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与非靶向超声造影对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靶向及非靶向超声造影与不同时期裸鼠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探讨两种造影对不同时期卵巢癌VM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14、21、28、35d和42d组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行非靶向与靶向超声造影检查,分析5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的差异性,应用CD31/PAS双染法检测移植瘤VM表达情况,分析两种造影参数与VM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制备卵巢癌移植瘤模型。非靶向与靶向造影相比:14、21、28d组峰值强度(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5组卵巢癌VM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4、21、28d组靶向PI与VM密度呈正相关(r=0.698、0.660、0.681,P<0.05),14、28d组靶向达峰时间(TTP)与VM密度呈负相关(r=-0.639、-0.742,P<0.05)。结论靶向超声造影对诊断卵巢癌VM具有更高的特异度,能更好地评价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为卵巢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三维扫描质量对输卵管超声造影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因不孕症准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低扫描质量、中扫描质量和高扫描质量,获取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