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力的遗传研究

来源 :遗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小麦幼胚培养周期内,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根芽原基的形成和幼苗再生等各个阶段都受遗传机制所控制。多数研究表明,小麦幼胚培养力是受少数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同时也存在一些修饰基因,并且许多控制幼胚培养力的基因位于染色体B上,而且第2、4、6部分同源染色体群对幼胚培养力的影响较大。小麦幼胚培养力也与细胞质因子有关,特定的核质组合与培养条件的互作对幼胚培养力有密切的关系。多数研究者注意到,小麦幼胚培养力可能与小麦Rht和D3等矮源基因(dwarfinggene)有关,并认为这类基因可能通过植物激素代谢
其他文献
试用遗传相关方法分析甘薯同一数量性状的亲子关系。结果表明,鲜薯重、干薯重在亲子间呈高度正相关,显示双亲加性效应对子代产量的主导作用;但组合近交系数和特殊配合力对子
用琼脂糖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法对222份维吾尔族人血浆进行了备解素B因子(Bf)遗传多态性检测,发现其Bf*S、F、S07、F065、F1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622,0.2680,0.0586,0.0090及0.
<正> 大豆植株叶片日灼色是极罕见的。我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通交84-962”(目前正参加省内区域试验),从1984年至1987年连续4年的观察发现:在鼓粒期,其叶片正面逐渐呈现紫红
人精子经已知的致断剂平阳霉素处理后与去透明带地鼠卵受精,继而制备人精子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平阳霉素20μg、40μg、60μg/ml各剂量组均诱发出了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畸
本实验对籼粳复交中偏籼偏粳不同组合类型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偏粳型染色体行为异常频率远高于偏籼型,经χ~2测验,两者的染色体异常行为在程度上呈极显著的差异。另外,
用含2%SDS,4%巯基乙醇的Tris缓冲液可提取水稻胚乳蛋白的95%以上。提取液适用于等电点聚焦电泳。对光敏核不育及正常育性农垦58水稻胚乳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发现不育系中有两
本文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葡萄育种,摸索出一套基因转移的工艺流程——用经改造过的Ti质粒作为载体,感染葡萄生长点碎片,获得基因转变体。
<正> 原发性夜盲是指仅有先天性夜盲而无眼底改变的一种遗传性眼病。Nettleship将本病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视力及眼底均正常,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又称Nougaret型
我们采用改进的空气干燥法和Ag-NORs显带技术,分析了分布于新疆的湖蛙(Rana ridibunda Pallas)的染色体组型、减数分裂及Ag-NORs。结果表明,湖蛙体细胞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
用~(60)Coγ线1.0—5.0Gy照射狗,比较照后12小时培养法和直接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培养法增加的速度和幅度明显高于直接法,经统计学分析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