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故事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旗袍肇始
  晚清徐珂《清稗类钞》载:“八旗妇女衣皆连裳,不分上下,盖即古人男子有裳、妇人无裳之遗制。”旗女所穿的袍服就是最初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后,帝制被废,民国建立,社会上竞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社会大气候也给女子服饰带来了变革气息。而1920年代的一些报刊上也登载了有关旗袍的时尚史话。 1920年《解放画报》第7期有记载:“不料上海妇女,现在大制旗袍。”1920年l月18日上海《时报》载:“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
  诸多史料证实,1920年代初上海、北京开始兴旗袍,很快便蔓延南下,广州和香港迅即流行。据学界专著记载,“民国十六七年 (1927年、1928年),国民革命北伐军底定长江两岸,一切去旧布新,社会风气为之一变。青年妇女纷纷改着袍或长衫,通称‘旗袍’,于是妇女袍服之风迅速遍及全国”。
  1929年4月,国民政府公布了《民国服制条例》。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和黑裙,另一款是长身旗袍,旗袍正式成为国服。1930年,旗袍开始被部分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从此,上至政要夫人、名门闺秀,下至女学生与家庭主妇,都把旗袍视为正装。引人瞩目的宋氏三姐妹即经常身着旗袍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乃至国际舞台上。旗袍成了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国服。
  旗袍改良
  当旗袍进入人们视野,成为中国女性的常服之后,也经历了一系列改良。
  1931年,旗袍兴起“花边运动”,四周都加上了花边。 1932年,沪上名交际花薛锦园率先穿上花边旗袍,新派女性随即竞相效仿。旗袍在1933年之前多采用低衩或无衩,1933年后大衩开始出现。是年中,电影明星顾梅君经常身穿大衩旗袍出入交际场合。1935年,流行“扫地旗袍”,长至脚面,当时名闻上海滩的姊妹花陈玉梅、陈绮霞以穿这种旗袍而著名。1937年,日本人的进攻惊扰了蓬勃发展的时装业,一般人家都要辗转在战争的尘烟里,舒服便捷才是最高准则。此时的旗袍裁剪已完全西式化,抱身合体。 1940年代,旗袍的式样趋向简洁,缩短了长度,减低了领高,省去了繁琐的修饰,更加轻便适体。在夏季,旗袍取消了袖子,使女士们露出雪白的臂膀,显得更加妩媚。
  民国时期对旗袍的改造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上海,旗袍的长短、开衩的高低、有袖与无袖、袖之长短等方面,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跟随着西方服装变化的步伐。
  旗袍的改良发轫于1920年代中期 “华洋杂处”的上海。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社交名媛、电影明星、戏曲名角们对旗袍情有独钟,她们在旗袍的式样上争奇斗妍,标新立异,领导着时装的潮流。然而,在新旧冲突中,也有不少故事发生。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三十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衩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旗袍式样的改革过程中,抛弃了中国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旧貌,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大胆地体现女性的曲线美。旗袍既不同于旧式旗女长袍的方正谨严保守,又不同于西方服饰对人体的过分夸张,用西式立体裁剪方法来收束腰身,突出胸臀,裸露腿部,但同时保留了盘扣、镶滚边饰和立领右衽等传统造型和装饰手法。旗袍线条流畅,在显扬和遮蔽之间彰显了中国女性婉约含蓄的古典美。旗袍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
  1947年,英国未来女王伊丽莎白公主即将举行婚礼时,收到了上海鸿翔时装公司赠送的一件贺礼——洋溢喜庆气氛和古朴风韵的漂亮旗袍,而且穿着十分合体,公主特意写了感谢信,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同年,鸿翔公司精制的6款旗袍在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又荣获了银奖,从此,旗袍走向了世界服装舞台。
  曾经,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旗袍所代表的闲适淑女形象在社会氛围里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除宋庆龄、王光美等极少数人外,无人再敢穿,旗袍至“文革”前基本绝迹。
  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女性服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穿旗袍者多为饭店的服务员,那些往往红得滴血、衩高及臀且皱巴巴的旗袍,无力唤起大众对旗袍美好的集体记忆。
  1990年代末,服饰民族风的兴起,让爱美的中国女性再次将视线投射到旗袍之上。 2000年,随着电影《花样年华》的上映,旗袍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花样年华》以浓郁的怀旧情调,展示了旗袍的美好、女子的曼妙和风情。旗袍成为东方女性古典魅力的表象符号,在世界上掀起了旗袍风。
  大约从那时起,中国人中西合璧式婚礼上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新娘在婚礼上换穿两套新婚礼服,西式洁白的婚纱和中式大红或粉红的旗袍。新娘用美丽的旗袍见证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灿烂辉煌的中国服饰文化,有什么可以作为女子传统服饰的最佳代表呢?旗袍下那婀娜的身姿,温婉的情致,早已在人们眼中心上留下美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神秘来客住进钓鱼台  1963年10月22日,北京来了一位神秘客人。他不是政府成员,也没有正式的外交头衔,却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此人乃是受戴高乐委派来华商谈中法建交问题的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  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同富尔先后在北京、上海进行了六次实质性会谈。我作为外交部法国科负责人有幸参与了谈判的全过程。  谈判的核心,是如何处理法国同台湾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核心问题上双方出现重大分歧。富尔
期刊
鼻子变塌 人就老了  一个人的鼻子20~40岁时是它最好的状态。40岁以后,开始鼻孔下垂,鼻型改变,鼻梁也稍有下陷,甚至变大。这是因为,鼻子像其他软组织(皮肤、脂肪和肌肉)一样会萎缩。随着时间的增长,骨骼也会萎缩,没有骨骼的支持,这些软组织就少了可供支撑的基架,自然也就和年轻时的“挺拔”相去甚远。鼻腔一旦衰老,不仅抵御细菌的功能变弱,还会出现嗅觉下降、呼吸不畅、分泌物不足、干痒等症状。  年龄越大
期刊
部委也要开始当“脱北者”。  准确地说,是北京正打算将自己难以完好安置的部分部委机构,拜托给邻居河北保定,在解决自身困难的同时,也作为对这座城市被长期遗忘的补偿。  这在3月26日河北省公布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写得很清楚,《意见》中有关保定将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的描述,实际上也回应了稍早前保定将要成为“政治副中心”的传闻
期刊
《活到百岁八件事》  作 者:洪昭光  出版社:河北科技出版社  本书是洪昭光教授时隔四年推出的重磅新作。全书围绕“如何健康活到百岁”这一热门健康话题,从食、饮、睡眠、运动等与健康长寿攸关的八个方面出发,结合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把最新的医学知识和理念编成“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的百姓语言,平易近人,妙趣横生,且大都经作者亲身体验,细致入微,切实可行。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医学
期刊
长寿秘诀  大川美佐绪1898年3月5日出生在大阪一个做和服生意的家庭,现住在大阪一家养老院。经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认定,大川美佐绪获得“世界健在最长寿女性”称号并拿到证书。  老人把自己的长寿归功于吃得好睡得香,每晚至少睡够8小时。此外,大川的饮食禁忌不多,每日三餐丰盛,“喜欢什么就吃什么”。她在给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留言中说:“吃好睡好,就能长寿。你必须学会放松。”  世纪人生  大川1919年
期刊
法国老人骑驴子  法国马赛等城市的宠物商店有出售或出租驴子,而骑驴者大多是下乡郊游的老人。他们说:“驴子生性老实,脾气温和,步速慢,对于老年人很合适!”  美国老人泡“浮箱”  “浮箱”是以玻璃钢为原料制成的,内注入一定淡度的盐水和天然芳香剂。当老年人裸身浸入“浮箱”后即处于半浮半沉的状态。箱内关闭后,水温渐渐升高,香味愈来愈淡,健身者随即进入高质量的深度睡眠……“浮箱”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长
期刊
子女是否早已给您买了3G手机,拿到手机只会打电话发短信,别的什么也不会?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视频通话,还不花钱,省了电话费、短信费。六七十岁之人,玩起来其乐无穷!  手机视频通话方式有很多种,今天小编教您用最简单的方式——微信视频通话就能轻松搞定啦!  1、下载打开微信,添加好友;  2、点开想要视频通话的联系人,进入到聊天场景;  3、按一下聊天场景下方的加号,点开后,再点其中的视频通话按钮;  
期刊
我们长久地把眼光聚焦在四五月份的太平洋左岸,现在不妨注视太平洋右岸的岛国,看看五月的日本小城是怎样的旖旎风光。九州位于日本列岛的南端,佐贺县则位于九州北部,县内自然景观丰富,南部面临有明海,北部有脊振山系,其南则为一望无际的佐贺平野。春季(3—5月)是最佳旅游季节,原野与庭园点缀着妩媚的樱花,描绘出四季变化多端的姿态。大自然、瓷器、温泉等,在佐贺县能让人一饱眼福的东西太多了。  嬉野温泉  日本有
期刊
“世界突然敞开了,想走得更远”  “哪个的摩托车有问题,各人自报家门哈!”领头喊话的老人叫杨开智,他身着时尚的骑行服,是照母山摩托车俱乐部的队长,4年换了5辆摩托。  与摩托车结缘,还要从2008年说起。那一年,刚退休的杨开智和朋友准备去旅行,朋友提议“不坐火车和汽车,骑助力车去”。  “第一回骑车出游,是壮起胆子走,有些人还没敢给家里人说。”第一次骑车远行,穿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杨开智被沿途的风
期刊
什么是“筋”  骨周围的软组织是我们所说的“筋”,即筋膜、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由于症状并不明确,且较为复杂,常被人们忽视。尤其是损伤后的这段时间,治疗方法是否正确、治疗时机是否及时、锻炼方法是否得当,都直接关系到症状的缓解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及自身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人体皮肤、皮下深浅筋膜、肌肉、肌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