关需求。探究老龄化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为老年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