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SF受体和EPO受体胞内区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功能的比较研究

来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01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造血因子受体胞内区结合蛋白的可行性.方法利用RT-PCR从小鼠NFS-60和BET-2细胞中扩增G-CSF受体和EPO受体胞内区全长序列,并连接至酵母表达载体pGBKT7,转化酵母菌株AH109,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进一步用β-半乳糖苷酶方法检测蛋白转录激活活性.结果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G-CSF受体和EPO受体在酵母细胞中均可以正常表达.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结果发现,G-CSF受体在酵母细胞中不呈现转录激活功能,然而EPO受体则出现转录激活功能.结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造血因子受体胞内区结合蛋白可适用G-CSF受体研究,但不适用EPO受体,该筛选蛋白的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造血因子受体.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肿瘤细胞全细胞裂解液的方法。方法:将肿瘤细胞裂解样品用初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先对二维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和重现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72例患者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和氯雷他定组 ,两组给药方法相同 ,口服 10mg/d ,连续服药 14d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mRNA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雄性Wistar大鼠57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n=15);缺血再灌注组(ISC组,n=21)
目的 通过热点突变法对一株人源抗TNF-α ScFv进行体外亲和力成熟.方法根据体内抗体亲和力成熟时V基因体细胞突变的热点,设计引物进行多步重叠PCR,在本株ScFv的H-CDR3和L-CDR3热点部位引入随机突变,构建噬菌体抗体库,采用硫氰酸盐洗脱法对抗体库进行筛选,对选出的克隆测定其相对亲和力,并进一步将4株转换表达成为可溶性Fab,以非竞争ELISA法测定其亲和常数.结果构建了库容为1.8×
目的 探讨H .pylori对HepG2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H .pylori与HepG2共同培养 1、3、6、12和2 4h ,采用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作用时相细胞的c -fosmRNA
目的 探讨磁场治疗对实验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一:50只大耳白兔被钩破大脑中动脉以建立脑出血模型.用CT扫描和解剖的方法观察脑出血的情况.实验二:4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0.4 T组、0.8 T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每只白兔均采用实验一的方法建成脑出血模型.磁疗前CT扫描观察出血情况,磁疗后CT扫描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实验一:50只大耳白兔大脑中动脉钩破术后均出现对侧后下肢无力,肌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在AMI治疗中至关重要。梗死相关动脉持续闭塞的患者 ,容易发生心脏进行性扩大和心功能减退。但由于
目的 评价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双盲),观察行LASIK治疗的100例(200眼)患者,根据术后用药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0眼.其中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典必殊滴眼液一周,对照组使用0.1%氟美童滴眼液一月及托百士滴眼液一周,两组患者除术后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同外,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用药均相同;为不掩盖症状,术后均不使用人工泪液.观察指标包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即因颈部其他疾患而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就诊来作CT的受检者的下颌骨和舌骨在CT图像上各径线长度及两骨骨体夹角角度,及其与颈椎的关系和舌水平后上气腔的截面积,确定其国人CT正常值并推荐其临床应用.方法在68例正常人颌面、喉颈部CT检查个例的轴面图像上,对下颌骨设定A、B、C 3条径线及α1角:A为下颌骨两游离端内缘间的距离;B为下颌骨体内缘至A线的距离;C为A
目的 探讨易瑞莎(IRESSA)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H22肝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口服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顺铂d1-5组、顺铂d6-10组、易瑞莎组、易瑞莎+顺铂先合用组、易瑞莎+顺铂后合用组.易瑞莎用量为100 mg/kg体重,每日灌胃1次,共10 d(d1-10).顺铂用量为1.2 mg/kg体重,每日腹腔内注射1次,共5 d(d1-5或d6-10).检测肿瘤生长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