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再现三个“真实”

来源 :教材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xhyu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学科,有人曾说过,在优质课中展示最好的是语文课,展示最差的也是语文课。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就犹如那一枝独秀,花样翻新不断,各类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教学状况可谓甚为壮观。
  当大家都在揣摩如何教语文时,我们是否能从学生学的角度去看看,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如何关注学生的真实成长?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当以生为本,再现三个“真实”:以生为本,创设真实的自主;以生为本,组织真实的活动;以生为本,做真实的“明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更明确点说就是“信仰学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共同承担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其实,我们常讲到要“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的一切学习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开展,否则注定会失败。然而,时至今日,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仍有很多时候是老师独霸讲台,不理学生的反应,一味喋喋不休。“学生中心”不能体现,“因材施教”不能实行,“尊重差异”形同虚设。这样,不少教师最多关心的只有“优秀生”,其他都作陪衬。而最苦的,要数那些后进生了,宛如“坐文明监狱”。请看我与一位学生的对话:
  师:当课堂上教师提问时,你在想些什么?
  生:这个问题我不会,那就祈祷:快点啊,快点啊,谁会谁举手啊。
  师:要是老师提你回答,怎么办?
  生:不会啦,老师才不会那么傻呢!有人听课时,只要有同学回答就好了。有人举手了,有人回答了,我们跟着读读就没事了。
  可以说,出现此种情况就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教师的失败。那么,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那就是要了解学生,以生为本,再现真实的自主、真实的活动,做个真实的“明师”。
  因此,语文教师当有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勇敢地行走在其他教师前头,因为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最强的学科,也是最易于体现人性的学科。我们应抛弃短视心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每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他们积极、自信、幸福地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一、以生为本,体现真实的自主
  
  真实的语文学习,一定是让学习语文的人真正自主。而真正自主,首先表现为每一学习个体——学生独立的学习。什么是独立的学习?也就是几乎每一课堂都必须有学生自己的较多静思默想的时空。这样的时空,既然明确了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时空,作为学生学习组织和指导者的老师,就应该抱着让学生主动尝试学习的态度,带着对学生的信任走进课堂。
  品味百家讲坛,还是以展示教师为主的“讲堂”,“以教为主”一直统占着霸主的地位,“以学为主”只能成为心中的桃花源。为什么想转变就这样的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能不说,就是教师过度张扬自己的表现力,我们不可否认,众多的名师多是通过“讲”得优秀、“讲”得出彩而“名”起来的。但我们不可过于迷信语文老师那张能说会道、极善雄辩、挑动煽情的嘴,不可以自信地认为只有滔滔不绝地引导、创设和讲解才可以训练出学生语文的优秀,或者是以为没有自己感人的“张力”,别人又怎么发现和认识乃至钦服“鄙人”的才华(也确实有人正是以此来判断一个语文老师的水平和能力高低的)。但语文老师也应反躬自问,我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究竟是怎样学习和学好语文的呢?想想自己的成长史,有几位是光听、光记、不实践、不说话就成长起来的?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就应该更多提示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只有让学生彻底地融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语文生活中,在亲近、体验、感受和实践中,逐渐成长起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每一个人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们任何一个语文老师语文学习的成功也几乎没有例外。这与老师过度的“引导”成为主流和主体,实在是两回事。我想这种教师课堂上的“退位”并不是“无能”的表示,而更多的是教师魅力所在。导演应“导”在可导之处,“演”在必演之时。再看这种真实自主课堂中学生的状态,就如那海浪翻天中毅然劈波斩浪的勇敢海燕,又如在浪平沙细的海湾上的一叶扁舟轻帆卷,这种经历,这种尝试,这种自主虽不能说每次都会成功,但一定是有所收获。
  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找到了通往语文课堂精彩与成功的路——自主尝试,还课堂给孩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吗?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学,就是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再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就是保障每一个个体生命色彩的绽放,就是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因为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学,自己先悟,才可以使他们智慧得以增长,能力得以培养,人格得以提升,这才是真实的自主!
  
  二、以生为本,做好真实的活动
  
  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语文需要学生自己咀嚼,消化、吸收和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一对动态的矛盾结合体,教与学在动态的平衡中,学应该是占主体地位的,教是占主导地位的,学应该是外显的,教应该是内隐的。学生的真实活动,应该是他们的阅读、讨论,应该是他们的实际演练和学会教授他人。
  正如科学家们用实践和大量数据证明的“学习金字塔”: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却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所以,我们课堂上真实的活动不应该是效率最低的讲授方式(虽它仍旧是最流行的讲课方法)。给人的感受是枯燥无味,孩子很少有讲解自己想法或者是帮助别人的机会!老师很少组织互帮互助,很多人也认为帮助别人纯粹是浪费时间!但事实证明帮助别人的活动,自己是获益很大的。
  故而,面对教材文本,我们真实的活动不仅应该是多给学生自读默思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想像和思索的机会更多一些,让他们对于精彩的语段多读一些,读的方式再丰富一些,必背的就即时背诵出来,更应该让学生动手点评、互帮互助、交流研讨,让他们将自己的所得及时表述,及时交融,知识的积淀才会愈加深厚,还要让学生上黑板板演、实际演练,教授他人的机会更多一些,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岂能离开语言的实践和训练,授予他人知识的同时,自己就是更好的学习!
  
  三、以生为本,做个真实的明师
  
  我们曾将教师这样分类:自己都不知道,课堂上告诉学生的是错的,此不能为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学生,此为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的告诉学生,此为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的不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此为良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的理解,此乃高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的理解,而这种引导以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结果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此乃大师,这也是“明师”最佳的境界。明师之明,是明白、开明、明智。明白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变“由教而学”为“以学定教”;开明于让学生站在课堂的舞台上,变“唯师”为“唯生”;明智于教师只在学生学习的紧要处给予一些助力,变“抱他走”为“看他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一场从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主角”的双边活动,它展示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技艺,而是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说教不是教学,表演更不是教学。
  想一想那些舞台式课堂,教师表演欲炽烈,声情并茂,声嘶力竭,学生或随声附和、有口无心、懵懵懂懂、似梦非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在爱与奉献的旗帜下堂而皇之地霸占着课堂,还自我解嘲地说着“或许现在你们还不甚全懂我今天所讲的话,将来有一天你们会懂得的。”仔细想来,好像就是因为“教”得优秀,“讲”得出彩,“设计”得独特才能成为“名师”,似乎已经将小学语文的“说教”升级为“表演”,似乎已成为一道教育景观,再次反思这样的课堂,是有问题的吧?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淡忘了语文学科的体验性之本质,更多的老师恐怕还是灌输与管制的思想作祟,总想抱着孩子走,宁可嚼碎了喂养,也不愿放手培养孩子自己的觅食能力。
  老师,要先做“明师”,再做“名师”!我想说的是,“在21世纪,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盲目与学生竞岗,那就得下岗。”我们不是说教师得下岗,而是教师不能与学生去抢这个“岗”。也就是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素养、幽默以及情调,但是,教师是点燃学生的人,点燃后熊熊燃烧的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本身,优秀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讲课生动而是因为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表现出色。
  正如宋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认为:“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问处,同商量而已。”其实,细细品味这段话,我们就应该知道,学习的过程绝不是教师搀扶学生走,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已经是非常明了,那就是学生要靠自己学习,再产生疑问,然后教师充其量是个同行者、见证者、可以商量者,但同时也是个引路的人。只有教师引得到位,引得其当,引得科学,课堂才能真正精彩,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故此,在教学中,其实是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条是教师的引,一条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明线,教师的引就是暗线,教师的作用就在这条暗线中得到体现。
  教育说白了,其实就是方法和方向的问题,“如果方向错了,速度越快,那离正确的地方就越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的,方向确定好,只要是对的,是为了学生主动发展,那么利用方法去解决怎么走的问题就行啦!把这样高深的问题分解到一节语文课中,其实又是那么的简单。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创设真实的自主,让语文学习充满真实的成长气息;以生为本,还原课堂,组织真实的活动,让语文学习满载真实的生命活动;以生为本,掌握好讲的分寸,做真实的“明师”,让语文学习绽放真实的智慧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东山小学)
其他文献
课改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转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以定势思维全盘接受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将之具体理解为我们要从质的层面上将教师由演员升格为导演,全面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和选取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方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在这个形势下,杜郎口、洋思、东庐等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而在教改百花丛中,尤以杜郎口中学最为夺目。在一定意义上讲,杜郎口中
期刊
时下,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导致学生整天扎在作业堆里,不仅学生厌倦,连家长也反感。为了让学生不再厌倦作业,为了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负担,我在布置作业时,注重以人为本,彰显人文色彩。  1.节日期间送问候。中国的节日很多,时下也比较流行过节,在节日来临之际,不妨布置点这样的任务:元旦、春节、中秋节,合家欢乐时,给出门打工的亲人打一个电话或寄一张贺卡,送去你的思念;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为家中父
期刊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座谈的方法获取研究资料,以1980年—2000年出生为代表的“80后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为了更好地展现我市青少年信仰的情况,作为调查的补充,我们还在市直和区县各选择一所学校进行了座谈。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200份,回收3085份。调查范围包括本市在校大中专生、初高中生、小学生。男女构成为:男1438人,占46.61%;女1632人,占52.9%;未标记性别为15人,占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特定的问题入手,用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学习活动。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认同,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关照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
期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Th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这是流传在哈佛大学师生中的一句名言。其含义是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重视“提出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
期刊
“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大家墨客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于漪老师的一席话,真挚而中肯地告诫我们,“本真”是文章的生命与灵魂。中学生要想创作出真正的“美文”,其真我与真情便成为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灵魂,故而,中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应该在回归本色、写出真意的“灵魂”之处下足功夫。  意欲使中学生的作品回归本色、写出真意,应当从以下3个主要方面做出
期刊
有班主任经历的教师都很清楚,学校班级管理中,平行班的班级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平行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最主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对比较差,究其原因,其实是这些学生的规则意识差。    一、规则和规则意识    何谓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的约定。遵守规则是个体的人要立
期刊
“记得去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系着我的梦幻你的童心;今年三月三,我在你的邮箱留言,明年的三月三呢?彩云会把我的祝福带给你”。  我品味这梦幻般的“留言”,感慨万千,这是我历任班主任影响最深的九(1)班学生,全班48人,在班序上只能排在第三,全班成员一度因此而感到“羞于见人”。然而时隔不久,这个班的学生就把头高高“扬”了起来,并且发展到“一提起(1)班,我的腰板儿直”:“真的当上(1)班的一员,仿
期刊
水火箭作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之研究性学习经久不衰,它适合不同学段的人群,从小学到大学都适合。水火箭除了其趣味性、观赏性以外,还蕴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    一、用水火箭引入物理概念    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目前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症结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没有搞好。在某些物理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水火箭,对高度浓缩
期刊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数学教材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政策,各种版本的教材围绕课程标准展开,各具特色、个性,也各具优劣。四川教育专家查有梁教授认为: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他的观点与笔者不谋而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比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版本中的生长点、难点的处理、习题设置等,从而选取最适合本班学生学、利于教师导的教、学法,达到整合教材资源的目的。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