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光明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unhua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蒙古族人民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吸收中医、藏医等医学理论,并在蒙古特色地域、饮食、文化下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民族特色医学。蒙医药学中,外治法特色突出,可分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2个角度对蒙医外治法进行探讨,从药浴、外敷、吹药、含漱4个方面对蒙医药物外治法进行分析,从震脑术、灸法、针刺、刮痧、放血、整骨、腹罨、萨木那哈疗法8个方面对蒙医非药物外治法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蒙医外治法与中医外治法的异同,对蒙医外治法的发展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全球范围的滨海湿地退化和丧失,导致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威胁。关键区域的修复和管理已成为遏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滨海湿地保护策略大多试图与自然力对抗以克服环境压力实现保护目标,但最终效益有限。近年来研究人员和海岸带管理者意识到,利用基于生态过程和自然规律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 S)”可以帮助人类
学位
阿和栏杆银铅矿床位于西昆仑山腹地,麻扎-康西瓦缝合带,A1区Ⅳ号矿体赋存于F9断层与F13断层在延伸方向上交汇部位。据区内构造、岩浆、变质作用与矿区地质特征研究,初步判定该矿床大致经历热液期和表生期两个成矿阶段。详细为:首先,岩浆活动为铅锌(银)成矿提供物源和热源,构造提供成矿流体运移通道和矿体储存空间,形成先期银铅矿体。其次,变质作用叠加先期矿体,中温热液型银铅矿体得以定型。再次,区域构造作用使
期刊
广播电视转播台、通信基站、民航信标台等(下文统称高山台站)建筑物接地装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被社会普遍关注。其中高山台站防雷接地装置设置是系统防雷的重要部分,针对在高土壤电阻率地质敷设接地网,解决接地降阻成为最大难题。从新时期高山台站防雷接地建设的要求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高山台站接地降阻,提出一些科学合理和经济实用的办法。
期刊
为了解紫云英种植对洞庭湖西北部石灰性水稻土中锌形态转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理,以南县地区湖积物发育出来的紫潮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和冬闲处理对紫潮泥锌形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探讨冬种紫云英后不同形态锌在紫潮泥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略低;2个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紧结有机结合态锌含量,冬种紫云英处理的增幅更高;冬闲处理提高了
期刊
五味甘露药浴作为蒙医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外治疗法之一,治疗疾病种类较多,患者易接受。目前,五味甘露药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更年期关节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病与荨麻疹、银屑病、小儿湿疹等皮肤疾病中应用较多,并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对布鲁氏菌病、产后风、高血压等疾病也有治疗的报道,并得到较好的疗效。五味甘露药浴因操作简便、过程舒适,已越来越获得广大患者的青睐,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惠及更多患者。
期刊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热点。尝试研制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工具: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从指向教师教学内容的“学科整合程度”、指向教师教学过程的“问题情境分类”和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问题解决程度”三个维度来建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模型,为教师进行有依据、有效果、有意义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期刊
本文阐明了种子引发机制、植株形态及细胞渗透调节机制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详细介绍了盐碱胁迫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形态及生长、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概述了盐地碱蓬耐盐碱分子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叶片肉质化、离子转运与区域化、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保护酶的作用等生理响应,还有差异表达基因、关键基因等分子机制方面。研究认为,应注重研究盐地碱蓬在盐碱胁迫、水涝胁迫等交替、协同下产生的响
期刊
<正>为解决电网企业数字化能力开放平台成果质量不高、实用性不足、用户活跃度低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快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国网冀北电力通过对华为、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相关产品的对比研究,明确了数字化能力开放平台“企业级开放共享中心”的新定位,聚焦用户应用和运营支撑两大能力,构建高效的运营体系。
期刊
河南省处于华中地区,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河南中医药旅游发展迅速,但是存在整体发展片面、发展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此文对河南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为推动河南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分区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为了研究滴灌条件下盐地碱蓬的生长和移盐能力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在新疆喀什地区分别设置D1(10株/m~2)、D2(20株/m~2)、D3(30株/m~2)、D4(40株/m~2)、D5(50株/m~2)、D6(60株/m~2)共6种种植密度进行大田试验,以期通过控制种植密度调控盐地碱蓬株型,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盐地碱蓬的生长影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株高先增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