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g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卢卡契指出:“在劳动中形成的节奏是人的生理条件与最佳劳动效率的要求两者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劳动,欲求得最佳的教学收获,必须注重节奏的艺术。郭沫若曾说:“做艺术家的人就要在一切死的东西里面看出生命来,一切平板的东西里面看出节奏来。”教师要善于运用节奏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以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节奏调控的意义
  
  所谓节奏,就是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是指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思维、教学情感等因素进行调节控制,使课堂教学成为合乎教学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的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乃在于节奏。可见,节奏调控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多么重要!
  首先,节奏调控是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受人批评较多。虽然语文教学经过多次改革,但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序”状态。无序即无节奏。语文教师上课随意,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讲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看似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实则盲人瞎马,乱打乱撞,毫无章法。一节课下来,似乎什么都讲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讲,学生如在云里雾里一般,晕头转向,不知所以。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又怎能取得高效呢?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彻底解除无序这一“痼疾”之痛,就要在节奏调控上下功夫。
  其次,节奏调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许多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远大志向,运用赏识、激励等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我以为,这些远不如利用节奏调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得自然实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是有节奏的,学生学习的节奏是与学生的生理节奏相关联的。学生年纪小,心理承受力较脆弱,耐力较差。一堂课不允许教师一味紧张紧张再紧张。大脑的兴奋也是有时间性的,长期兴奋,大脑就自然要转为抑制了。但是一堂课也不能过于松弛。如果教学任务太轻,教学内容不饱满,教学进程如同蜗牛爬行,那么学生学习的劲头就没有了。长此以往,学生势必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节奏为着眼点,波浪式地推进教学,有波峰,有浪谷。波峰是教学的高潮,是教学力度的焦点,是引导学生要爬的坡度;浪谷是教学的间歇,是教学节奏的舒疏。教学力度显示之时,要调动学生全部注意力,让学生凝神思考,认真识记,深刻理解,消化吸收;力度之后,继以小小的舒疏,让学生神往默想,润神品味。如此波澜起伏,教学摇曳生姿,既给学生美的享受,又符合学生的心理节奏,使学生精神愉悦,乐此不疲的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利用节奏调控培养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节奏调控的技巧
  
  1.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节奏,使之起伏有致。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亦然。语文课堂教学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一堂课45分钟,要使教学曲折有致,尺水兴波,必须重视流程节奏的设计,使教学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层次性,波浪式地向前推进。这种流程节奏,反映着课堂教学各个层面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其内部机理可用下图表示。
  
  教师设计教学流程节奏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教学,设置教学氛围,组织教学高潮。教学节奏要有变化,宜因人因文因时因地而异,不能拘泥一法。韩军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流程节奏:导入、背诵《天堰河——我的保姆》——带领学生边读边诵,理解——质疑问难,推向高潮——学生背诵、结课。这样的节奏设计,使课堂教学起伏曲折,学生思维活跃妙语纷呈,效果极佳。
  
  2.合理分布教学的内容节奏,使之轻重有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流程是载体,而教学内容在各个流程中的分配,其轻重、难易、多少,也必须布局合理。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其在课堂教学呈现时有变化;或先易后难,或时轻时重,间隔有致,形成节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感受处于一种舒缓——紧张——舒缓的状态,既避免因长时间的面对疑难而过分紧张、造成疲劳,又不因内容过易、情绪松弛而分散注意力。我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是这样组织学生深读的:上课伊始,在词语和朗读检查之后先简洁提问: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提炼出词的主线: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评论历代风流人物——抒发诗人的宏伟抱负。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默读诗文,从作者描写的雪景中,挑一处你觉得最生动、最喜欢、感受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我做了学法指导,先找出句子,再找到关键词:先讲关键词的含义,再讲自己的体会、联想,最后作简单的总结,在准备时可以写点提纲。学生全神贯注,凝思深虑,课堂气氛也为之肃穆。少顷,我组织交流,学生无不跃跃欲试,企望一显身手。交流中,我相机点拨,学生自由补充,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泼生动。接着,我又提问:你认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哪里写得最生动呢?学生便又趣味盎然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重难点……这样难易、轻重交叉推进,学生便主动地深读了全词。可见,只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精心布局,形成轻重交替的节奏,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情趣。
  
  3.周密安排课堂教学的语言节奏,使之徐疾有情。
  人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是听觉,听觉对节奏有强烈的感受力。节奏作用于人的听觉,郭沫若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鼓舞的节奏;二是沉静的节奏。鼓舞的节奏强而有力,给人鼓舞。其特点有三:一是声音高昂;二是语句短促;三是语速较快。沉静的节奏长而舒缓,让人沉静。其特点也有三:一是声音较低;二是语句较长;三是语速较慢。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精要地讲述,让学生通过听来接受教育,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讲述语言的节奏,教师要进行周密安排,交替运用这两种节奏,使课堂教学跌宕生姿,让学生既受到科学的教育,又得到美的享受。杨舜山老师执教《安塞腰鼓》一课,对教学语言的节奏作了精心安排,真正做到了“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以其结课语言为例:“这节课大家的精彩表现,让我看到了你们的聪明、活泼、睿智。老师给你们一段节奏(板书:咚锵、咚咚咚咚、锵)让我们用拍桌子表示咚,击掌表示锵的方式再次忘情、发狠、没命地敲起这生命的鼓点,同学们,敲起来吧!让安塞腰鼓的响声响彻在我们上空,让这份激情永远伴随着我们。”这样的结尾如鼓点,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鼓励学生健康向上,激情飞扬,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4.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使之浓淡相宜。
  课堂不是无情物,教师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才能创造出情感相容、氛围浓郁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中教师情绪结构的基本图式有两种,即浓与淡。浓,指教师的感情强烈、激动,语言表述节奏较快;淡,指教师的感情比较平静、温和,语言表述节奏较慢。一堂课,教师的感情既不能慷慨激昂到底,也不能像晕疲道士念经那样让平淡占满课堂。于漪老师说:“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所变化,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因人发,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淡交替,课堂教学才有波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感情共鸣,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1.节奏调控要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节奏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使自己的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节奏相谐调。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节奏而节奏,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无视学生的存在,花费再大精力也是白搭。苏轼有首《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对我们理解教与学的关系很有启发。教师不仅要重视节奏设计,更要重视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改变。只有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合拍,师生才能共同弹奏出和谐的乐章来。
  
  2.节奏调控要遵循留有空白的基本要求。
  高明的丹青手作画,总要留有“空白”,让观众去欣赏、遐想,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填补“空白”,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舞台上演戏,“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让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去体会、琢磨,沉入意境,补充舞台的“空白”。音乐家演奏,扬扬抑抑,有时戛然而止,显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让听众去联想、想象,体会“无声之美”。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让读者在含蓄中去发现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文教学艺术如同其他艺术一样,在其节奏上同样要留有空白,弦不可绷得太紧,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盘马弯弓,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激励他们的首创精神。
其他文献
余秋雨先生在中央电视台上对那些参加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后进作文化素质点评时,众目睽暌之下,被观众现场指出念错别字。事后,余秋雨先生和此赛事文化考题的出题者陈斌做客新浪聊天,表示自己在“仁者乐山”的“乐”字上,发音没有错误。“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他认为汉字简化不仅要简化字体,还要简化异体字和异读字。余秋雨先生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当时知道“仁者乐山”的“乐”字书面音念“yāo”,“我在评点的
2019年第二个交易日,港股走势未有任何明朗,反之一度跌出25000心理关口,同时创出接近两个月低位,尽管周四恒指收市站稳25000点关口,但2019年首两个交易日,恒指累计下跌781点,大概下跌约3%。外围方面,由于苹果公司20年来首次下调盈利预测,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消费需求转弱的疑虑。资金避险情绪明显,避险货币之一的日元在周四早上一度急升接近4名;现货黄金价格在周四下午也一度上升接近0
虽然现在试行新教材,把阅读和写作分开,写作独立成编,自成体系,看似有序,实则仍难以操作。怎样把枯燥机械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操作,又能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减轻老师的批阅负担呢?怎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去搜集素材,思考社会人生,总结写法技巧呢?实际上,不是学生缺乏写作才能,没话可说,而是由于作文课完全成了课业负担,面目可憎。如果能够适当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效果
秀强股份300160   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吸收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公司筹划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通过发行股份与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某公司股权。   为促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自公司股票停牌以来,公司会同中介机构与被重组方进行了多次协商,就关键合作条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沟通,但最终未能就关键交易条款与标的公司达成一致。公司为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经慎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给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教材”,而且是“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任何课程的实施,又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为支撑。语文教师,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范读、诠释、评价、点拨、描述、分析等)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无比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性
张玉能,男,1943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196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美学家蒋孔阳,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94年评聘为教授,1999年任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1996-199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造型艺术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师从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奥托·安东尼亚·格拉夫教授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国民,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一听到“批判”,一看到“批判”这个字眼就格外紧张浑身不舒服,来不及辨别方向就自觉地站到了批判者的对面,哪怕对自己毫无危险。很多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语文老师为语文教育的确做出了的巨大的成绩,付出了的很多的汗水。我在语文课堂站了19年,对此深有感受。但这一成果是明摆着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决不能躺在收获的棉花团做着温柔幸福的梦
2002年之前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设置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因此,考生的得分率比较高。但是自从2002年以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翻译。这种变化,明显地提高了要求,加大了难度。  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几年这种题型的设置变化。2002年首次出现,分值为5分;2003年沿袭这一形式,分值仍为5分;2004年不仅沿袭这一形式,而且分值增加为8分;2005年
打开今年的高考语文湖南卷,一股清新自然之风扑面而来,一种亲切悦纳之感油然而生。分省命题三年以来,湖南高考语文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彰显个性,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湖南特色和风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试卷所具有的鲜明特色    1、语用题新颖而鲜活。  今年的高考语文湖南卷“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取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引进生活的源流活水,把对语用知识的考查放到鲜活的语言环境之
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5.4%  2020年1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20.6%,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7.7%,服务价格上涨1.5%。1月份CPI环比上涨1.4%。另外,1月份全国PPI同比上涨0.1%,环比持平;:YAk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O.2%。统计局解读称,CPI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