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星生自称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生儿子”——绘画,另一个是“养子”——唐卡。为了“养子”,他将“亲生儿子”卖了又卖,来养活唐卡这个“养子”。一个四川成者队,却执著地在西藏生活了35年;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画家,却疯狂地痴迷于西藏文化的研究。
松赞干布的鼻血
热贡多彩的画布上,
香巴拉胜境令人神往。
积累了功德的众生啊,
都会到达那个美好的地方!
唐卡的起源早已无从考证。相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女神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后来蔡巴万户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将此物作为核心装藏于此神像腹内。从此,这门奇特的绘画艺术就披上了宗教色彩的袈裟。
或是冠冕堂皇的菩萨或是面目狰狞的金刚,隐藏在被浓彩重墨掩盖下的花纹中中,针织、刺绣、缂丝和贴花,或是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问,珠联璧合,无可挑剔。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对于唐卡艺术家来说,画唐卡便是在炼修佛之心,炼崇善之心。吞云吐雾于佛面,气血不宁于己身,于佛不敬,于己不利。因此,他们作画之前须斋戒三日、沐浴更衣,酒色财气更是避而远之。绘制唐卡以教化为唯一宗旨,因此,唐卡的绘制受到不可亵渎的神圣法则——“神佛造像法”的严格限制,一代代画师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千篇一律地绘制,故绘制者从不在唐卡上署名,只在背面用朱砂写上经咒。
千百年的历史积淀赋予唐卡千百面的化身,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册每翻开一页都有一段意味深长的离奇故事,藏民族是一个信“万物皆有灵”的民族,三界之中的所有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可以成为被供奉的神灵从唐卡艺术中绽现出来。而神秘古老的藏医学专用的各种唐卡,将人体发育、人体脉络、疾病原因、治疗方法、药物应用等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藏族医学科学挂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
西藏收藏家协会主席、中国城义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家财万贯、身无分文”,对唐卡收藏的狂热级别无人能比,用几十年的时间收藏了几千件藏品,用一天的时间全部捐出去,然后坦然地继续自己孑然一身的收藏苦旅。
叶星生曾是位少年得志的画家,却唯独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文革”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唐卡和和古代藏经板,往当年“破四旧”的呐喊当中,各类扁牌、印经板、经书和唐卡竟成了烧饭川的燃料,叶星生只要见到四下无人,总试图从炉灶里掏出些“残渣余孽”。一天,他鼓址勇气向“柴堆”“进军”,却不料惊动了保管员,叶星生被“捉拿”了,惊慌之下说也实情,保管员听罢被感动了,一把扯下块唐卡,将几块经板与版画包了起来,并护送他顺利通过经常的长廊。有一次,他赴西藏鲁郎林场采风,搜集了不少针织唐卡,不想,回拉萨途中,吉普车方向盘失灵,从山顶翻下,醒来时发现同行的人已经满脸是血,自己却因被编织品包裹着而逃过一劫。就这样,叶星生凭着对藏文化的执著度过了40年的收藏苦旅。
1996年,“叶星生西藏民间艺术珍藏”大型展览开幕的第二天,突然来了批肩披袈裟的喇嘛,他们进入展厅后直奔在玻璃柜里陈列的一幅“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进行膜拜,并上香,献哈达原来这是拉萨色拉寺丢失了10年之久,一直在找寻的护法珍宝,那天他们闻讯起来,一是识别,二是供奉,三是感谢为他们保存这幅唐卡叶星生。为搞清此事,自治区专门组成工作小组进行调查。叶星生介绍说,这是他1993年底以65000元,分三次付款从一位康区商人手中收购的,素来视若珍宝,秘不示人。有一次,一位来自北京的房地产老板,要以65万元外加一套近300万元的别墅来换收这幅唐卡。这真让叶星生心动,因为他要讨老婆过日子,还想收藏更好的东西,于是在转上意向书上签了字,并收了2万元定金。可接连几天,他夜不能眠,即使睡着也昏昏沉沉,噩梦连连。叶星生感到这是“不祥之兆”,于是马上反悔,退还定金,并赔了对方5000元违约金。直到展览那天,他才知道。自己保住的是色拉寺的镇寺之宝。
2003年10月一个吉祥的时辰,捐赠活动在拉萨色拉寺吉扎仓广场举行,拉萨色拉、哲蚌、甘丹、大昭、小昭、下密院、苍玛寺等七大寺院的480位高僧,在隆重的的宗教仪式中,在法号鼓乐声中迎请丢失了10年之久的“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回归寺庙,同时还为叶星生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举行祈祷大法会,场面极其壮观和感人。因“叶星生对藏文化的杰出贡献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色拉寺特授予他“大乘州群则嘉措”法位和金印,这是西藏历史上首位汉族艺术家获此殊荣。
像《马头明王》一样,很多唐卡是藏传佛教寺院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布达拉宫白宫东大殿内的“照镜子”壁,描绘的是710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的历史。罗布林卡达旦米久颇章内的一幅“宴前认舅”,画的也是金城公主的故事:公主与藏王赤德祖赞联姻,生下王子,被藏王另一王妃抢走,公主十分悲伤,当王子周岁时,藏王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公主和大堂使者,王妃和重臣贵戚应邀参加,分列两旁就座,藏王将斟满美酒的金杯递给王子,王妃及其贵戚拿出各种珍玩,呼唤王子。而王子却将酒送到唐朝使者手中,扑入其怀说“我是汉人的外甥。”母子相聚,情景却人。布达拉宫红司喜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达赖朝见顺治图”记载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赴京”“觐见”“游乐”等各项活动和欢迎盛况。这些唐卡,生动地颂歌了藏汉民族间团结友好的历史。
西藏唐卡的故事内容,主要是依靠画面本身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的,在观赏其画面之前,一定要了解它的内在含意,这样你会发现每一幅优秀的唐卡,都有一股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强大力量,让你在欣赏过程中焕发无穷的乐趣。
收藏唐卡:判断真假与新旧
在收藏过程中,懂得去伪存真当然是最重要的。一幅唐卡的主体可能是由徒弟绘制,但像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装饰与法器等最见功力的地方大都由师傅绘制,购买时必须关;主这些细节。有的唐卡绘制完毕后会在表面打一层蜡,使外观与色彩更加光洁,手感光滑,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要对着阳光看,以此来鉴定蜡质层的完整性。
收藏唐卡有两大难点:一是判断真假,二是判断新旧。
鉴别真假唐卡主要看题材、内容、制作工艺、材料、画工等方面。大部分唐卡都挂在寺庙或家中,常年有香火熏染,形成自然的陈旧色,用干羊毛排笔或干棉球拂扫轻拭表面上的灰尘可见到颜色沉着自然,色泽均匀;而造旧的唐卡也采取烟熏、烟土涂抹造旧,但手感粗糙干涩,陈旧色不自然,色泽也不均匀。
其次是颜料的渗入度。旧唐卡可把颜料“吃”进去,而造旧的唐卡明显可看出颜料还只是“浮于表面”;旧唐卡的摩擦、折痕、剥落、腐蚀都非常自然,整体和谐,而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处理过的造旧唐卡明显生硬;旧唐卡的边角一般可能有破损、虫叮鼠咬,还可能有微小的虫卵。
至于画工方面,19世纪以前的唐卡风格朴素简单,而且由于颜料是纯天然矿物质,所以颜色强烈、厚重、生硬,色彩也不太丰富,多为红色、蓝色、黑色、金色、银色(即白色),人物的面部颜色偏黑(高原色);而19世纪以后受到汉风渲染、烘托、勾勒的影响,多使用晕染和24次明暗渲染等手法。当代也多用植物提取颜料,比较柔、平和。采用天然颜料画的唐卡比一般颜料的价值高,天然颜料指绿松石、珊瑚、玛瑙、黄金白银等,一般颜料指水彩颜料。出自寺庙和贵族家庭的唐卡价值比较高,鉴别方法是看工艺细致与否和是否天然颜料,出自贵族的唐卡卷轴的套筒是纯银的,唐卡包边是真丝锦缎,判断是否出自寺庙可检查寺庙印章。人物多少、精细程度也决定画工程度,重点要关注人物的脸型、眉毛、法器。而唐卡使用的布料,上面使用的宝石、金丝等,也影响其价值。因为大多数藏家无法判断唐卡是否名家、高僧绘作,就只能通过画工判断其价值。
松赞干布的鼻血
热贡多彩的画布上,
香巴拉胜境令人神往。
积累了功德的众生啊,
都会到达那个美好的地方!
唐卡的起源早已无从考证。相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女神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后来蔡巴万户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将此物作为核心装藏于此神像腹内。从此,这门奇特的绘画艺术就披上了宗教色彩的袈裟。
或是冠冕堂皇的菩萨或是面目狰狞的金刚,隐藏在被浓彩重墨掩盖下的花纹中中,针织、刺绣、缂丝和贴花,或是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问,珠联璧合,无可挑剔。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对于唐卡艺术家来说,画唐卡便是在炼修佛之心,炼崇善之心。吞云吐雾于佛面,气血不宁于己身,于佛不敬,于己不利。因此,他们作画之前须斋戒三日、沐浴更衣,酒色财气更是避而远之。绘制唐卡以教化为唯一宗旨,因此,唐卡的绘制受到不可亵渎的神圣法则——“神佛造像法”的严格限制,一代代画师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千篇一律地绘制,故绘制者从不在唐卡上署名,只在背面用朱砂写上经咒。
千百年的历史积淀赋予唐卡千百面的化身,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册每翻开一页都有一段意味深长的离奇故事,藏民族是一个信“万物皆有灵”的民族,三界之中的所有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可以成为被供奉的神灵从唐卡艺术中绽现出来。而神秘古老的藏医学专用的各种唐卡,将人体发育、人体脉络、疾病原因、治疗方法、药物应用等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藏族医学科学挂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
西藏收藏家协会主席、中国城义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家财万贯、身无分文”,对唐卡收藏的狂热级别无人能比,用几十年的时间收藏了几千件藏品,用一天的时间全部捐出去,然后坦然地继续自己孑然一身的收藏苦旅。
叶星生曾是位少年得志的画家,却唯独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文革”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唐卡和和古代藏经板,往当年“破四旧”的呐喊当中,各类扁牌、印经板、经书和唐卡竟成了烧饭川的燃料,叶星生只要见到四下无人,总试图从炉灶里掏出些“残渣余孽”。一天,他鼓址勇气向“柴堆”“进军”,却不料惊动了保管员,叶星生被“捉拿”了,惊慌之下说也实情,保管员听罢被感动了,一把扯下块唐卡,将几块经板与版画包了起来,并护送他顺利通过经常的长廊。有一次,他赴西藏鲁郎林场采风,搜集了不少针织唐卡,不想,回拉萨途中,吉普车方向盘失灵,从山顶翻下,醒来时发现同行的人已经满脸是血,自己却因被编织品包裹着而逃过一劫。就这样,叶星生凭着对藏文化的执著度过了40年的收藏苦旅。
1996年,“叶星生西藏民间艺术珍藏”大型展览开幕的第二天,突然来了批肩披袈裟的喇嘛,他们进入展厅后直奔在玻璃柜里陈列的一幅“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进行膜拜,并上香,献哈达原来这是拉萨色拉寺丢失了10年之久,一直在找寻的护法珍宝,那天他们闻讯起来,一是识别,二是供奉,三是感谢为他们保存这幅唐卡叶星生。为搞清此事,自治区专门组成工作小组进行调查。叶星生介绍说,这是他1993年底以65000元,分三次付款从一位康区商人手中收购的,素来视若珍宝,秘不示人。有一次,一位来自北京的房地产老板,要以65万元外加一套近300万元的别墅来换收这幅唐卡。这真让叶星生心动,因为他要讨老婆过日子,还想收藏更好的东西,于是在转上意向书上签了字,并收了2万元定金。可接连几天,他夜不能眠,即使睡着也昏昏沉沉,噩梦连连。叶星生感到这是“不祥之兆”,于是马上反悔,退还定金,并赔了对方5000元违约金。直到展览那天,他才知道。自己保住的是色拉寺的镇寺之宝。
2003年10月一个吉祥的时辰,捐赠活动在拉萨色拉寺吉扎仓广场举行,拉萨色拉、哲蚌、甘丹、大昭、小昭、下密院、苍玛寺等七大寺院的480位高僧,在隆重的的宗教仪式中,在法号鼓乐声中迎请丢失了10年之久的“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回归寺庙,同时还为叶星生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举行祈祷大法会,场面极其壮观和感人。因“叶星生对藏文化的杰出贡献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色拉寺特授予他“大乘州群则嘉措”法位和金印,这是西藏历史上首位汉族艺术家获此殊荣。
像《马头明王》一样,很多唐卡是藏传佛教寺院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布达拉宫白宫东大殿内的“照镜子”壁,描绘的是710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的历史。罗布林卡达旦米久颇章内的一幅“宴前认舅”,画的也是金城公主的故事:公主与藏王赤德祖赞联姻,生下王子,被藏王另一王妃抢走,公主十分悲伤,当王子周岁时,藏王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公主和大堂使者,王妃和重臣贵戚应邀参加,分列两旁就座,藏王将斟满美酒的金杯递给王子,王妃及其贵戚拿出各种珍玩,呼唤王子。而王子却将酒送到唐朝使者手中,扑入其怀说“我是汉人的外甥。”母子相聚,情景却人。布达拉宫红司喜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达赖朝见顺治图”记载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赴京”“觐见”“游乐”等各项活动和欢迎盛况。这些唐卡,生动地颂歌了藏汉民族间团结友好的历史。
西藏唐卡的故事内容,主要是依靠画面本身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的,在观赏其画面之前,一定要了解它的内在含意,这样你会发现每一幅优秀的唐卡,都有一股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强大力量,让你在欣赏过程中焕发无穷的乐趣。
收藏唐卡:判断真假与新旧
在收藏过程中,懂得去伪存真当然是最重要的。一幅唐卡的主体可能是由徒弟绘制,但像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装饰与法器等最见功力的地方大都由师傅绘制,购买时必须关;主这些细节。有的唐卡绘制完毕后会在表面打一层蜡,使外观与色彩更加光洁,手感光滑,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要对着阳光看,以此来鉴定蜡质层的完整性。
收藏唐卡有两大难点:一是判断真假,二是判断新旧。
鉴别真假唐卡主要看题材、内容、制作工艺、材料、画工等方面。大部分唐卡都挂在寺庙或家中,常年有香火熏染,形成自然的陈旧色,用干羊毛排笔或干棉球拂扫轻拭表面上的灰尘可见到颜色沉着自然,色泽均匀;而造旧的唐卡也采取烟熏、烟土涂抹造旧,但手感粗糙干涩,陈旧色不自然,色泽也不均匀。
其次是颜料的渗入度。旧唐卡可把颜料“吃”进去,而造旧的唐卡明显可看出颜料还只是“浮于表面”;旧唐卡的摩擦、折痕、剥落、腐蚀都非常自然,整体和谐,而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处理过的造旧唐卡明显生硬;旧唐卡的边角一般可能有破损、虫叮鼠咬,还可能有微小的虫卵。
至于画工方面,19世纪以前的唐卡风格朴素简单,而且由于颜料是纯天然矿物质,所以颜色强烈、厚重、生硬,色彩也不太丰富,多为红色、蓝色、黑色、金色、银色(即白色),人物的面部颜色偏黑(高原色);而19世纪以后受到汉风渲染、烘托、勾勒的影响,多使用晕染和24次明暗渲染等手法。当代也多用植物提取颜料,比较柔、平和。采用天然颜料画的唐卡比一般颜料的价值高,天然颜料指绿松石、珊瑚、玛瑙、黄金白银等,一般颜料指水彩颜料。出自寺庙和贵族家庭的唐卡价值比较高,鉴别方法是看工艺细致与否和是否天然颜料,出自贵族的唐卡卷轴的套筒是纯银的,唐卡包边是真丝锦缎,判断是否出自寺庙可检查寺庙印章。人物多少、精细程度也决定画工程度,重点要关注人物的脸型、眉毛、法器。而唐卡使用的布料,上面使用的宝石、金丝等,也影响其价值。因为大多数藏家无法判断唐卡是否名家、高僧绘作,就只能通过画工判断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