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Tcm-DTPA SPECT/CT眼眶显像评价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性:与临床活动性评分及MRI的对比分析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SPECT/CT眼眶显像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活动性判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临床诊断为TAO的33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45.36±13.44)岁]的66个眼眶的99Tcm-DTPA SPECT/CT图像、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及其中21例患者(42个眼眶)的MRI图像。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眼眶与枕部区域的摄取比值(UR);用肉眼观察法分别判定SPECT/CT及MRI图像的每条眼外肌的活动性,并根据MRI处于活动期眼外肌的数量给每个眼眶进行CAS评分,≥3分判定为活动期,<3分为非活动期。活动期与非活动期TAO之间的UR比较采用t检验;UR与CAS评分、MR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PECT/CT与MRI判断眼外肌活动性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PECT/CT诊断效能。

结果

① 66个眼眶的CAS评分与UR呈中度相关(r=0.441,P=0.000);非活动期TAO的UR (1.20±0.58)低于活动期的UR (1.56±0.5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6,P=0.016 )。ROC曲线下面积为0.679,区分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UR阈值为1.20,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55.6%。② 42个眼眶的MRI评分与UR呈显著相关(r=0.515,P=0.000),非活动期TAO的UR (1.00±0.60)低于活动期的UR (1.72±0.4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8,P=0.000)。③ 99Tcm-DTPA SPECT/CT与MRI对42个眼眶共168条眼外肌的活动性判断呈中度一致性(kappa=0.569,P=0.000)。

结论

99Tcm-DTPA SPECT/CT眼眶显像是判断TAO活动性较为可靠及客观的影像学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 (CA125)、糖链抗原125 (CA153)和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烟台市烟台山区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57.6±7.4)岁,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诸多的因素。乏氧是实体肿瘤微环境的显著特征之一,乏氧微环境可导致肿瘤的适应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并产生耐药性。研究发现,外泌体是介导肿瘤生物学过程的重要因子,而乏氧环境下产生的外泌体在某些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因而,研究乏氧环境下外泌体对了解肿瘤的发展进程,控制肿瘤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简单概述了外泌体在肿瘤乏氧微环境中的作用,以期为肿瘤生物学的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指稳定性差及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急性心脑血管缺血事件主要是由易损斑块的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与头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常同时发生,一些炎症因子在发病早期即可在外周血中被检测到。诊断易损斑块的临床手段有很多,笔者就冠状动脉、头颈部血管粥样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国际预后指标(NCCN-IPI)对治疗结束后18F-FDG PET/CT评价为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分层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6~8周期R-CHOP类方案化疗后,并经18F-FDG PET/CT评价为阴性的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51岁(16~81岁)。采用NCC
放疗和化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治疗后疗效评价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用于评价疗效的影像学技术仅基于形态学的变化,不能早期准确地反应肿瘤大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子影像学技术PET/CT能够使用不同类型的显像剂,分别从代谢、增殖、乏氧、凋亡等方面早期评价治疗后反应,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就多种PET/CT显像剂在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
目的评估住院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体内残留辐射剂量达到出院要求的时间,以及患者所住病房和用具的辐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术后131I住院治疗的DTC患者143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97例,年龄(37.6±12.4)岁。按给药剂量分为3.70、5.55和7.40 GBq 3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1、51、41例。患者在服用13
规范化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测量诊断报告在骨骼健康诊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在参考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官方立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密度测量与骨质疏松症诊断专家委员会形成了DXA骨密度测量的诊断报告书写的共识,以期使DXA诊断报告能准确地反映DXA的重要临床价值,并更好地发挥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指体内无法抑制的醛固酮高分泌,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PA分为单侧和双侧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过多,两者的治疗方式存在本质差异,前者多采用手术治疗,而后者多采用药物治疗,如何早期分型对下一步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核素显像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它们以分子探针、功能显像及无创性
目的分析安庆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131I规范化治疗过程及现状,评价DTC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219例DTC患者[男性48例、女性171例,年龄22~68 (44.6±5.4)岁],观察131I治疗(所有患者行131I治疗前均停服左旋甲状腺素3~4周,无碘饮食,经过检查排除131I治疗禁忌后给予DTC个体化剂量口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