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安石家族视角探析北宋江西家族文学形成原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诗书传家久”,家族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制度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文化家族在宋代数量可观,并贯穿宋初至宋末。其中,江西一带家族文学发展在北宋文学家族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江西抚州临川王安石家族为例进行探析,意在讨论北宋家族文学形成的主要原因。
  北宋时期江西文人如雨后春笋,以诗人为例,北宋诗人姓名可考者共有2913人,诗人数量排行如下:福建第一(507人),浙江第二(470人),江苏第三(319人),江西第四(315人)。其间知名的文学家族有临川王氏(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南昌洪氏(洪朋、洪羽、洪刍、洪炎),临江刘氏(刘敞、刘攽、刘奉世),临江孔氏(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临川晏氏(晏殊、晏几道),临川谢氏(谢逸、谢通),南丰曾氏(曾致尧、曾易占、曾巩、曾肇),庐陵欧阳氏(欧阳修),等等。
  临川王氏家族是江西家族文化中的重要支柱,王氏家族有文坛宿将王安石。临川王安石家族,据曾巩为王安石父亲王益所撰墓志铭记载,王氏家族原籍太原,约晚唐五代时迁移临川。至宋朝,王安石叔祖王贯之于咸平三年(1000)中进士,王氏家族始靠科举入身仕途,以王安石在政治与文化上的成就最为突出。《宋史》称“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王安石十七岁成孤,二十二岁中进士,继而走入仕途,以俸禄奉养祖母、母亲、寡嫂以及弟妹,其与弟安国、安礼的融洽关系可从《王安石集》中三人众多的唱和诗作看出。
  一、临川王氏家族文学情况简述
  王安石家族出身布衣,依倚北宋“以文治国”“以科举取士”的文化背景而发展壮大,从先辈王贯之始以科举起家,曾巩《尚书都员外郎王公墓志铭》中提到“王氏……由观(贯)之起家为能吏”,其侄、王安石之父王益成为了王家第二位进士,也是一位性格鲜明的“能吏”。继二者之后,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中进士,中年更是“两任宰相”;庆历六年(1046),安石从弟王沆中进士;皇祐元年(1049),安石兄王安仁中进士;嘉祐六年(1061),安石之弟王安礼中进士;治平四年(1067),安石之子王雱中进士;至熙宁元年(1068),安石胞弟王安国中进士,69年间,临川王氏家族“登进士者八人”,已然成为北宋江西地区极负盛名的文学家族之一。
  此外,王安石兄弟之中,王安国与王安礼才学出众,以文才同王安石著称于世,且与安石之子王雱合称“临川三王”,是临川家族文学杰出的代表人物。
  而在“理学”思想禁锢束缚之下的北宋王朝,王安石家族还涌现出不少女性文学家。依据夏汉宁编著的《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宋代江西家族文学总共出现女性文学家7人,而王安石家族有4人,如加上王安石之妻吴氏的话,总共有5人,在宋代文学史中极为罕见。
  二、北宋江西家族文学形成原因探析
  在宋代,江西是我国的文化重镇,是当时先进文化的领头地,这与宋代“科举取士”“重文抑武”的思想有关,当然也与江西当时的各大文学家族富于进取、敢于创新的文化精神息息相關。文化的生命力本就在于它的传承与出新。宋代江西文化不仅表现出一种群体性特色,更表现出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特征。如宋人倪朴所写《筠州投雷教授书》中所言:“大江以西,国朝以来异人辈出,人物之盛甲于东南……江西盖多士矣。”以王安石家族为例探析,笔者认为江西家族文学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引导
  北宋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中科举制度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此之前的隋唐,已经突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开始向“选宰相于寒门”转变,使得大批的寒门子弟有了走进官场与仕途的机会。而北宋王朝,以武开国,以文治国,开创了“科举取士”的新时代,同为江西家族文学集团的成员刘攽曾说“本朝选士之制,行之百年,累代将相名卿皆由此出”。已然可见北宋“科举取士”制度的繁盛。
  依倚“科举取士”制度的引导,在江西领域,“一门数进士”的现象很是突出。王安石家族自先祖王贯之时期便接连涌现出多位进士及“能吏”,科举的成败逐渐演变成整个家族的荣誉而非个人的得失,于是家族成员大多勤奋刻苦,以读伴耕,在文学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推动了北宋家族文学集团的形成。
  王氏家族除王安石在诗文方面作品颇丰,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重要一翼以外,其四弟安国也擅长诗文,以早慧著称,曾巩的《王平甫文集序》中有言“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王安石也在《王平甫墓志》称其“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然其作品现已散失,可考证者较少。王安石五弟安礼亦才华显著,政治仕途成就显赫,诗文创作方面也有不少佳作,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等,形式多样,各体皆工。
  (二)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聚集,唐以来各地移民的引入,导致江西一域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例如王安石家族在先祖时期居太原,后迁居临川,这在《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一《先大夫述》有所记载:“王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不知始所以徙。”与王安石交好的曾巩一家,其先为山东人,后转迁至建昌军南丰。其他北宋时期的文人黄庭坚、临江“三孔”等家族也都是迁徙而来的。
  人口的密集有效推动了江西经济的发展。首先,大量移民的引入,对粮食的需求激增,江西开垦出大量山地,农业得到大力推进。许怀林《江西史稿》云:“北宋江西13州军的漕粮数额在148万石左右,在东南六路中仅次于两浙路,其供给量位于第二。”其次,手工业中炼铜业、制瓷业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贸易往来,商业税收增长迅速。根据《宋会要辑稿》统计,北宋前期到中后期,从江西所得的商税增加了152.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江西经济的繁荣发达,为宋代江西家族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家族核心人物的引领
  宋代江西,无论是官方还是个人家族,都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江西士子在北宋时期,好学、勤学、苦学成风。北宋江西,书院众多,很多家族都拥有自己的书院,足见当时对教育的重视。于是,各大家族之中常常涌现出一些核心人物,重视学养,重视文学的传承,重视传播家族良好有序的读书之风。
  王氏家族闻名于世无非是因为其家族产生了王安石这一重要人物,当然,王氏家族的发展从未以王安石作开端,亦不因王安石的离世而完全衰退,但不可否认,王安石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文学成就,都已然成为王氏家族发展的核心人物。在王安石的引领之下,王氏家族在临川文学集团中,最为人瞩目。
  (四)姻亲集团的助益
  梁启超说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在封建社会的官场里为官必须有靠山,不靠家族、亲属、师徒关系的连接串通,互相援引提携,仅仅凭个人的奋斗,很少有存身的余地。
  王安石变法时期,其变法集团的许多骨干,像曾布(王安石之弟王安国娶曾布之妹)、蔡卞(王安石女婿)、沈括(王安石之妹嫁于沈家)、朱明之(王安石妹夫)等和王安石都有一定的亲戚关系。
  前文提到,王安石家族人才辈出,才女数量也高出江西其他家族,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有云:“近世妇人多能书,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王家才女众多,源于王安石母亲吴氏出身于临川有名的诗书礼仪之家,良好的家学修养对子孙的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当时本是普通农家的王氏家族以“耕读之家”的模式中举为官,发展为名门望族。此后,王安石本人也与母家联姻,其弟王安国与曾巩之妹联姻,其女王堇与福建蒲城吴家联姻(此吴家与临川吴氏不同),王安石的次女与当时著名的蔡家联姻……强大的姻亲集团,不仅有助于王氏家族在政坛上风生水起,亦带动了家族成员的文学素养,形成了家族读书苦学的风气,也有助于文学家族集团的形成与壮大。
  除王安石家族外,纵观北宋江西一域其他文学家族,如临江刘氏、孔氏,南丰曾氏等,在文学方面的辉煌成就也与上述原因息息相关。他们在创造家族文学辉煌的同时,还进一步带动了整个江西地域文化的发展,为江西成为北宋时期的文化重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他文献
人工食管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Berman[1]首先应用塑料管替代犬食管缺损,开创了以人工材料替代食管的先河.初期人工食管的研究重点为管道重建,以机械材料为主,如塑料管、金属管、硅胶管等,吻合口瘘、感染、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期的研究重点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诱导食管组织重生,多采用生物材料或复合材料;二是组织工程人工食管,采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基质上培养出食管的各层细胞,构建出结
期刊
目的 比较经伤椎固定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胸腰段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的52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5.3±8.3)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9例、L_111例、L_2 2例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放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13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1年5月至2007年8月的低位直肠癌(距肛缘≤6 cm)患者192例.全部病例均经术前化放疗.放疗40~46 Gy/20~23次,每周5次,每次2 Gy.放疗结束后休息六周.放疗同时进行化疗,口服卡培他滨1250 mg/(m2·d),每日2次口服,直至手术.手术遵循TME原则进行.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急性期血栓易脱落,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如治疗不当,血栓进展可引起肢体重度肿胀,甚至坏死.慢性期常因静脉的不完全再通及瓣膜损伤遗留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急性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急性下肢DVT患者73例,治疗效果满意
期刊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脑干、上颈髓、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10例,占同期1099例脑膜瘤的0.9%,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朱自清的《背影》作为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叙事抒情散文,成为了中国父子情之间的典型代表。在《背影》一文中,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浓烈的爱意表达,有的仅仅只有一份平淡、普通却又深刻的父子真情,通过简约的白描,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刻感情。  一、时代生活背景下的父爱艰辛  在对《背影》中的父子情进行赏析之前,我们要先明白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住作者在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动态。当时的
期刊
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综合征(biliary cast syndrome,BCS)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影响患者手术存活牢及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18%~([1]).肝移植术后BCS的胆道铸型形成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胆道铸型中是否存在一些和其形成有关或对铸型形成有预警作用的蛋白质还不清楚,为此,我们收集了4份外形完整、颜色质地各异的铸型标本,拟对其进行全蛋白质分析,以期了解胆道铸型中蛋白质的表达情
期刊
目的 评价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侧块固定治疗寰枢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3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17~67岁,平均43.5岁.寰枢椎不稳或脱位原因有:齿状突陈旧性骨折17例,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骨折4例,横韧带断裂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31例患者均有枕颈痛表现,28例有颈椎活动受限,19例有不同程度颈髓受压
对于所有名著而言,文本是承载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要想探寻名著的美,就离不开文本的细读。所谓文本细读,就是要立足于文本,通过细腻的阅读、审美的探究、内容的阐释和结构的把握,对文本包含的信息进行多元的解读。中国四大名著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精华,其所承载的艺术魅力丰富多彩。而这魅力,需要基于对文本的细观、细钻、细品、细解。  一、细观《三国演义》成书路,感受文化之美  每一部文学作品在被创作时,都会融入作者
期刊
患者 男性,65岁,汉族.因右上腹疼痛1年余于2009年6月30日入我院.患者2008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季肋区疼痛、黄疸,伴发热,未治疗.2009年2月出现右侧股部上段内侧浅肌层包块,间断性疼痛,并出现行走困难。
期刊