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取骨器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洛阳铲”式新型取骨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10月行自体髂骨移植术并获随访112例,其中男71例,女41例;年龄11~71岁,中位年龄42岁.四肢粉碎性骨折45例,骨不连47例,良性骨肿瘤20例.采用新型取骨法(A组)32例、三面皮质取骨法(B组)29例、内板取骨法(C组)15例、外板取骨法(D组)23例、环钻双面皮质取骨法(E组)13例.各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4、7、60d和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术后周围神经损伤、骨折、血肿、腹疝、髂嵴凹陷、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优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后1年慢性疼痛及髂嵴凹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6项并发症总例数明显少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取骨法是一种微创的取骨方法,具有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的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移位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8月-2009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固定钉和/或AO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桡骨头骨折35例.男28例,
木材在加工过程中,不断生成木材粉尘,对操作人员身体造成危害.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加工中木材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状况,阐述粉尘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临床表现,分析引起病灶的主
虐待肌肤有些人喜欢用脏指甲抓头,尤其是遇到某种难解之题或洗头时,使劲乱搔挠。殊不知,这种动作会损伤头皮,影响头发的生长。也有人喜欢在洗澡时,用浴巾使劲搓肌肤,其结果,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来快速检测木材的早期腐朽,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培训集样本建立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对未腐朽、白腐和褐腐三种类型的样本进行回判
目的 评价应用椎弓根系统经腰-髂间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6月-2009年6月,对21例29侧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系统经腰.髂间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治疗.男12例,女9
本文在浴比为1∶15,pH为10左右时,采用H2O2对已变色的柞木单板进行漂白.结果表明:难渗透的柞木单板通过对其进行预处理和改变漂白工艺,其漂白效果也大大增强.其中,对柞木单板
目的 总结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9例腘窝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 年龄24~53岁,平均35.2岁.交通事故伤5例
目的 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及人工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 2008年2月,共110例患者符
由山地松(PinusmontanaMill.)甲虫侵害的树木加工成的锯材,其重要的特征是边材发生由真菌导致的蓝变.为了研究扭叶松(PinuscontortaDougl.exLoud.)蓝变与非蓝变木材在强度性
会议
中国的中厚板生产技术将与钢铁的迅猛发展及下游产业的需求变化而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产品以高强专用特殊板为主,采用的技术是以TMCP和微合金化为主,辅之满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