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公共空间旅游景观开发研究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乡公共空间打造不仅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乡发展的全新思路和方针。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旅游理念与城乡景观设计完美结合,利用旅游业推动城乡景观建设,这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通州石港镇渔湾水乡景观规划为例,探讨城乡景观设计的新理念。
  关键词:城乡公共空间 景观特色 旅游开发
   一、开发城乡公共空间旅游的意义
  开发城乡公共空间旅游景观,对村庄保护及促进乡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旅游的需求在数量上出现持续强劲增长,且消费需求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游客已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方式,而乡村旅游发展已然成为一种特色旅游链产业。
  二、基于通州石港镇渔湾水乡的现状分析
  1.概况与背景
  通州区的石港渔湾水乡地处南通江南平原腹地,是南通自远古走向现代的“活化石”,现已打造成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南通市农家乐基地、江海生态旅游休闲基地。渔湾水乡位于该区域的核心位置,面积2万余平米,此处水网密布,河汊纵横,古树纵横,生态原始,自然条件优越,紧邻古镇石港,人文底蕴深厚。
  2.现状问题分析
  (1)本地植物与园林景观植物无法融合
  乡间小路两边为园林灌木,而河岸两边的乔木大都是自然生长,水生植物种类单一,荷塘内部水草丛生,植物栽植没有合理搭配,植物管护不到位。
  (2)游览线路不流畅
  景区陆路线路和水路线路不通畅,停车场与民宿区域距离较远,游客住宿不方便。部分景点缺少道路连接,大都是农田田埂,两岸景色无法近距离观赏。
  (3)缺乏基础配套景点设施
  景点附近缺少休息场所,没有公共设施,例如餐饮店、厕所、垃圾桶、景观灯等。
  (4)有人气,尚有消费不足
  景点经营方式主要以游船、農家乐为主,消费种类单一,大众,地域特点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旅游互动体验项目过少,游客来只是在场地游览一圈,很快就结束行程,景区无法留住游客。
  3.针对渔湾水乡的旅游开发策略
  渔湾景区旅游景点,存在的上述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笔者通过下述策略,旨在打造一处集亲子游乐、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景点。
  (1)宣传层面策略
  利用媒体明星效应,例如《爸爸去哪儿》、《妈妈是超人》等媒体活动,宣传当地的旅游。利用社会活动宣传,本地是书法之乡,校旅合作,让学生户外写生的场所。形成一处可以让学校、家庭参与的寓教于乐的场所。景区活动宣传,设置不同的主题,在景区设置表演场所,吸引人流。
  (2)景区建设层面措施
  绿色交通体系,复合式交通体系,打造生态、流畅的水陆交通。分别为长、短期游客提供多种旅游活动行程。世界级的绿色环保设施的应用,全国领先的环境管理。拥抱“互联网 +”,打造“智慧乡村”。融合高技术,不论是餐饮处还是住宿,还是娱乐设施上,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体验。
  (3)业态打造层面举措
  新型农民角色的转变,是让原来旧型的农民各司其职,即教育程度较高的担任管理人员和指导工作者,教育程度低的担任制捕鱼工人、农作工人和服务人员等。转变了他们的角色,也解决了旧型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的农村不再只是靠天吃饭的拼作,而是运用自己的特长产生出一系列的产业从而产生产业收益。对于游客来说,本地人的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让游客融入到这里的生活,体验当地的人文气息。开展运营模式,招商引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对游客种类及消费进行合理分析如表1所示,根据游客需求,丰富旅游景区的业态种类。丰富互动体验项目,尽量增长游客游玩时间,或者增加再次游玩的欲望。
  (4)特色互动体验层面
  石港渔湾作为一个渔村,“渔”文化底蕴丰厚,渔湾水乡内部设置了水上交易中心,让游人可以乘船进行农副产品、水产品等一系列交易;提供渔具,让游客可以进行钓鱼、捕鱼、捞鱼等一些趣味性活动;设置了专门的场地,让人们可以进行烹饪鱼的自助烧烤项目;有不同种鱼类的池塘,供游客赏鱼;并且可以体验撒渔网、划渔船、鸬鹚捕鱼的互动表演。在民宿区域,设有鱼干晾晒场,游客可以亲自制作并了解鱼干制作的工艺和过程,如图1所示。
  水稻鱼生态农田也是科普基地,游客不仅学到生态的耕种知识,还可以体验捕鱼、插秧、收割的农耕乐趣。
  游客通过游览、观赏民间手工艺作坊,能够了解、学习到一些民间最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也有机会亲自体验、尝试手工艺的乐趣,真正地融入乡间气氛,感受当地民间氛围。同时也可以购买到最真实的民间工艺品。
  三、通州石港镇渔湾水乡景观规划设计
  将新设计理念融合城乡多元素特点,融合场地特点,贯穿整个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规划组合的方法,通过对建筑、水域、绿化、艺术、环境等诸多元素的有机结合,布局规划。将旅游推广、人群游乐活动、特色业态与当地人文概念、地域特征相融合,将景区分为四大区,如图2所示。
  1.鱼米之乡度假区
  游客通过游船进入景区,大片花海映入眼帘,游客可以在垂钓园钓鱼、捉鱼、插鱼还可以在附近农家乐晒鱼、烧鱼。充分让游客体会捕鱼、吃鱼的乐趣。附近的农家乐、精品民宿、生态岛会所均可提供不同消费层次的住宿,均涵盖了景区独有的特色。
  2.农耕文化生态体验区
  该区域是稻田水面养鱼基地,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的排泄物增加泥土促进肥性,增加水稻收成。该区域还有手工坊,游客可以在手工老师的指导下,将农作物的秸秆或者树枝,重新利用,制作各种小工艺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增加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促进消费。
  3.农庄休闲服务区
  此区位于景区入口,建筑主要是利用当地材料搭配现代新型材料,运用现代构筑工艺塑造具当地气息的生态建筑。充分体现当地特色。
  4.旅游商品销售街区
  呼应本土文化,建筑形式用南通文艺之家的建筑风格,建成商业建筑群落。根据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商业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具有乡村韵味的旅游商品售卖区,在宣传本土特产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结语
  城乡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从旅游开发角度对城乡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实际设计应用,期望在促进城乡公共空间发展的同时,继承并发扬当地的特色文化,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何成军,李晓琴,曾诚.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9.
  [2]宋昊轩.海南全域旅游之特色城乡景观设计——以海南琼海市嘉积镇温泉村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7.
  [3]刘长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2019.
  注:本文系2018-2019年度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自筹项目),项目名称:连云港城乡公共空间景观的营造和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9LKT2051。
其他文献
【摘 要】 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之一,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资料的缺乏,使其在早期成为戏曲史研究领域“一个失去了的环节”。在王国维之后,钱南扬是较早投入南戏研究领域的学者。他以“乾嘉学派”经史之学的方法治曲,通过大量文献考证,在南戏的辑佚与考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南戏学科领域的奠基人。钱南扬之后,刘念兹以活态的方法研究南戏,从众多古老的地方戏中实地考察南戏遗存,并与历史文献
期刊
摘 要:舞蹈演员的职业转型,是从“专”走向“宽”的必然过程,是从专注职业发展到关注业态走向、从自我展现拓展到领域发展的视角变化。同时,这种走向宽泛的尝试也是挖掘个人潜能的过程,是舞蹈演员从精通单一表演技能向广泛涉猎多种艺术门类的拓展,考验的是个人艺术修养和学识的综合水平。本文将从舞蹈演员转型的原因、类型和基本思路等方面入手,对舞者职业转型的规划作出分析。  关键词:舞者 转型 舞蹈编导 舞蹈研究
期刊
【摘 要】 目前中国绘画史中的重要概念—“文人画”,并非中国本土固有概念,而是在日本生成发展的外来概念。本论中笔者将讨论“文人画”概念是如何于1920年传入中国,并被不断解释,最终发展为“国画”理想的过程与原因。具体来说,“文人画”一词是随着芬诺洛萨《东亚美术史纲》的部分章节于1920年7月至9月间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的翻译和发表而正式出现在中国绘画史语汇中的,陈师曾《文人画的价值》为针对芬诺洛萨
期刊
摘 要:文章在界定乡村产业空间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德清县下塘村产业空间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提出乡村产业空间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以及产业空间营造设计策略,构建集农耕体验、民居养老、乡村文创以及商业配套于一体的乡村空间结构。通过复合產业空间功能、营造产业文化场景、优化产教互动体验三大策略,以丰富公众参与方式,实现乡村产业空间的活化更新。  关键词:公众参与 乡村产业空间 空间营造  乡村产业空间是乡村公
期刊
摘 要:在当今青春怀旧电影及IP改编的热潮下,2016年播出的《七月与安生》仍旧独树一帜,摆脱了此类影片矫情、狗血、无病呻吟、脱离现实等饱受诟病的问题,因其精良的制作和多途径的有效营销方式取得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成绩,本文尝试在艺术管理学的视角下,从影片制作的内容品质和宣发两大方面分析影片《七月与安生》的营销之道。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 传播路径 内容品质 受众 粉丝  当下国产电影中,青春故
期刊
摘 要:小区聚落是台北市的骨骼,独具一格的小区文化似血脉涵养着当地人的文娱生活。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曾作为违章建筑一度面临全部拆除的危机,但通过将地域、人文、艺术三者有机融合,独创一种闹市“桃花源”的悠然恬静氛围。宝藏岩运用“艺术驻村”、“艺居共生”的方式保存传统聚落形制使居民直接参与聚落的艺术创作,并赋新传统推进文创开辟文化传播新途径。  关键词:传统聚落 艺居共生 台北市 宝藏岩   许多人
期刊
摘 要:泥塑作为中国古老民间技艺的一种,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此期间泥塑随着人口的迁移及朝代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泥塑艺术形式。不同时期泥塑的传播途径,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下,泥塑的传播方式、传播地域、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以“声色形动”的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在形式、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新媒体可以声容并茂的快速传播泥塑作品、制作工艺,同时也可以采用声像系统将逐渐消逝的泥塑文化以
期刊
摘 要:江都“可卷漆画”作为一种新形式,是对传统漆画的一种创新,部分摆脱了传统媒材的束缚之后,在形式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发现其与国画之间存在“似与不似”的相互关系,“似”指的是可卷漆画在形式、题材等方面对国画的借鉴;“不似”则是因为两者本是不同的两个画种。因此,所谓“创新”,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江都“可卷漆画” 国画 关系   一、何谓“可卷漆画”
期刊
摘 要:中国电影音乐自20世纪九十年代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涌现出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尤其是在电影音乐新音响创作方面,以赵季平的《霸王别姬》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部电影音乐创作中,赵季平将东方音乐元素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完美融合,产生一种复合式的新音响,给听众带来新奇的艺术审美体验。本文以影片中的新音响创作为例,从音高结构以及节奏与节拍等方面入手,进行概念归纳、特征梳理和技术分析,
期刊
摘 要:甘南是古朴神秘的藏传佛教的发祥地,以绚丽多姿的草原风貌、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全世界,也是众多艺术家长期创作和写生的“艺术圣地”。玛曲县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玛曲有独具特色的藏文化风情、宣侠父红色革命烈士纪念馆、格萨尔王发祥地、天下黄河第一弯、天然辽阔的草原文明等吸引中外艺术创作者和摄影家来玛曲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通过考察对玛曲写生资源素材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写生类型、适应的画种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