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对固氮蓝藻束毛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浮游植物贡献了地球上约一半的初级生产力,驱动着海洋生物泵将碳从海洋上层向深层输出.氮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而海洋固氮蓝藻束毛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新氮”的重要来源之一,可贡献高达 50%的全球海洋总固氮量[1],对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工业革命以来,过度排放的 CO2 进入海洋引起酸化.海洋酸化对束毛藻固氮作用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碳、氮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和气候效应,是国际海洋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围绕该重大科学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至今尚无明确定论,基于此,史大林教授课题组开展了系统性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A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image prior combinations based blind deconvolution and applied to astronomical images.Using a hierarchical Bayesian framework, the unknown original image and all required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标准的α模型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对流和辐射理论,计算和比较原太阳吸积盘在粘滞演化阶段的径向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扩散近似和混合程理论在原太阳吸积盘的构造中是很好的能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