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的抗沙标配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不仅如此,它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特别是能够留住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驼峰部位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并非遍布周身,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
  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不仅于此。休息時,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样一来,骆驼的整个胸腔得以远离地面,免受流沙的灼烫之苦。同时,骆驼的四肢与胸椎骨支起的空间会有气流通过,也发挥了一定的降温功能。
  最让人称奇的是骆驼保护大脑的策略。骆驼的鼻甲很大,横截面呈卷轴状(或呈洋葱圈状)结构,由一层膜覆盖着的薄骨构成,里面充满了血管,并一直延伸到头骨的后面。鼻甲不仅表面积很大,而且表面很潮湿,伴随着呼吸作用时的水分蒸发,覆盖鼻甲的血管得以冷却,并形成相对凉爽的空气。这些凉爽的空气在头骨深处与从心脏输送上来的高温血液相遇,然后通过更为细小的血管实现了冷与热的交换,这使得相对低温的血液也能够流向大脑,保证了大脑良好的工作状态。
  高效利用、节能减排、资源储备和降温制冷,当人类还在把这些理念作为攻关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把它们化作实践成果,并且全部装备到位。
其他文献
在这世上,大多数的美好,都是无中生有挣来的。  身边的作家朋友,几乎都有一份自己的本职工作,医生、老师,或是会计,踏入文学世界,不带目的,纯属偶然。他们之中,早的,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懵懵懂懂地写作,把稚嫩的作品细心誊抄在方格纸上,装入信封满怀期待地寄往杂志社;晚的,人过中年才算入行,不过从未觉得落败或慌张,某天亲眼见证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爱不释手间,心中依旧会溅起一瓣心香。  文学世界,是他们硬生生
最近,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与诺贝尔奖科学家最多的盛会,为亚洲之最。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些拥有“世界最强大脑”的大咖、大腕中,有一个来自上海的15岁女孩,她就是谈方琳。  谈方琳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老师,受他影响,谈方琳从小就喜欢数学。  上小学后,因为数学成绩很突出,谈方琳在父母的建议下,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的补习班
从小我的学习成绩就不太好。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来算去,正确的没有几个;汉语拼音学来学去,很久才认全;就连音乐这样的美育课程,我都能因为五音不全而被老师批评。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天赋极差的我像只无惧无畏的独角兽,即便每天如此糟糕,仍旧乐观地和自己暗暗较劲,还偷偷地认为自己就是最强大的勇士。  长大一点儿以后,我开始慢慢地看清了整个世界。小学算是勉勉强强过关,而初中的我却把笨拙的模样表现得更为明显,该不懂的
我总是坚定地认为文物鉴定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技术,需要不断地锻炼,任何人离开这一领域时间过长,技术就会生疏,判断力就会下降。人不是神,不能先知先觉,所有知觉都是学习来的,敏感的知觉都是刻苦锻炼而成的。这不局限于文物鉴定领域,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所以,我每个月再忙,也会抽出至少一天的时间向社会开放鉴定,目的就是保持与社会的交流,观察社会相关领域的动态,学习日新月异的知识。这有点儿像健身,持之以
理想与现实的冲撞或许是我们这代年轻人都要面对的迷思。身在南方小城,虽说不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但面对日新月异又浮躁不已的大环境,我内心的自我怀疑越发频繁和强烈。  与记者前辈聊天时,我打趣他道:“工资涨了没?”他羞愧地告诉我,工作十年,工资水平依然没达到勉强小康的标准,虽然被称为“无冕之王”,但那只是口头称号而已。  前辈出生于1966年,他曾告诉我,不可劝退的新闻理想才是可能实
在自然界,潜伏是掠食性动物的拿手好戏。  我想“潜伏”这个词,倘若用到鱼身上,也许算是回归本义。鱼潜水中,游着或伏着,应是鱼类的常态。潜伏其实也是某些掠食性鱼类的生存本能:找一个隐蔽的,便于观察、突袭处所,潜伏下来,静待目标出现,然后伺机做出致命一击。  淡水鱼类中,鲈和鳜均属于水中的潜伏者,其中鳜最典型。鳜鱼又称桂鱼,头尖口大,牙齿锐利,背隆起,背鳍发达,披一身黑点豹纹,长相凶悍,是典型的掠食性
周末,我和好友一起去了莱州的小草沟,这里以观赏银杏叶而闻名,满地的银杏叶营造了一种无比浪漫的气氛。只是望着不远处烟雾缭绕的屋舍,我不禁在想,这满地金黄的浪漫究竟是一地鸡毛生活的调剂,还是奢望?  或许对我们来说,这里就是诗和远方,我们厌倦了眼前的苟且,于是来了个暂时躲避。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这般浪漫的情景,于是我们不顾旅途劳累,想让这里的清风明月涤荡一下我们疲惫麻木的心灵。那么,对于这些村民们而
去年整个春天,我都陷在一个问题里——我该如何与我的大学时代告别?  毕业季是一坛酒,还未拆封,味道已经渗透空气。我的心是春阳下的树梢,总是蠢蠢欲动,我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流泪。可怎么哭才好呢?像所有青春电影那样,一边泪流一边咆哮,将书本撕成一只只白鸽抛向天空?或者做一回偶像剧女主角,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我睁大眼睛,抿紧嘴巴,把所有伤心的情节在心里回放无数遍,眼睛却始终干燥如烈日。  从校长
3月1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中国地大物博,植被丰富,热爱大山大河的中国人,连探测器登月都会不忘记带点种子,我们从未停止过对每一株树苗的喜爱。在植树节时,有人拿起了铁锹,身体力行地为祖国绿化作出贡献;有人拿起了手机,在蚂蚁森林洒下一片绿荫,大家都在身体力行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915年,为了改善中国林业不兴的窘境,林学家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人上书北洋农商部长周自齐,希
1  高一开学报到的那天,我避开高峰时段提早来到自己的班级注册学籍、搬放书本,并领取各种证件,可是在签名的时候,我从花名册的第一个名字开始看起,直到最后才找到自己的名字。那一刻的我瞬间涨红了脸,连忙在花名册的底部方框内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歪歪扭扭的字迹仿佛荒凉的秋风吹动着枯草, 没有丝毫生机。我当然知道自己是以最后一名考进高中的,理应是班级最后一名,但看到那个最底端的名字时,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