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65-01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形成包囊所致,是一种经口感染寄生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北、西北、华北和山东等地。脑囊虫病可引起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导致脑疝,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 2003-2008年在我院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69例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69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11岁~63岁,病史最长35年,最短5天。临床表现以头痛者最多见 55 例(79.7%);其中头痛伴呕吐者 28 例(40.6%),头痛伴癫痫者 15 例(21.7%);头晕者15例(21.7%);意识障碍者 8 例(11.6%)。患者均采用驱虫与杀虫药物保守治疗。
1 腰椎穿刺的护理
患者服用抗囊虫药物前应常规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力, 目的是了解脑脊液的压力,判断颅内高压及脑水肿情况,以决定在疗程中脱水剂和激素的应用及剂量。当颅内压力>200 mmH2O时,应先行降颅压处理。当颅内压力<200 mmH2O时,可开始服药。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做腰椎穿刺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告知患者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并指导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8 h,防止发生头痛、腰痛、脑疝等并发症。
2 服药的护理
抗囊虫药物应在半空腹时服用,一般于7:00、15:00、23:00各给一次药,待患者服药后再离开。为了降低毒副作用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必须严格按规定时间发药,注意服药的间隔时间要准确。杀虫反应主要发生在第一疗程,反映的强弱与脑内囊虫的数量、寄生部位、病灶新旧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关,以后随着病程的增加,杀虫反应逐渐减少至消失[1]。
3 饮食护理
保证机体营养摄入,给与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对于消化道反应较重者,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能量。嘱咐患者多进食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以通便药物,防止发生便秘,嘱患者勿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增高。
4 发热护理
服药期间如出现发热,应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如体温高于39℃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5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是最常见又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加剧、头胀、眼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提示颅内压增高,应立刻通知医生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降颅压处理,使用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时,护士须嚴密观察,防止空气栓塞及药液外漏。同时要限制液体入量,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过多输液会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加重脑水肿,故成人输液24小时不超过2000毫升为宜[2]。如颅内压急剧增高,甚至可导致脑疝,因此治疗过程中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动态变化。
6 癫痫发作的护理
6.1 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
脑囊虫病表现复杂多样,癫痫是最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常有不典型的先兆症状,如突然眩晕、头痛加剧、心悸、嗜睡、恐惧、心烦意乱、幻觉或局部肢体麻木、抽动等先兆症状。采取的措施是嘱病人立即卧床,并酌情给抗癫剂及脱水剂,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
6.2 对癫痫发作者的处理
一旦病人出现癫痫发作,要迅速松解衣裤,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设法使其张口,以防咬破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抽吸。并及时准确地给解痉及抗癫痫药物,脱水剂,预防和控制脑水肿。以癫痫大发作为首发症状者,即使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也应坚持口服抗癫痫药物1-2年,切忌突然减量或停药,以免癫痫再次发作[3]。
6.3 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
脑囊虫病患者常由于激动、忧郁、恐惧、疲劳、紧张、饮酒等不良因素诱发癫痫。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并给予临床指导,使患者掌握预防癫痫发作的常识,有规律地生活,保证睡眠,严禁烟酒,消除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
7 精神障碍的护理
精神障碍可以是脑囊虫病的本身症状,也可以作为治疗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我们应尊重患者人格,消除紧张情绪,精心照料患者,使其处于最佳康复状态。对处于兴奋状态的患者应尽力避免自伤或他伤行为,留陪护人员注意观察。对个别患者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防止患者或他人受到伤害。
8 心理护理
服药前应向患者交待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中的常见现象,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同时安慰关心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由于头痛、头晕、癫痫等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且脑囊虫病需要反复治疗,又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失望的心理。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耐心解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让患者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配合治疗并对治疗充满信心。
经过上述有效用药和综合性护理,本组患者除2例患者在治疗5个疗程后仍时有癫痫发作外,其余患者在3-4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在之后的随访中均无不良反应,治愈率达97.1%。
参考文献:
[1] 岳继娥,霍海英,杨淑芳等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杀虫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13(2):Ⅳ.
[2] 王坚.21例脑囊虫病的护理.当代护士2004,11:30.
[3] 费益君.脑囊虫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上海护理,2007,7(3):55.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形成包囊所致,是一种经口感染寄生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北、西北、华北和山东等地。脑囊虫病可引起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导致脑疝,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 2003-2008年在我院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69例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69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11岁~63岁,病史最长35年,最短5天。临床表现以头痛者最多见 55 例(79.7%);其中头痛伴呕吐者 28 例(40.6%),头痛伴癫痫者 15 例(21.7%);头晕者15例(21.7%);意识障碍者 8 例(11.6%)。患者均采用驱虫与杀虫药物保守治疗。
1 腰椎穿刺的护理
患者服用抗囊虫药物前应常规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力, 目的是了解脑脊液的压力,判断颅内高压及脑水肿情况,以决定在疗程中脱水剂和激素的应用及剂量。当颅内压力>200 mmH2O时,应先行降颅压处理。当颅内压力<200 mmH2O时,可开始服药。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做腰椎穿刺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告知患者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并指导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8 h,防止发生头痛、腰痛、脑疝等并发症。
2 服药的护理
抗囊虫药物应在半空腹时服用,一般于7:00、15:00、23:00各给一次药,待患者服药后再离开。为了降低毒副作用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必须严格按规定时间发药,注意服药的间隔时间要准确。杀虫反应主要发生在第一疗程,反映的强弱与脑内囊虫的数量、寄生部位、病灶新旧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关,以后随着病程的增加,杀虫反应逐渐减少至消失[1]。
3 饮食护理
保证机体营养摄入,给与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对于消化道反应较重者,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能量。嘱咐患者多进食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以通便药物,防止发生便秘,嘱患者勿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增高。
4 发热护理
服药期间如出现发热,应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如体温高于39℃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5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是最常见又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加剧、头胀、眼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提示颅内压增高,应立刻通知医生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降颅压处理,使用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时,护士须嚴密观察,防止空气栓塞及药液外漏。同时要限制液体入量,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过多输液会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加重脑水肿,故成人输液24小时不超过2000毫升为宜[2]。如颅内压急剧增高,甚至可导致脑疝,因此治疗过程中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动态变化。
6 癫痫发作的护理
6.1 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
脑囊虫病表现复杂多样,癫痫是最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常有不典型的先兆症状,如突然眩晕、头痛加剧、心悸、嗜睡、恐惧、心烦意乱、幻觉或局部肢体麻木、抽动等先兆症状。采取的措施是嘱病人立即卧床,并酌情给抗癫剂及脱水剂,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
6.2 对癫痫发作者的处理
一旦病人出现癫痫发作,要迅速松解衣裤,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设法使其张口,以防咬破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抽吸。并及时准确地给解痉及抗癫痫药物,脱水剂,预防和控制脑水肿。以癫痫大发作为首发症状者,即使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也应坚持口服抗癫痫药物1-2年,切忌突然减量或停药,以免癫痫再次发作[3]。
6.3 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
脑囊虫病患者常由于激动、忧郁、恐惧、疲劳、紧张、饮酒等不良因素诱发癫痫。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并给予临床指导,使患者掌握预防癫痫发作的常识,有规律地生活,保证睡眠,严禁烟酒,消除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
7 精神障碍的护理
精神障碍可以是脑囊虫病的本身症状,也可以作为治疗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我们应尊重患者人格,消除紧张情绪,精心照料患者,使其处于最佳康复状态。对处于兴奋状态的患者应尽力避免自伤或他伤行为,留陪护人员注意观察。对个别患者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防止患者或他人受到伤害。
8 心理护理
服药前应向患者交待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中的常见现象,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同时安慰关心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由于头痛、头晕、癫痫等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且脑囊虫病需要反复治疗,又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失望的心理。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耐心解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让患者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配合治疗并对治疗充满信心。
经过上述有效用药和综合性护理,本组患者除2例患者在治疗5个疗程后仍时有癫痫发作外,其余患者在3-4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在之后的随访中均无不良反应,治愈率达97.1%。
参考文献:
[1] 岳继娥,霍海英,杨淑芳等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杀虫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13(2):Ⅳ.
[2] 王坚.21例脑囊虫病的护理.当代护士2004,11:30.
[3] 费益君.脑囊虫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上海护理,2007,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