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抑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k19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Jerome Kagan提出行为抑制新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行为抑制是多种精神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社交焦虑、抑郁症、惊恐障碍等.所以对行为抑制的脑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最近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行为抑制的杏仁核-前额假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行为抑制有关以及基因研究发现G蛋白信号调节基因2,5-HT基因缺失会导致行为抑制的出现.本文综述了行为抑制的定义,行为抑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以及神经生物学、行为遗传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从而说明行为抑制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快乐感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观情绪体验[1],指正性情感体验胜过负性情感体验,是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情感评价指标[2].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状态与经济状况有关[3].另有研究表明,一定的社会支持将减少个体对压力事件严重性的感知,降低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减少负性情感[4].本研究将考察贫困大学生的情绪体验,与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比较,并探讨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高师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
产后抑郁是指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有报告认为,抑郁情绪与自主神经功能有关,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是一种与汗腺活动有关,并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表皮电位,临床上用于检测相关疾病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失常,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电生理指标.本研究对50例初产后妇女和48例已婚未生育健康妇女,分别进行了SSR测定和抑郁量表评定,以探讨产后妇女的抑郁情绪及自主神经状况。
目的研究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6例妇产科腹痛患者,其中249例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急腹症,比较腹部联合阴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