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斗士——史沫特莱(上)

来源 :连环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892年2月23日,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奥斯古德镇,一个具有印第安血统的矿工之家。由于家境贫困,她小小年纪就卖过报纸,当过侍女、烟厂工人、推销员……艰难地、时断时续地坚持着学业。
  2 1903年至1904年,美国煤矿工人大罢工,这在年少的史沫特菜心中埋下了激进的种子。1910年,史沫特莱加入了印度工人党,积极投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二十岁那年,史沫特莱与具有反压迫新思想的青年厄内斯特结婚了。3他们的婚姻仅维持了三年,就因政治见解不同而友好分手。1917年,她只身来到纽约,在《纽约呼声报》任职,投身于政治斗争。次年3月,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被当局以煽动反抗英国统治的叛乱罪而被捕入狱六个月。
  4 1919年起,她侨居柏林,与印度革命领导人维伦德拉纳什相爱,度过了八年动荡的同居生活。期间,她结识了共产国际联络部欧洲区领导人、苏联军事情报组织的重要人物安布拉莫夫等人,成为共产国际的一员。
  5 結束了浪迹天涯的日子后,她回到美国,却又因间谍嫌疑的罪名被抓进监狱。家人不仅没有给予她关怀,还与她脱离了亲属关系。世态炎凉使她淡漠了血缘、亲情、祖国的概念,产生了不分国家与种族的模糊的世界意识。
  6 作为一位美国记者和作家,她在三十七岁那年写出了她最为优秀,也是最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女儿》。同年,她来到莫斯科,结识了日后成为苏联王牌间谍的佐尔格。
  7 1928年,她受聘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驻远东特派记者。在中国东北地区采访调查时,她撰写了一系列揭露日本在满洲的武力威胁,指出日本必将侵略中国、占领东北的文章,引起了伪满当局的不满,被驱逐出哈尔滨。
  8 史沫特莱离开哈尔滨来到上海。当时正值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实行白色恐怖统治的第二年。由于她发表了一系列有真知灼见、有明显抗日情绪的文章,中英两国的警察都盯上了她,对她进行秘密跟踪。
  9 1930年,佐尔格来到上海,筹划建立远东情报网。他找到史沫特莱。史沫特莱以自己对中国社会的了解,给佐尔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但把自己所有的中国朋友介绍给佐尔格,还帮助他从中挑选情报人员。
  10 同年5月,史沫特莱为实地考察广东缫丝业和缫丝女工的情况,与去广州开展工作的佐尔格同行南下。在广州,她通过翻译家董秋斯夫妇,联系上了中共党员方文。在方文的帮助下,佐尔格很快就在广州建立了他的情报网。
  11 当史沫特莱从缫丝工业中心南海、顺德、三水一带考察后重返广州,刚踏进旅馆,国民党广州市警察局的人就找上了门。他们称史沫特莱是一名持美国假护照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收走了她的美国护照,要驱逐她出境。
  12 警察的依据是上海租界英国警务局认定,史沫特莱在英国曾与印度革命领袖维伦德拉纳什结婚,已成为英国公民,其次她是于1928年底从苏联进入中国东北的,因而断定她负有苏联的特殊使命。
  13 史沫特莱向警察解释说:维伦已有一个当天主教修女的妻子,她与维伦只是同居;她由苏联来中国也仅仅是路过。但警察们对她的说明丝毫不感兴趣。她一下意识到,他们的目的不在于弄清事实,而在于把她赶出中国。
  14 失去护照即意味着失去人身自由。对于上海英国警务局莫须有的指控和广州警察局的所作所为,史沫特莱十分愤慨。她设法找到了德国驻广州总领事和美国驻广州总领事,要求他们出面干预。
  15 她要求美国总领事查证她的美国公民资格。总领事一口答应,但要她开一份她熟悉的中国友人名单。史沫特莱断然拒绝了,明确告诉他:“我以记者的身份这样做是不道德的,你以领事的身份这样要求也是不道德的。”
  16 史沫特莱被软禁了起来。警察成天盯在她下榻处附近,还随意出入她的住处。她上街,他们就跟着,招得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在后面窃窃私语瞧热闹。史沫特莱十分郁闷,为摆脱困境,她又回到上海。
  17 根据国际新闻法,史沫特莱可以保存各种违禁文件,她的身份又能和中外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因此,佐尔格的重要文件都存在她家,重要会议也都在她法租界霞飞路的家里召开。她还担任了佐尔格与小组成员的联系人。
  18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弥漫着白色恐怖。1931年6月,共产国际驻中国负责人牛兰夫妇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家里被捕。史沫特莱受共产国际之托致信宋庆龄,请求孙夫人在百忙中给她五分钟谈话时间,商量营救的办法。
  19 宋庆龄也正为此事寝食不安,读到这封虽然简短,但语言讲究、用词优美的英文信件,顿生好感。她立即给史沫特莱回信,答应接见她。1931年8月24日,史沫特莱走进了宋庆龄在莫利爱路29号的寓所。
  20 史沫特莱比宋庆龄大几岁,想不到她们竟一见如故,像姐妹一样。史沫特莱握住宋庆龄那只绵软的手,情不自禁地用英语说道:“敬爱的孙夫人,您不愧为东方最伟大的女性,能见到您,是我莫大的荣幸。”
  21 宋庆龄答应出面营救。她以个人名义发表声明,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要求释放牛兰夫妇。她还于次年7月,和杨杏佛、斯诺、伊罗生等三十二人组成“牛兰夫妇上海营救委员会”,自己任主席,史沫特莱任书记。
  22 在一系列的斗争中,宋庆龄不仅与史沫特莱结下了友谊,还邀请史沫特莱担任自己的英文秘书。由于宋庆龄频繁营救革命志士,国民党恼羞成怒,出于安全考虑,史沫特莱又肩负起保卫宋庆龄安危的重任。
  23 这年初秋的一天,宋庆龄参加完一个聚会,与史沫特莱一起乘坐出租车回家。行车途中,马路中央突然蹿出两个衣衫破烂的男人,一边厮打一边向车前扑来。司机一再鸣喇叭警示无效,只好停车。
  24 后座的宋庆龄皱了皱眉,用英语对史沫特莱说:“看,这两个小商贩又在争抢生意了。”史沫特莱感觉不对,按住了宋庆龄说:“夫人你别动,我看这两人贼眉鼠眼的,不像小商贩。”说着,便推开车门跳了下去。   25 史沫特莱双腳刚落地,那两个男人便一齐扑了上来,一个假装往她身后躲,一个竟挥拳朝她脸部打过去。史茉特莱早有准备,闪身躲过了迎面击来的拳头,同时双手叉腰,严严地堵在汽车门前。
  26 两个男人冲她喊:“我们打架,关你这个洋婆子什么事?”史沫特莱一声冷笑,挥动颀长的双臂,一边左遮右挡,引开两个男人的视线,阻挡他们进一步的行动,一边用汉语对司机大喊道:“快开车!”
  27 司机见两人向汽车扑来,这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冲着车上的孙夫人来的!他急忙踩动油门,把车开了出去。两人见袭击宋庆龄不成,恼怒地挥掌抡拳,一齐冲向史沫特莱。史沫特莱眼明手快,迅速防卫。
  28 这时站在一边的几个同伙也围了上来,他们不干不净地叫骂着,要教训史沫特莱。史沫特莱迅速从身上摸出一只哨子猛吹,两个法国武装警察骑着高头大马闻声跑来。那伙人吓得顿作乌兽散。
  29 1933年5月13日,史沫特莱与鲁迅等人陪同宋庆龄及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员赴德国驻上海领事馆,递交了《为德国法西斯压迫民权、摧残文化的抗议书》,强烈谴责德国法西斯镇压工人,迫害犹太人,逮捕知识分子。
  30 但在第二天,国民党蓝衣社特务却在上海绑架了左翼著名女作家丁玲,并秘密押赴南京。史沫特莱即刻向外文报刊披露了此消息。中共地下党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及鲁迅等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
  31 出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国民党当局未敢轻易杀害丁玲,将她关在南京。史沫特莱赶到鲁迅家,请鲁迅帮助营救。但国民党无视进步人士的呼吁,不肯释放丁玲。
  32 此前,佐尔格为营救共产国际驻上海负责人牛兰夫妇,动用了情报网络与国民党特务机构高层接触。之后,苏联情报部门担心远东情报网暴露,将佐尔格等人全部召回国内。史沫特莱也在1933年5月回到莫斯科。
  33 共产国际认为史沫特莱虽然政治上不够成熟,但人可靠,又是美国人,不会被驱逐出境,决定调她回上海任《中国论坛》主编。10月23日,她乘“柯立芝总统号”邮轮从旧金山回到上海,因病在上海疗养院接受治疗。
  34 1935年2月,史沫特莱去北京小住。警察在搜查一所房子时发现了史沫特莱的工作计划,导致三四十位同志被捕。共产国际认为是史沫特莱太过活跃,导致了中共地下党暴露。宋庆龄也对她的随性感到不满。
  35 第二年,史沫特莱在创办反帝抗日刊物《中国呼声》期间,与共产国际派来的美共代表格兰尼奇夫妇产生分歧。王明得知后,警告上海的中外地下工作者,要避免与史沫特莱接触,并再次要求她返回苏联。
  36 史沫特莱拒绝离开中国。1936年冬,她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来到西安。为了对她入陕一事保密,安排她避居临潼,以免招致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警觉,连她所需要的面包都是派专人由西安定期送来。
  37 丁玲被关押在南京,饱受了长达三年的折磨后终获自由,由地下党安排经西安前往陕北。她在西安停留等待时,暂住在一位同情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奥地利牙科医生家中。
  38 史沫特莱和刚从保安采访返回的斯诺来牙医家做客。史沫特莱看到丁玲,一下抱住了她。斯诺拿出从保安拍摄的红军、红小鬼照片给大家看。四个人兴奋地用英语、德语、中文三种不同语言悄悄唱起了《国际歌》。
  39 1936年12月12日,驻守西安的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和张学良秘密会谈获得成功,希望能有同情进步事业的外国记者对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
  40 张学良专门接见了史沫特莱,向她说明这次事变的意义,委托她主持对外英语广播,报道西安事变真相,并为她提供一切方便。史沫特莱很愿意承担这样的任务。为了安全,英语电台设在张学良的司令部。
  41 史沫特莱以一个见证人身份,每晚用英语向世界进行广播40分钟。在广播中,她概述当天西安事态的发展,播报访问西北政界人物、红军代表、救亡领袖的报道,以及有关西北动态的文章。
  42 由于国民政府封锁消息,史沫特莱向西方新闻媒体的通报,成了当时唯一的英文新闻来源,因此她声名大噪。但由于她擅自发表蒋介石与周恩来签订的密约中蒋介石所作承诺的部分,而受到共产国际的严厉批评。(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快要冻僵凝结的身体和心境,遇上他的眼神,也会开始融化和柔软。  深知爱情的无望,所以,有时,宁愿为一个不知来处、永不能实现的诱惑而心动。    一    是第一次看到一个那样的男人。脱离了青涩,却又不及沾染尘土与世故,眉眼与轮廓也没有一丝凌乱与松懈。但是他却有隐约的忧郁,忧郁里还有一点纯粹冷静的邪。他看见那深重靡腐的宫里,又迎娶了一个花样的女子。那女子,貌美,却粗浅无知,是最好的调情对象。只调情,
期刊
大家好,我叫杨沛铮,现在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读四年级。我从上幼儿园时开始学画画儿,那时我就喜欢上了绘画!平时的我,一有时间就喜欢拿起笔随手画画。绘画带给我很多欢乐,看着画作逐渐完成,会有一种成就感。我觉得绘画是人们交流情感的桥梁,我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和看到它的人交流喜怒哀乐!  1 小老虎早就想来北京游玩了,这次他坐着“复兴号”来到了北京,东看看,西看看,感觉一切事物都很新奇。  2 小
期刊
在钢笔和铅笔尚未被发明出来的年代,文房四宝对一些人来说和布帛、菽粟、水火一样是生活所需。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历朝历代曾出现过许多歌颂、赞美和论述端砚的诗文,而且在民间还广泛流传不少传说,更给端砚增加了神秘感。  1 唐貞观年间,广东端州有一个穷秀才叫阿端,上山砍柴、进城卖柴,手不离书。人们叫
期刊
神荼、郁垒的记载首见于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本期“故事汇”让我们来看一下“门神”神荼、郁垒的由来吧。  1 据《山海经》记载: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仙山,名
期刊
《曹操與杨修》的故事发生于三国群雄割据时,正是历史上各位雄主争相延揽人才、为其所用的时期。曹操与杨修,一有雄才大志,一有军事良谋,两人结合于三国争雄的乱世,本可大有所为,但由于二人的性格差异及所处地位的原因,两人从相识相知到互生龃龉,最后竟然发展到势同水火,各自落得个令后人无限惋惜的结局。  本期“课本绘”作品节选自“中国连环画小学生读库”丛书。该套丛书由连环画出版社推出,目的是为全面配合小学学科
期刊
1 “面人雷”是古城火车站候车广场上的一个小摊主,在那里捏面人将近一年了。他操着北方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一双鹰眼。  2 他的行头很简单: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着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再就是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  3 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
期刊
铜版画是一种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起源于欧洲。作者历时五个月完成了这套铜版画作品,让我们看一下她是如何用这一表现形式演绎黄永玉先生和猴票的故事吧。  1 一只方寸间的毛茸茸小猴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2016年1月5日,《丙申年》特种邮票一经面世,便令集邮爱好者如获至宝,它是邮票史上的珍邮。这只小猴便是出自黄永玉先生之手,小猴的原型就是他心爱的小伙伴“咿喔”。  2
期刊
“唧唧復唧唧,木兰当户织……”提及花木兰,人们不禁脱口而出《木兰诗》。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讲述了南北朝时,北方突厥犯境,朝廷急召退伍军人从征。花木兰因父亲年迈多病,弟弟年纪尚幼,于是改扮男装,顶替弟弟的名字,代父从军。木兰机智勇敢,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战后不图富贵,返回家乡,重操织机,勤于纺织。本期“课本绘”栏目推介的连环画《木兰从军》是根据马少波创作的同名京剧剧本改编,由现代著
期刊
茶叶,“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之一。五十年前,曾志挥临危受命,承担起为中国茶叶通过澳门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任。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与沉淀。他成为享誉澳门的“一代茶王”。如今,耄耋之年的老茶王又担起了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新责任。  1位于澳门十月初五街角的“华联茶行”,是一家看似并不起眼的茶庄,狭窄的门面,斑驳的烫金招牌,可正是它架起了新中国茶叶销往海外的重要桥梁。  2茶庄主就是被澳门人亲切地称为“茶王曾
期刊
1 我想要一栋高高的房子,这样我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  2 我想要两艘大大的火箭,这样我就可以来到太空,探究它的浩瀚无穷。  3 我想要三个帅帅的玩具,这样我一个人在家感到孤独的时候,它们可以陪伴着我。  4 我想要四条长长的手臂,这样我就可以抱起更多的零食。  5 我想要三个胖胖的兄弟,这样过年的时候会更加热闹。  6 我想要两只宽宽的翅膀,这样我就可以自己飞去学校,爸爸妈妈再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